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種子,在破土而出之前,都不會去想將遇到的是風雨還是陽光。它們只知道向上、再向上,最終開花結果!
誰沒經歷過絕望
靠著分配生資格,我僥幸從地方初中攀上了全省首屈一指的高中。
高一入學后,學習氛圍的驟然變化讓我猝不及防。同學們一派閑適地學著我眼里天書般的內容;有些人明明參加社團活動忙得不可開交,卻總能在考試時穩居上游……而我,哪怕長時間坐在凳子上,也還是為當天的作業感到焦頭爛額。
為了跟上大部隊,我開始“折磨”自己:早上、傍晚匆匆趕去食堂買包子或漢堡之類的便攜食品到教室吃;午飯由細嚼慢咽變成狼吞虎咽;清晨借著昏黃的路燈邊背單詞邊等跑操;夜晚躲在被窩里補作業……短短半年,我的體重猛增十斤,視力急劇下降。
語文一直是我的強項,物理、數學則讓我備受煎熬。我常常花費一整節語文課的時間去鉆研一道受力分析題或函數題,然而毫無所獲。事倍功半大概就是形容我這種行為。
高一時,我進入了實驗班。雖然我是班上最后一名,但全家依然是歡喜的。只是這份歡喜僅持續了一個月,第一次月考就直接把我拖進了黑暗之中。在全班數學平均分110分的情況下,獲得48分的我“光榮”地成了拖后腿的主力。
我大哭了一場,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在成績面前崩潰。之后的成績并沒有因為流淚而有什么起色,我始終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節奏——或許我并沒有真正去尋找。
就這樣,在一次又一次的哭泣中,我度過了高一和高二,高三如約而至,隨之而來的是我的至暗時刻——我被踢出了實驗班。
我初中時的排名基本穩定在年級前五,所以當時的我特別自信。然而高中入學摸底考試就給了我當頭一棒,我在班級排名榜的倒數位置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年級第777名!被擊碎的自尊心伴隨著強烈的羞恥感,整顆心像在堿水里泡著,又苦又澀。
我越來越緊張、自卑,但又強烈地自傲著。我總覺得周圍的人瞧不起我,我的心就像雷達,搜索著可能原本就不存在的信號。我把成績看得比命都重要。化學老師講課速度很快,老師凌亂又瑣碎的話飄進我的腦子里,又快速逃逸,我緊張到一節課下來只記得自己的心怦怦亂跳。班主任也不斷地在班上施加壓力,每個科任老師都在強調這里的講課進度與競爭壓力。我總是不自覺地暗示自己“你什么都搞不定”,一邊拼命學習,一邊在深淵中掙扎求生。
這樣的壓抑與緊張讓我的腦子不靈光了,學東西很慢,但是我一直拼命堅持著。我沒有辦法不去焦慮,時常陷入深深的迷惘與困惑中。
往前走,不要回頭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凡事磕磕絆絆走到末路時,興許是一個轉機。
來到一個群雄并起、競爭激烈的環境里,堅信自己的能力至關重要。然而我那時沒有意識到這點,以至于走了不少彎路。老師在課堂上留下思考題、選做題,我便自動將自己歸類為中等水平的學生,并沒有主動去研究;那時學校里開設了尖子生培優課,任何學生都可以去學習,我卻沒有去。反觀入學時與我成績持平的一個同學,她從未妄自菲薄,而是抓住每一次學習的機會,成為第一次月考進步最大的學生。
在老師、父母和室友的幫助下,我的心態迅速調整好,我開始與自己和解,認清高中三年的目的:高考。我試著好好吃飯,傍晚時繞著綠茵場慢跑幾圈,夜深時盡快進入夢鄉。我終于明白,我該做的不是抓住每一分鐘來學習,而是抓住學習的每一分鐘,從容地打理好生活,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
從實驗班到普通班,無論平時多樂觀的人也難免感到沮喪。跟我同樣被“流放”的同學,有的承受不了這種落差,從此就一蹶不振了。但當我看到普通班的大多數同學依然埋頭苦干、奮筆疾書時,我的心慢慢地靜了下來。
普通班的上課節奏比較慢,老師講得也更詳細。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舒適,每一堂課都能有所收獲,這讓我心里的灰色開始一點點消失。
我努力讓自己融入普通班的氛圍當中,積極參加班級的各項活動,報名競選班干部……就這樣,我在普通班的學習生活越來越順利,我甚至開始覺得心滿意足。
這時,班主任丟來一句話:“如果你想考入985或者211,還需要下更多的苦功夫啊!”這句話激起了我的雄心壯志——我要考上自己理想中的大學!
我開始制訂驅走“黑暗使者”——數學的學習計劃。我沒有買成堆的數學練習冊來做,而是把學校發的試卷反復刷了五遍,研究每一種類型的題的每一種解法,總結其中的規律。我的錯題本越來越厚,成績也越來越好。三個月后,我的數學成績在班上問鼎第一。半年后,我迎來了人生中的高光時刻,考了文科班數學年級第一。
每天被試卷、課本席卷著往前走,我竟發現,只要跟著老師的節奏走,也沒有那么緊張了。
接下來的那些時光里,我極其緩慢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蛻變。我每天都認真聽課、做題,依舊時不時地焦慮,在上課的時候、自習的時候、躺在床上的時候……不過,不知不覺中,我的心境悄然發生了變化,好像不再那么急功近利,不再過分地計較排名,比以前更認真地寫筆記,記錯題……
那段日子長得好像走不到盡頭,但又仿佛一轉眼就到了高三。我的狀態雖然比之前好,但是還沒有完全適應高三緊鑼密鼓的生活。不過,我沒有放棄。我也許永遠擺脫不了負面情緒,但是不妨礙我帶著它們繼續前行。慢慢地,它們對我的傷害就越來越少。
我也不再把比我強的人看成一種威脅,身邊出現了一些值得交往的朋友。上大學后,我慢慢想明白,為什么有些高中的朋友可以成為我們人生中長久的朋友,也許是曾經并肩作戰,看見了彼此的脆弱與不堪,這樣的人更彌足珍貴吧。
看到高考成績的時候,我不悲也不喜,剛剛好,是我的水平。我以為無論如何也過不完的高中,真的走到了盡頭。
如果一定要說說逆襲經驗的話,我想給學弟學妹們提三點建議。
第一,不認輸。這點至關重要,早早就放棄了自己的人,是看不到光的。
第二,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節奏。實驗班師資力量強,但學習節奏也快,對于基礎不夠好的我來說,顯然是普通班老師細致的講解更適合。如果你發現某個階段自己沒有進步或者進步很慢,我建議你先別急著趕路,暫停一下,重新調整自己的節奏再上路會更好。
第三,制訂切合實際的學習計劃,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當然,這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你需要不斷地嘗試和努力。
——陳端(華南師范大學)
后記:這一路的坎坷并沒有讓我長大很多,但是我確實懂得了一些道理。成長就是一件很艱難的事,在這樣的過程中,最起碼我找到了那個我能終身依靠的人——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