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4日,我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在巴拉圭亞松森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至此,我國共有44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總數居世界第一。
點評:春節是中華文化中最古老、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辭舊迎新、合家團圓的重要時刻。春節蘊含著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和平、和睦、和諧的價值追求,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上海“白粥刺客”
近日,有網友發視頻稱,自己在上海遇見了“白粥刺客”,即只有一鍋白粥和一些咸菜,但2—3人份的價格為100元,4—6人份的價格為200元。店員稱這鍋粥是用東北有機大米和阿爾卑斯山礦物質水煮的,之所以貴是因為其為人工現熬。店家的回應也相當強硬:“嫌貴的,不是我們的終極顧客,不愿吃可以不選。”
點評:一碗白粥引發的爭議,折射的是商家與顧客之間信任的微妙平衡。對消費者而言,“不愿吃可以不選”并非解決問題的最佳答案;對商家而言,真正懂得傾聽顧客的聲音,才是經營的長久之道。
古偶劇的流量密碼為什么失靈了?
2024年暑期檔(6月1日—8月31日)已經落幕。經歷了這個各路大劇廝殺的戰場,2024年爆款劇大勢基本已定。不過坊間卻出現了“2024年是‘古偶災年’”的聲音。與前兩年古偶賽道競爭激烈、爆款如云的情形相比,2024年古偶劇的聲量顯得頗為冷清,一些早早被寄予厚望的“古偶大IP”啞火,爆款缺位。
在權威數據榜單中,2024年暑期檔古偶劇的正片有效播放量、熱播期集均播放量、劇集熱度指數、平臺熱度值、豆瓣評分等數值都在集體下滑。
點評:古偶劇的“遇冷”既暴露了創作模式與創作生態的問題,也與當下視聽行業內容格局的變化有關系。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或許這正是行業沉淀革新之時,是真正愿意打磨作品、潛心創作的主創們的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