摘 要:案件流程監控和案件質量評查作為案件管理的兩項主要業務,是檢察業務微觀管理兩個重要方面。新時代檢察履職背景下,兩項業務融合化推進可擴大各自業務優勢。在實務操作中,如何厘清融合邊界點、如何適應智能化發展等問題仍存操作困境。實務操作中,通過將流程監控結果向質量評查系統推送、分析質量評查結果進而更好開展流程監控等方式,探索融合化推進兩項業務實踐路徑,可更好助力案件管理發揮樞紐作用。
關鍵詞:案件流程監控 案件質量評查 融合化
最高檢應勇檢察長在 2024 年全國檢察長會議上指出:“加強檢察業務管理,要圍繞履職辦案, 正確處理好宏觀管理與微觀管理、自我管理與其他管理、管案與管人的關系, 以高水平管理服務促進高質效辦案。”[1]微觀管理重在用好流程監控和案件質量評查。案件流程監控和案件質量評查作為案件管理的兩項主要業務,既是檢察業務管理的兩大重要方式,也是提高辦案質效的兩種重要業務管理手段。但實務操作中,融合化推進兩項業務仍存一定理念和路徑困境。本文以流程監控和質量評查的定義內涵及實務特點為切入點,著眼新時代檢察工作現代化時代背景,深入研究兩項業務融合化推進對提高案件質量、激發檢察官綜合履職積極性、促進業務管理和辦理齊抓共管效能的積極意義和實現路徑。
一、二者融合化推進的時代需求
流程監控是指依法對正在受理或辦理的案件的辦理程序是否合法、規范、及時、完備進行實時動態的監督、提示、防控,質量評查是指依法對已經辦結的案件的辦理質量進行檢查、評定。兩項業務監督重點不同、介入時間不同、監管方式不同,對案件分別承擔不同層面、不同環節“質檢”職能,但均錨定“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的檢察履職辦案基本價值追求。有機融合兩項業務,各自放大業務優勢,可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積極效果。
(一)加強系統思維,兩項業務融合彌補單一管理不足
隨著最高檢《關于加快推進新時代檢察業務管理現代化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印發,檢察業務管理重要意義日益凸顯。流程監控及時、高效,可迅速發現履職不當情況并及時推送監控通知,是案件質量的“安全預警員”。但根據制度設定,流程監控對象為程序性履職事項,流程監控可否監管實體問題目前在理論探索階段。相對于流程監控,質量評查系對案件辦理的實體和程序內容進行“全身體檢”,可全面評價檢察履職正當性。但質量評查是針對已辦結的案件,滯后性特點導致質量評查發現的問題可能系影響案件質量或侵害當事人權利的不可逆問題,無法通過后續工作有效彌補。精準把握兩項業務區別點和共通點,進而有機融合化推進可有效彌補流程監控對象不全面、質量評查滯后性缺點。融合化推進兩項業務既是系統化思維在新時代檢察業務管理中的具象體現, 也可實現以管理促辦理,為輸送優質“檢察產品”全流程、全方位保駕護航。
(二)以管理促辦理,兩項業務融合助力高質效辦案
案件管理不是案件管理部門的管理,而是整個檢察業務的管理、全鏈條檢察履職的管理。從管理職責方面看,案件管理是監督和服務、實體監督和程序監督、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的統一。[2]新時代檢察履職背景下,流程監控和質量評查的作用意義已不局限于兩項業務文本內涵,更應有機融合兩項業務。深度分析監控評查結論,有效應用監控評查結果,融合其他檢察履職內容,不斷擴大流程監控和質量評查的積極外延意義。例如:通過有效總結質量評查問題點和流程監控履職不當點,進一步溯源問題本質、歸納問題類型,若發現法律監督線索,可向業務部門發出糾正違法或檢察建議工作提示。融合兩項業務不僅有效提升檢察業務管理能力,亦可以業務管理促業務辦理, 防止履職瑕疵紕漏,提升履職水平,進而促進檢察干警綜合履職,回應新時代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更高需求。
(三)順應科技趨勢,兩項業務融合促進高水平管理
