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人口的頻繁流動以及普通話的廣泛普及,溫州方言的傳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為了有效地對溫州方言進行傳承與保護,發揚溫州傳統文化,本文提出了一種溫州方言IP插畫設計方法。首先,在對溫州方言以及文化進行深入調研和分析的基礎上,設計喜聞樂見的創意圖形和視覺符號來表現溫州方言特色。其次,將溫州地域中的地理風貌、人文風俗等特征融入到插畫的文字、圖形和色彩設計過程中。最后,結合當代藝術的表現形式及新的觀念和視角來進行作品設計,將傳統文化特色與現代審美觀念相結合。該設計方法能夠對溫州方言的語境進行視覺化呈現,讓讀者以“看見”其中含義的形式來感受溫州方言,達到吸引大眾關注和了解溫州方言和文化的目的。同時將傳統文化特色與現代審美觀念相結合,使再設計后的形象既能夠符合當代審美需求,又能夠體現溫州民俗特色。由此提高了插畫的關注度,提升了文化傳承的便捷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溫州方言;IP插畫設計;文化傳承與保護
一、引言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這句話形象地表現了中國方言的多樣性和豐富性[1]。在中華民族發展過程中,方言生生不息,承載了大量的歷史、文化、民俗等信息,是地方文明的活化石。在當前時代,隨著地方政治經濟發展的需要,人員流動變得越來越頻繁。為了幫助人們消除語言隔閡,促進相互交往,國家也正在大力推廣普通話。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在大眾溝通變得便捷的同時,區域觀念逐漸被模糊,區域文化在漸漸被同化,方言也逐漸被邊緣化。不可否認,方言作為珍貴的文化資源正在逐漸消失,方言傳承與保護,也就變得刻不容緩[2]。最近幾年,國家也在逐漸加大對方言的保護力度,在2016年頒發的《國家語言文字事業“十三五”發展計劃》文件中,指出五項重點工程,明確指出中華優秀語言文化傳承與保護的重要性,因此各民族、各地域以及民間生活用語的語言信息的傳承與保護是我們要關注的主要內容[3]。
溫州方言簡稱甌語,是南部吳語的代表方言之一,保留了大量的吳語古音。其發音與古閩語、古楚語、古江東語等方言語言有較高關聯性,溫州地域在孕育溫州方言的同時,也孕育出與溫州方言有較高關聯性的南戲戲曲,另外溫州方言對這一時期的元曲、小說等作品內容都產生了一定影響,因此在研究相關作品時也需要對溫州方言有了解,該方言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本文通過平面設計語言,重新構建溫州方言的視覺語義,通過對溫州方言語境語義的深入挖掘探索,提取其語義符號,展示其文化基因,讓溫州方言在視覺上能夠呈現即傳統又創新的特征,讓讀者感受到溫州方言所綻放的語言文化魅力。
二、溫州方言語言特點及研究概況
(一)溫州方言的語言特點
溫州方言發音體系完善,有35個發音聲母和8個發音聲調。溫州方言的語句構成較為奇特,很多異音異型字為冷僻字組合而成,部分文字的語義和發音與普通話相比較截然不同,有的文字僅聲母與普通話相似,有的文字僅韻母與普通話相似,有的文字聲韻母都與普通話有較大差異。因此,溫州方言和普通話有著全然不同的發音體系。但是,溫州話保留著較多古漢語詞匯,日常用語簡練扼要、直言不諱,顯得凝練、靈動富有韻味。例如,當道路上需要行人避讓,普通話為“請讓一下”,而溫州方言會說“儂!儂!”的疊詞,用“我空搓”表示沒事找事多此一舉的含義。因此,溫州方言在晦澀復雜之中,又夾雜著溫州人的樂觀豁達的精神。在對相關資料的整理分析基礎上,我們對溫州話以及溫州民俗文化都有了充分的了解,為后期的作品設計方法研究提供了依據和思路。
(二)溫州方言研究概況
