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小的8K內窺鏡、帶凈化功能的制氧機、具備“精確采樣”和“全數字處理”的PET/CT(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X線計算機體層成像)設備……全球前沿醫療器械成果,正閃耀鵬城。2024年10月12日至15日,第90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以下簡稱“CMEF”)在深圳舉辦。從呼吸機、睡眠機到人工智能醫學影像設備、手術機器人……國產醫療器械正大步邁入高端“競技臺”。近年來,隨著政策對高端醫療器械創新的支持力度加大,醫療器械創新的審批流程進一步加速,將有助于更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高端醫療器械快速上市。
天風證券發布報告稱,我國醫療器械產業持續升級,出海已進入收獲期。該報告在醫療器械出海方向關注思路方面強調,以魚躍醫療為代表的醫療器械企業,憑借卓越的產品質量與技術實力,不僅贏得了國際市場的認可,還成功探索并實踐了一套高效可行的國際化發展戰略,有效促進了醫療器械企業海外市場份額的穩步增長與品牌國際影響力的顯著提升。
矢志創新,以尖端技術立身全球
《全球醫療科技報告2024版》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為595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3217億元),2027年預計達到743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3963億元),復合增速達到5.71%。為尋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中國醫療器械企業正積極揚帆出海。其中,國內醫療器械龍頭企業魚躍醫療憑借其前瞻性布局與創新實力,已成為出海熱潮中的佼佼者,目前,其已服務全球超過30萬家醫療機構和國內90%以上的三甲醫院,覆蓋海外131個國家和地區;其出品的制氧機更是連續多年穩居全球產銷量首位,隨著其全球布局的持續深化,將不斷為全球醫療器械產業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現階段,我國正處于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加速醫療器械產業邁向數智化、高端化,無疑是重要的一步。對此,以魚躍醫療為代表的醫療器械企業通過構建智能協同生產體系、實現產品與服務數智升級等方式,為醫療“智”造升級樹立了標桿。
魚躍醫療在強化自主研創能力、布局多元核心賽道的同時,還加速開拓國內外市場,積極推動數智化升級、探索新質生產力,以深化其在醫療器械領域的產業優勢,突破長期發展瓶頸。其已累計投入近30億資金,嚴格遵循工業4.0和智能制造標準,建立了國家級高端醫用診療設備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工廠,實現了大規模智能制造。據悉,這座醫療“智”造產業基地不僅配備CNAS(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國家級產品實驗室、“智”造工廠、數字化車間、柔性生產線及無人物流倉儲等先進設施,還融入了醫療大數據平臺和數字化用戶服務,有效打破了各環節的數據壁壘,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智能協同生產體系,擁有600+產品品類和近萬個產品規格,其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已獲得業內的高度認可。
醫療器械是大健康產業的“國之重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醫療器械產品越來越多,體現了我國醫療器械自主創新程度越來越高。
醫療器械,擦亮中國“智”造亮眼名片
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中,醫療器械(生物醫學工程)屬于生物經濟產業,主要包括先進醫療設備及器械制造、植介入生物醫用材料及設備制造、其他生物醫用材料及用品制造、生物醫學工程信息技術服務、生物醫學工程相關服務。
近年來,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生物醫藥行業相互融合,AI中醫診斷、AI影像診斷、智能康復器械、手術機器人成為生物醫藥行業發展新熱點。此外,量子傳感技術嶄露頭角,其超高靈敏度可檢測出極其微弱的生物信號,如早期疾病細胞的微弱電磁變化,助力疾病超早期精準診斷;生物芯片集成化程度持續提高,能在微小面積上同時進行海量生物分子檢測與分析,大幅提升檢測效率與精準度,推動高端醫療器械創新和精準醫療發展邁向新高度。
在醫療器械這個充滿活力與挑戰的行業中,眾多崗位如同繁星閃爍,下面就來介紹幾個與醫療器械“智”造相關的崗位。
★構筑健康橋梁的高科技工匠:醫療器械研發工程師
負責新產品的設計、開發和改進,需要具備生物醫學工程、機械設計、電子工程等專業知識,熟練使用專業軟件進行產品設計和模擬分析,熟悉醫療器械法規和標準的專業技術人員,是醫療器械制造中最重要的職業之一。需要具備強大的技術能力,包括機械、電子、軟件設計等方面的知識,以及熟練掌握各種開發和測試軟件(如CAD、Pro-E)。
崗位要求:①負責醫療器械產品的結構設計、工裝設計和工藝開發;②負責與醫療器械產品相關的新設備、新技術的市場調研和前期研究;③負責醫療器械產品的專利申請和布局;④負責技術員團隊的產品技能培養;⑤結合醫療器械產品需求,負責與醫療器械產品相關的新測試方法的開發和研究;⑥根據醫療器械質量管理體系要求,負責醫療器械產品的文件輸出。
薪資水平: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數據顯示,醫療器械研發工程師的薪資區間為6k—20k/月,因就業地區、工作經驗、學歷背景、技術水平、公司規模等有所差異。