檢察業務應用系統 2.0 流程監控子系統(以下簡稱“流程監控子系統”)基本包含現階段流程監控的全部內容,流程監控基本實現智能辦理。而質量評查在大部分地區仍為人工線下評查、線上制作文書。智能化發展水平不同步使得順暢融合兩項業務產生一定技術壁壘。《意見》指出要推動檢察業務管理數字化建設,推進辦案流程管理自動化,質量評查智能化,逐步實現檢察業務“智慧管理”。最高檢案管辦以科技賦能理念為牽引,不斷強化智慧案管建設,2024 年以來相繼研發“十個一鍵”[3]。其中流程監控一鍵推送、質量評查一鍵辦理落地應用,為融合化推進兩項業務搭建數字互通橋梁,實現監控評查結果互推、同一案件智能關聯,有效提升監管質效。
二、兩項業務融合化推進的實踐難題
流程監控和質量評查在制度理論層面很容易找到融合共通點。但實務操作中,厘清業務邊界、均衡智能化發展、提升人員素質方面仍存操作困境。
(一)流程監控向質量評查融合存在智能化壁壘
隨著流程監控子系統到流程監控一鍵推送迭代升級,流程監控覆蓋廣度不斷拓展、發現問題能力不斷提升。而質量評查智能化起步較晚,目前僅是針對個別案件實現一鍵式評查。當前,不斷強調以智能化推進案件管理工作現代化,智能化融合推進兩項業務是案件管理現代化的有機體現。但兩項業務智能化發展程度不均衡,導致智能軟件對接時存在壁壘。除此之外,流程監控子系統、智能評查軟件多針對刑事檢察案件,其余“三大檢察”案件內容涉及不多。且智能軟件抓取的案件信息來源多為案卡信息,暫無法對文書內容進行深度識別。案卡信息多為人工手動填錄, 文書自動回填發展不充分,因此辦案履職情況、文書制作內容同案卡填錄情況不一致時有發生。業務覆蓋不全面、監控問題不深入、識別技術不發達的短板使得流程監控的結果可能存在偏差。質量評查若完全依靠流程監控程序評價結果也會導致評查結果不準確問題出現,雙向深度融合推進存在一定障礙。
(二)質量評查向流程監控融合時管理邊界難厘清
《意見》指出流程監控要到位不越位,不影響檢察業務正常辦理。截至目前,流程監控僅關注程序性問題,旨在不干擾、不影響檢察官獨立辦案。因質量評查需對案件程序性和實體性問題進行綜合評價,融合化推進流程監控和質量評查不可避免要面臨監控實體問題的出現,因此需厘清案件管理和業務辦理的權限邊界點。隨著流程監控實質化問題深入研究,我們認為為防止出現重大紕漏,流程監控對實體問題也不應一概視而不見。如何厘清案件管理和案件辦理的邊界點、流程監控和質量評查內涵外延邊界點,使其既有效防范瑕疵、不合格案件產生,又不影響檢察官業務正常辦理是融合化推進兩項業務的邊界困境。
(三)人員復合素能待提升
精準把握流程監控和質量評查共通點,從共同特性出發融合推進兩項業務,對案件管理部門干警素質能力提出較高要求。一方面,干警需全面了解流程監控和質量評查的辦案指引、熟練操作智能化軟件;另一方面,為提高監控和評查質效,干警需全面了解“四大檢察”各項業務辦案要點,以此對流程監控和質量評查業務準確開展。而在拓展應用監控評查結果方面,案管部門干警也應了解法律監督、社會治理等內容,以便對監控評查結果精準解讀,進而為促進干警綜合履職提供有效提示。但現階段,具備上述復合素質的案管部門人才為數不多。且目前從案件管理工作角度研發的“四大檢察”專題培訓課程還不多,管理學、心理學、統計學、信息技術學等培訓更加匱乏[4]。復合型人才短缺和專業化培訓不足現狀, 一定程度上制約兩項業務融合化推進。
三、兩項業務融合化推進的完善方式
《意見》指出,案件管理部門要充分發揮樞紐作用,融合辦案部門的管理,對接其他部門的管理,促進管理與指導結合、放權與管權平衡、管案與管人銜接。流程監控和質量評查是案管兩大重要業務,要精準把握兩者差異性和共同點,在對案管業務進行內部有機整合基礎上,充分發揮樞紐作用,有效承擔綜合協調、監督落實職責。
(一)流程監控向質量評查正向融合優化建議
1.善用流程監控結果,為質量評查提供依據。從理論上講,案件辦結時流程監控已對該案程序性問題作出有效評價。若流程監控沒發現履職不當行為或經提示后有效整改,辦案程序不存在瑕疵或不合格情況, 案件審結時在流程監控結束前可對該案件程序事項作出合格評價。若流程監控發現問題并推送整改,但辦案人未整改或雖已整改但已造成影響,流程監控結束時對該情況進行客觀記錄,并將結果推送至質量評查系統,由評查員對該情況進行綜合評價。針對同一案件,將流程監控結果作為案件程序性事項評查依據, 直接采用流程監控結果或在監控評價性結論基礎上進行評查,有效避免針對同一程序性事項進行一事多查、重復工作,進而提升質量評查質效。