在20世紀初期,國內語言研究學者在對方言的探索研究過程中,使用了現代漢語學的研究方法,在田野考察中,針對方言語義、語音、語韻、歷史語言、歷史地理、民俗文化學等方面進行研究。在以往的研究過程中,在溫州方言傳承與保護方面,更多側重于圍繞語音、語調、語法的特點展開相關研究。例如,《溫州方言名量詞研究》作者對溫州方言系統量詞進行研究,同時介紹了方言量詞的語法特點。《甌語隱喻研究》作者對甌語的隱喻的內部構成成分做了詳細分析。在地方方言傳承與保護過程中,當代學者也逐漸在從純粹文字性的信息表述轉向了圖形化的視覺呈現方式,例如《民俗文化“北京話”當代插畫創作與研究》作者將北京民俗文化借用視覺傳達的形式呈現出來。在溫州方言視覺設計方面,尚未開展研究。
三、溫州方言插畫切入點分析
(一)從方言語義角度設計
對于每個設計對象,可以從幾個層次進行切入設計:第一層為直觀,一般指它直接呈現的形式物像;第二層為語義,一般指其象征意義;第三層為功能,指的是其功能意義。因此,直觀、語義、功能等特征在圖形設計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設計對象的語義、功能等特征由其所處文化背景所決定,同樣,只有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直觀、語義、功能等特征才能被認知和理解。因此文字設計和圖形設計都要表現出相應語義及其文化背景特色。
語義是圖形化發掘的重要基礎,因此要想很好地表現當地方言特色,對于方言的語義理解就至關重要。設計過程中采用大眾可觀可懂的方式來呈現語義語境,例如,在作品《酒酴喃》圖形創意設計過程中,通過將IP形象動態姿勢調整為醉酒的姿態,來形象地表現“酒酴喃”所描述的醉酒特征。畫面中元素通過怪誕的、重復的、視錯覺手法和視覺形象塑造醉酒的文化語義。作品通過創新表現形式,使得溫州方言的方言語義躍然紙上,整體形式即傳統又創新。
(二)從諧音轉換角度設計
諧音轉換法主要是將方言轉化為與其相同或相近的字詞,產生音同義異的效果,進而凸顯其趣味性,拓展或重塑方言本身的內涵。由于方言本身沒有一套系統文本對應,所以在使用過程中采用諧音對其語義進行翻譯,使其更加生動形象,能給讀者帶來更為親切和容易理解的感受,也符合讀者的理解習慣。此設計中的文字發音部分運用了諧音的設計手法,使作品整體顯得趣味可愛、生動準確,提高了可讀性。
(三)從民俗文化角度設計
在溫州地域的文明發展進程中,沉積下來了大量的民俗文化寶藏,例如溫州擁有眾多項各級非遺項目,包括溫州藍夾纈、溫州蓮花、永嘉花鼓、土陶、米塑、提線木偶戲等。這些多樣性的歷史文化財富體現了溫州人的聰明才智和豐富創造力,呈現了一種特有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和民族凝聚力[4]。在插畫設計過程中,采用傳統的民俗形象對其進行平面化處理,提煉主要形象特征加以藝術手法處理,能夠讓再設計后的形象既符合當代的審美需求,又可以體現溫州民俗特色。
四、溫州方言插畫設計方法分析
(一)溫州方言插畫中的字體設計
文字之所以美妙動聽富有含義,主要因為人們可以從中感受到它表達的含義,文字承載著記錄思想、傳達內容的作用,屬于視覺符號的范疇。在插畫字體設計過程中,對字體的創意設計不應該只是單純的對字體造型結構進行設計,而是需要結合文字的表現內容進行創意設計,從而表現出插畫作品的藝術內涵和情感價值。例如,《天津四大神獸》提取了神獸視覺元素進行藝術處理,再融合進方言字體設計中。溫州方言視覺化設計中的字體設計,可以結合溫州傳統文化、詞匯意象對方言文字進行設計,從而使字體的造型和表現力能夠契合溫州方言特色,在閱讀時喚起讀者意象[5]。
(二)溫州方言插畫中的圖形設計
插畫中的圖形能夠向讀者傳遞特定的思想與情感信息,人們常把插畫中圖形定義為對文字的放大、釋義、裝飾、提高、擴展。對于該插畫作品,圖形除了對文字進行釋義,更是對主旨進行提高和擴展。作品根據溫州的地理特征、人文風俗提取關鍵詞,進行頭腦風暴,提煉出作品的主題內容。對于圖形里的裝飾性元素,采用錯位拼貼的設計方式,突破了傳統插畫的常規性設計手法,讓作品能夠以一種更新穎的傳播方式來呈現溫州方言內涵,以此提升溫州方言傳承與保護的有效性。
(三)溫州方言視覺化色彩設計探索
