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最討厭課本中的一句話就是“背誦全文”;長大后才明白,這些文字都是作者給予我們的寶貴財富。
來自語文課本中那些平凡卻感人至深的句子:
他那么老,好像生來只為了做我的爺爺。可我從未認真想過他有一天會死……他的一生我也知道得很少,他說過一些,我記不大起來,就像他愛我很多,我只是喊他爺爺。——王海桑《爺爺是個老頭》
“聽見沒有,警衛員?叫軍需處長跑步過來!” “他就是軍需處長……”——李本深《豐碑》
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宗璞《紫藤蘿瀑布》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林海音《爸爸的花兒落了》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歸有光《項脊軒志》
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魯迅《社戲》
“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史鐵生《秋天的懷念》
多年來我頭一次意識到,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史鐵生《我與地壇》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沈從文《邊城》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莫懷戚《散步》
也許多少年后在某個地方,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一片樹林里分出兩條路——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弗羅斯特《未選擇的路》
當時讀起來晦澀難明的課文,回首的懷念卻翻涌奔騰——
“有人這樣說,語文課本里沒有一篇課文是充數的,只是當時忙著趕路,忘了窺探古人的風骨。讀時以為是束縛自己的粗布麻繩,回望時發現皆是熠熠生輝的絲綢緞帶。”
“不記得是初中的哪篇課文了,只記得最后一句:‘后來一切都好。’當時覺得結尾真潦草;現在覺得,說不出來,真好。這個世界上,有幾個人的一輩子會‘后來一切都好’呢?”
“‘鐵生,鐵生已經不在了……’每次看到余華懷念摯友史鐵生的故事,我都唏噓不已。”
“請問這幾句話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10分)”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見過這句話的賞析:讓思念變得可數,讓時間有了度量。”
“少年時讀魯迅先生的《社戲》,只當課文來學,并無太多感受。長大后,經歷了種種世事,才發現我們奮斗半生,都是想回到童年。”
“畢業之后,文學也優美了,歷史也生動了,地理也立體了,也開始對政治感興趣了。可那光陰遠走高飛,滄海桑田,再沒力氣去追了。”
“每學期開學最期待的就是發新書了,拿到嶄新的語文課本,我能捧著看一下午。自習課上,我已經不記得看的是哪篇課文了,只記得自己被感動哭了,沉浸在故事里泣不成聲。同桌問我怎么了,我搖搖頭,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愿我們可以一直保有一份語文的情懷,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時時想起,給自己帶來溫暖和繼續前行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