2.完善流程監控建設,數字賦能精準監管。流程監控子系統應在不斷完善刑事監控模塊基礎上,根據民事訴訟監督案件、行政訴訟監督案件、公益訴訟案件辦理流程監控要點完善智能化開展流程監控業務內容,為“四大檢察”各項業務質量評查提供全面依據。此外,針對現階段無法在短時間內大幅度提升識別文書技術能力的情況,可通過加強案卡信息的統計與管理,常態化校驗案卡信息準確度,防止因案卡漏填、錯填而導致的流程監控結果偏差問題出現,進而保證推送至質量評查的評價結果準確、權威。此外,在保證數據安全情況下,進一步完善軟件識別技術、增強文書自動回填能力、提升智能軟件語言處理分析能力,有效進行數字賦能。
(二)質量評查向流程監控反向融合優化建議
1. 有效厘清管理辦案邊界。流程監控既不能嚴格局限于程序性問題而對核查出的實體問題視而不見,放任辦案實體出錯;也不能過度干預,影響檢察官辦案獨立性。流程監控觸及實體問題需厘清案件管理和辦理的權限邊界。筆者認為,流程監控要點增設權限應向四級院同時開放, 根據實際需要增設流程監控實體問題監控要點。以院為單位對本院實體法律適用易錯點進行評估, 由檢察委員會決定是否增設監控要點。為確保增設的監控要點科學、合理,由檢察委員會決定流程監控實體監控權限可有效厘清管理權和辦案權邊界點問題。此外,對于流程監控階段抓取的實體性問題僅提示辦案人, 結案后再根據問題嚴重性、辦案人是否修正、錯誤是否有效彌補或有無不良影響等因素對該履職不當行為作出綜合評價。由此既可防止不當履職損害檢察機關權威形象,又可避免混淆監管辦案邊界, 影響檢察權獨立行使。
2. 加強評查結果反哺適用。通過有效歸納總結本年度案件質量評查結果特點,加強評查結果反哺適用, 實現質量評查向流程監控的反向融合。以瑕疵案件、不合格案件評查結果為基礎,將履職不當問題梳理歸納為流程監控要點,在次年度流程監控過程中增加監控節點防范瑕疵案件、不合格案件再次出現。例如, 若某犯罪嫌疑人前科類型為拘役,辦案人認定該人系累犯,屬于適用法律錯誤。針對此情況,可在流程監控子系統增加規則——若前科類型為拘役則量刑情節不可勾選“累犯”,若抓取類似信息及時推送核查量刑建議提示。再如,通過剖析優質案件檢察履職特點,在流程監控時向辦案人提示綜合履職建議,促進本地區辦案提質增效。在評查結果反哺適用下,將流程監控表面化、不深入、不具體向實質化、全面化轉變;將流程監控由簡單監管確保準確向深度監管敦促出彩轉變。
(三)監控評查結果向外拓展融合優化建議
1.檢察履職融合,提升法律監督能力。做好案件管理對于檢察機關切實履行法律監督職責,提升案件辦理質量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5]要善于運用流程監控和質量評查結果,除發現檢察履職問題外,善于歸納總結審判活動和偵查活動不規范問題。例如:若流程監控發現某案適用認罪認罰速裁程序審理,刑檢辦案人未在收到判決后10日內審查判決,進而通過抓取裁判送達日期和裁判日期發現法院辦案人未當庭宣判或未在宣判后5日內送達判決的,在向檢察機關辦案人發出監控通知的同時提示辦案人開展審判活動監督。若在質量評查環節該情況經常發生,可提示制發糾正違法檢察建議。以將流程監控和質量評查同法律監督融合,助力提升法律監督線索能力和精準監督水平, 進而促進公檢法全鏈條提升辦案質效。
2.業務數據融合,賦能辦案質效分析。融合推進流程監控和質量評查可對檢察業務數據進行優化整合。一方面, 通過反哺適用評查結果,流程監控范圍逐步擴大、重點逐漸突出,借助流程監控自身實時性特點,可對案卡數據及時校驗,確保動態業務數據準確。另一方面, 通過對流程監控動態數據分析匯總,可梳理本年度案件質量評查重點,為精準開展專項評查提供依據。另外,通過數據深度分析,有效把握檢察履職情況和業務態勢走向,為回應社會關切、確定工作重點提供精準依據。通過以上三步數據融合,統籌好微觀管理和宏觀管理。
結果適用融合,促進干警綜合履職。《意見》指出,要把檢察業務管理與干部教育培訓選拔任用、考核評價、評先評優以及追責懲戒相結合。以程序性履職嚴謹度、整改積極性等監控要點為指引,將流程監控結果每季度推送至考核部門,作為評價參考。而質量評查在融合流程監控結果基礎上,以辦案人為單元將評查結果自動推送至檢務督察部門等。每年度進行評優選先、績效核算、晉職晉級時有效應用質量評查結果作為辦案評價指標依據。以此促進管案與管人互動銜接,管理與辦案協調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