色彩設計依附于圖形與文字,色彩的使用目的是傳達主題思想。經研究,一個物體引起人們注意,80%是因為其色彩特征,其次是其他元素。設計中的色彩是一個牽一發動全身的系統性工程,除了要考慮讀者生理上的色彩體驗感受,還要考慮其心理上的色彩聯想感受。色彩的三種屬性為色相、明度以及純度,通過色彩心理學的分析,色彩可以代表某種情感,對人們的心理情感產生重要影響。色彩對人的影響或是直接的或是間接的。在設計場景插畫的同時,要充分考慮到方言的語義內涵的情感因素,色彩的選擇上提取溫州民俗民間的色彩風格,最終畫面使用明快的色彩風格,同色系中點綴撞色搭配,從而展現溫州方言的趣味性,賦予方言一種新的視覺體驗。
五、溫州方言IP插畫作品實例研究
作品從設計學科的研究角度出發,通過大量用戶調研,運用創意思維,選取溫州方言中較為典型的趣味的方言詞匯,結合方言語義進行圖文創意設計,提煉了溫州民俗圖形與色彩,將溫州地域中的地理風貌、人文風俗等特征融入到插畫的文字、圖形和色彩設計過程中,構建溫州IP設計形象。作品通過明快的色彩和怪誕的元素去表達極具風格的設計形式,畫面元素運用錯位拼貼等設計手法,從而展現溫州方言的趣味性,突破了傳統插畫的常規性設計手法。
(一)IP插畫人物形象的設計
設計作品塑造了以“玉小玖”為原型的IP人物形象。“YU JIU”是溫州的方言發音,“玉小玖”對應“溫小州”。該形象具有陽光、潮流、自強、積極向上的特點,展現了快樂溫州的主題。她們的面部表情歡快,飄逸長發在耳旁搖曳,非常符合溫州方言神韻靈動的特征,與當今時代倡導的群眾精神樣貌,以及本文希望傳達民俗文化的內核價值觀不謀而合,能夠瞬間抓住讀者的注意力。
(二)IP插畫主題詞匯提取
地域方言是其文化人文精神與歷史的匯集,也是我們需要逐步掌握的重要部分。通過調研溫州方言、溫州民俗文化等多個方面的內容,在對其查閱整理后,結合調查問卷相關結果,提取出耳熟能詳、喜聞樂見的溫州方言代表性詞匯進行視覺化設計,例如乖小孩、傻乎乎、酒鬼、沒事找事等,具體如表1所示。
(三)IP插畫設計
在插畫草圖設計過程中,將收集到的視覺元素進行創意設計,恰當地表現了所選取的溫州方言詞匯含義。同時,設計過程中,結合了溫州方言特有的文化背景與情感元素,整個畫面的風格圍繞溫州人豁達瀟灑的生活方式、厚重的人文文化精神面貌展開設計。各主題對應的詳細畫面如圖1所示。
為了表達“酒酴喃”的主題,畫面圍繞“酒酴喃”的語義進行創作。首先,對“玉小玖”IP人物形象進行了人物動勢調整,表現了人物醉酒的場景。其次通過蠟燭、酒杯、人臉等圖形的重復、錯位的處理方式,來展示喝酒后的朦朧狀態。為了體現溫州方言的特色,插畫設計過程中,采用了孟菲斯的設計風格,將對立的不同元素,例如蠟燭與人,進行拼接和碰撞,有效地表達了“酒酴喃”的主題。在色彩選擇方面,結合了溫州民俗文化的色彩風格,最終畫面呈現出一種明快的風格,從而展現溫州方言的趣味性。
“唐杯薩”的方言主題,通常在說一個人不靠譜、不著調的情況下使用。畫面中通過沉迷于睡眠的“玉小玖”IP人物形象來表現不靠譜的方言含義。畫面中采用了大量的幾何圖形作為裝飾性元素,并通過轉移圖形重心以及使圖形位置偏離畫面中心的設計手法,來體現不靠譜的語義內涵,畫面整體呈現明快、靚麗、怪誕、潮流的設計風格。在作品排版上,畫面元素隨機排列,搭配跳躍的色彩,構建出靈活多變的圖式,彰顯前衛新穎的設計視角,使得作品中方言語義的內涵,表現的靈活生動,妙趣橫生。
“悟空搓”的主題,來源于“我空搓”的諧音,畫面中通過“玉小玖”IP人物形象做了很多毫無意義的事情來展現沒事找事,多此一舉的含義。插畫色彩上不受表現對象固有色的局限,采用明快、強烈、高對比的顏色,用色大膽自由,有很強的裝飾性。
“西囊麥”通常指隔壁家的乖小孩,此幅插畫創造的是學霸“玉小玖”,人物服飾提取了傳統民俗服飾的形象特征,經再次創新設計達到畫面效果,畫面中通過一系列學習用品、獎杯獎牌等具象圖形生動地傳達著乖小孩的視覺語義,喚起眾多讀者的情感上的共鳴。同時畫面中多元的造型元素,靈活多變的版式構圖,極具感染力的色彩,將讀者最大程度的帶入乖小孩的詞語情感體驗中。