相關專業:智能醫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醫學實驗技術、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生物科學、生物技術、醫療器械與裝備工程、智能醫療裝備技術等。
★人類生命信息的探索家:生物信息工程師
從事生物信息學研究和開發的專業人員,是生物技術工程師的一個重要分支,主要負責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生物學知識研究和分析生物大數據,為生物學、醫學、農業等領域的科學研究提供數據支持。
崗位要求:①基于高通量測序技術(NGS)以及相關輔助技術(定量聚合酶鏈反應、雙脫氧測序、數字聚合酶鏈反應、生物芯片)的生物信息分析流程建立與軟件開發;②基于上述技術的標準生物信息分析流程、算法的開發、維護和升級;③參與生物數據庫開發,負責收集、篩選、整理項目所需的公共數據;④和成果轉化團隊合作開發基于測序技術的精準醫療和基因檢測等相關產品線的數據分析和解讀部分;⑤進行基于大數據和大健康概念的數據管理、存儲、解讀和算法開發,定期對數據庫進行維護和備份;⑥進行臨床數據挖掘,構建完整的數據注釋系統和精準的個性化醫療信息。
薪資水平:職友集數據顯示,生物信息工程師的薪資區間在10k—30k/月,受工作經驗和學歷背景影響。工作經驗在1年以下的平均月薪為14348元,工作經驗在1—3年的平均月薪為19178元,工作經驗在3—5年的平均月薪為22219元。本科畢業生的平均月薪為15.4k。
相關專業:生物信息學、醫學信息工程、生物技術、生物統計學、生物醫藥數據科學、生物醫學工程、生物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應用、數學與應用數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
★拿著鍵盤的人體健康魔法師:醫療器械算法工程師
負責開發和優化醫療器械的算法,以提高其性能、準確性和可靠性的專業技術人員,是醫療器械“智”造領域的新興職業。通過大數據模型,使醫療器械能夠對病情做出精準快速的判斷,并給出針對性的治療方案。該職業需要深入了解算法原理,具備數據分析、機器學習等相關技能,將醫療需求轉化為算法解決方案,并參與設備測試和驗證,確保算法在實際應用中的表現符合預期。
崗位要求:①負責醫學人工智能領域多模態模型的深度學習算法的研究、設計和訓練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文本、圖像、音頻、視頻等數據的處理與融合;②開發醫學多模態模型,利用不同模態數據之間的關聯和互補性,提高模型的準確性和泛化能力;③編寫相關的技術文檔,包括算法設計、實驗結果、性能分析等;④跟蹤深度學習及醫學AI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探索新技術并將其應用于實際項目中。
薪資水平:職友集平臺顯示,擁有3—5年經驗的醫療器械研發工程師的薪資為20k—50k/月,月均薪資達34k,且2024年較2023年有所增長。
相關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數學與應用數學、生物醫學工程、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智能醫學工程、智能影像工程等。
芯片上育“器官”,東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不一般!
方寸之間的小小芯片上,能培養出跳動的“心臟”、呼吸的“肺”、流動的“血管”……人體器官芯片正成為生物醫學研究中的熱門新工具。這些人體器官芯片,可部分代替動物和臨床試驗。
“人體器官芯片是建立在組織工程和微流控芯片等技術上的,結構看起來很簡單。”在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生物科學與醫學工程學院院長顧忠澤,從實驗室里拿出一張寬約2厘米、長約5厘米的透明芯片,上有通道、薄膜和導管。“是不是有點像透明的集成電路?不過,它的管道里流的不是電子,而是液體。”
據介紹,人體器官芯片就是在人體外模擬出人體內部環境——可以是某一組織、某一器官,甚至是多個器官的組合。那么,怎樣將人體組織器官“種”在芯片上呢?“簡單來說,就是在微流控芯片中搭建一個目標組織或器官的三維模型,通過細胞培養構建出具有三維結構的微型組織和器官。”顧忠澤提到,由于培養的組織器官和實現的功能不一樣,各類芯片都需要單獨設計。
比如,構建心臟芯片時需要模擬心肌組織的跳動,而構建肺芯片時則需要模擬肺泡中的氣體交換。目前構建的心臟芯片可以實現連續80天以上的跳動。此外,還有腦芯片、肝芯片、腎芯片、腫瘤芯片、血管芯片、皮膚芯片……科學家正嘗試在小小的芯片上“種”出一個個人體組織器官。
“現在,東南大學已經研發出多種器官芯片,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將研發多器官集成的芯片系統。”顧忠澤介紹,該芯片系統就像是一個由多個人體器官或組織構成的集成電路,培養液貫穿各個組織器官,從而形成一個小小的“芯片上的人”。顧忠澤教授團隊在技術創新中借助中國生物制造方面的獨特優勢,已逐步形成器官芯片的“中國特色”。
據悉,研發“器官芯片”涉及多學科、多專業,如生物醫學、材料科學、光學工程乃至納米技術等。東南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國家重點學科、教育部A+學科),將科學研究、工程實踐融入人才培養,打通材料、芯片設計、制造測量、生物信息學等鏈條,全力培養生物醫學工程領軍人才。
編后語
近年來,國內醫療器械產業已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天時、地利、人和兼備。在多方因素的驅動下,產業有望繼續維持高速增長,并提升國產化替代率和全球競爭力。魚躍醫療的成功出海,是中國企業整體出海能力提升的一個縮影。從最初的國民品牌到如今的全球化品牌,魚躍醫療的跨越之旅充滿了艱辛與挑戰。但它憑借卓越的創新能力、智能制造實力以及前瞻性的全球化布局,最終實現了華麗的蛻變。未來,在全球老齡化加劇、醫療健康需求激增以及國內“智”造升級持續深化的背景下,我國醫療器械產業有望開拓更廣闊的消費市場,開啟高質量發展的全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