“哎頭寶兒”指傻乎乎的人,插畫中采用夸張的手法,用IP人物“玉小玖”呆呆的坐在那顆藍紫色星球上,來表示傻乎乎的含義,畫面中塑造的一系列變形擬人的呆萌形象,也充分的映射了此方言主題。在設計過程中,對元素進行了擬人化處理,通過與現實相悖的造型元素和正常元素相結合的形式,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達到了較為前衛荒誕的藝術效果。這使整體插畫具有極強的表現力,尤其作品中既有真實存在的元素又有奇幻荒誕的幻想空間,突出了溫州方言詞語內涵的文化思想。
為了表達“佝僂兒”的主題,畫面圍繞“佝僂兒”的語義進行創作。首先,對“玉小玖”IP人物面部表情做了動態調整,表現了花癡的心理活動。其次通過插畫中部分視覺元素采用重構的手法,來展現因幻想異性而精神失常的視覺語義,也結合了擬人的手法,與現實不符又與現實相結合的奇妙效果,充滿著奇妙的幻想空間,展現溫州方言的趣味性。
“賴侖咔”指小混混,畫面中IP形象玉小玖化身兩個小混混的形象,動作契合小混混的語義,生動有趣,畫面中采用符合主題的荒誕具象圖形元素,來展現方言含義。大膽的用色處理,豐富的畫面構圖,同色系中點綴撞色搭配,都符合當代年輕人的視覺審美喜好。
“疊工喃”指打工人,畫面選取了主人公玉小玖坐公交車上班工作的場景。畫面中依舊以方言語義為出發點來展現方言主題,采用了沙漏、電腦程序、打工人心情等元素,運用了錯位重復拼貼等方式,將打工人的日常展示出來,展示出溫州人的美好品質以及溫州方言樸素的特點。
六、結語
隨著普通話的廣泛普及,各民族各地區的溝通變得越來越便捷,但隨之帶來的問題是,區域文化在漸漸被同化,方言也逐漸被邊緣化。溫州方言的傳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為了有效地對溫州方言進行傳承與保護,發揚傳統溫州文化,本文研究了一種溫州方言IP插畫設計方法,致力于以插畫的形式來表現溫州方言特色,吸引大眾關注和了解溫州方言和文化。在對溫州方言以及文化進行深入調研和分析的基礎上,將溫州地域中的地理風貌、人文風俗等特征融入到插畫的文字、圖形和色彩設計過程中。同時結合現代設計方法,將傳統文化特色與現代審美觀念相結合,使作品既能夠符合當代審美需求,又能夠體現溫州民俗特色,由此提高了插畫的關注度,提升了文化傳承的便捷性和有效性。
本文研究的價值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文化傳承價值,通過對溫州方言的特色進行深入研究與分析,提煉方言的趣味性。在此基礎上,將傳統文化特色與現代審美觀念相結合,使再設計后的形象既能夠符合當代的審美需求,又能夠體現溫州民俗特色,由此提高了文化傳承的便捷性和有效性,讓溫州方言能夠更好地傳承與發展,也給其他方言的研究與傳承提供了參考。其次是社會價值,以趣味性、多樣化的形式去表現溫州方言特色,讓溫州方言具有時代活力,由此以一種更加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大家去接觸和了解溫州方言,進而對溫州方言產生喜愛,最后有效引導大眾由熟悉溫州語言到了解溫州乃至浙江這一方水土,形成新的審美、新的印象。最后是經濟價值,根據本文研究成果,開發相關延展文創產品,能夠讓更多人了解溫州文化,促進當地旅游業發展,有效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敏.漢語方言小稱基本類型研究[D].黃石:湖北師范大學,2021:10-16.
[2]施偉偉,陳中桐.語言接觸視域下龍港方言程度副詞研究[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24:15-18.
[3]王利.山西晉語區新老派方言詞匯分布范圍的差異比較[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4):9-17.
[4]楊曄,朱晨,談毅.方言能力、語言環境與城市移民創業行為[J].社會,2019(1):211-236.
[5]王莉寧,康健僑.中國方言文化保護的現狀與思考[J].語言戰略研究,2022(4):76-85.
作者簡介:欒雪陽,南京視覺藝術職業學院設計系講師。研究方向:平面設計、UI設計。
編輯:王歡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