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利用曲靖115個地面區域自動站小時降水資料及ECMWF提供的格點資料等常規氣象資料,對2017年7月11日曲靖市區域性暴雨過程進行診斷分析,最后對數值預報產品進行檢驗,得出暴雨的產生和漏報原因。結果表明,此次暴雨產生的重要原因是副高的西伸,使得已經移出曲靖的切變線加強并西移北抬,與地面風向的輻合線合并,共同提供了良好的抬升條件,同時低空急流的建立為水汽輸送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漏報的主要原因是過分依賴數值產品的降水預報,忽略中小尺度系統的演變,以及對物理量場的分析不夠深入。得出結論:要想做好暴雨的預報必須綜合考慮天氣實況,重點分析各物理量,同時加強預報員對數值預報產品的訂正工作。
關鍵詞:副熱帶高壓;切變線;地面輻合線;暴雨
中圖分類號:P45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4)11–0-03
曲靖市地處低緯高原東部,具有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復雜多樣的地形地貌特征,氣候特征多樣。近年來,針對西南地區的暴雨天氣,許多研究人員進行了大量的分析[1-4]。2017年曲靖市進入雨季偏晚,全市在6月10日后才陸續進入雨季,且從6月10日后降雨持續不斷,時有暴雨發生。市氣象臺通過11日下午的資料分析預報12日會澤、宣威多云轉陰有陣雨,其余縣(區)多云有陣雨,而實際情況是全市中部及以南大部分地區出現中到大雨,局部暴雨。這是一次曲靖市區域性暴雨過程的漏報,強降水落區和量級均出現明顯失誤。7月12日發生的區域性暴雨天氣使得曲靖市轄區內各縣(市、區)發生不同程度暴雨洪澇災害,地質災害氣象風險等級升高。因此,將從環流形式、雷達回波及衛星云團的發展等方面分析此次過程,尋找漏報原因并對預報技術進行總結,為曲靖暴雨落區及暴雨預報工作積累經驗,提高預報準確率,減少暴雨災害發生。
1 資料和方法
曲靖115個地面區域自動站小時降水資料;ECMWF
提供的分辨率為2.5°×2.5°、1°×1°的格點資料;曲靖站雷達反射率因子和速度場資料。
2 降水概況
從2017年7月12日08:00—13日08:00曲靖市24 h
降水量(圖1)和縣城各測站24 h降雨量(圖2)可以看出,此次降水具有過程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的特點,全市共有7個測站出現短時強降水,以穩定性降水為主。
過程無明顯冷空氣影響,7月11日省氣象臺指導預報7月12日曲靖多云有陣雨;市氣象臺會商后訂正預報結論為7月12日宣威、會澤多云轉陰有陣雨,其余縣(區)多云有陣雨;7月13日全市陰,有小到中雨。
實況全市共有21個測站出現暴雨,36個測站出現大雨,大雨以上占全市50.4%,暴雨占全市18.6%。暴雨主要集中在麒麟、馬龍、陸良、富源、羅平、沾益,降雨量最大出現在馬龍王家莊,為92.4 mm。
3 暴雨成因及漏報原因分析
3.1 高空環流形勢分析
由500 hPa環流場上看,7月11日夜間至12日副高西脊點西伸明顯,有110°E西伸至105°E,588線的西北側壓至曲靖南部的文山州,曲靖市全市轉為副高外圍的偏南氣流控制下(圖3)。
從相應的700 hPa環流場來看,11日20:00,切變線呈現東北—西南走向,西段已移出云南省,副高在700 hPa的高壓帶位于110°E以東,云南南部為高濕度區(圖4);隨著中層副高主體的西伸,700 hPa上高壓線也明顯西伸過110°E線。
由圖3b可見,高壓主體西移推動切變線西移北抬,在貴州形成閉合低壓,低壓切變伸至滇西,且切變線南側偏南風速顯著增加,達到低空急流的標準,濕區范圍亦擴大云南大部,曲靖市處于切變線后部、低空急流左側的高濕區內,水汽充沛、動力抬升機制良好。至7月12日20:00,隨著切變線移動至滇中一線,曲靖市受西南氣流影響,降水逐步減弱。
3.2 地面環流形勢分析
由圖5可以看出,7月12日白天,曲靖市中部有明顯的地面輻合線存在,地面上風向的輻合與降水落區配合較好,尤其是復合線附近有短時強降水的發生。因此,地面輻合線對曲靖強降水預報有較好的指示意義,可以作為強對流天氣預報的參考因子。
3.3 數值預報檢驗
通過對比ECMWF 7月11日08:00起報的7月12日08:00形勢場(圖6)與7月12日08:00高空形勢實況,可見歐洲中心準確預報出副高的西伸,對此次切變線南壓影響云南以后,主要考慮全省是副高外圍天氣,700 hPa上預報出隨著副高西伸,已經減弱移出云南的切變線加強,降雨量預報量級以陣性降水為主。而通過對實況場的分析,發現實際上副高東西方向上細微的擺動和調整,不僅擴大了副高的控制范圍,對已經減弱的切變線也有加強作用,且能夠引導切變線發生新的移動。低層切變線的位置預報不準確是此次暴雨漏報的原因之一。
而在曲靖市,切變線南壓產生降水,但切變線移除后降水即減小是常出現的形勢。而此次過程恰是切變線南壓影響過后,主班預報員對形勢場分析不夠細微,按照習慣思維考慮切變線影響已經結束,未來24 h全市將受副高外圍氣流影響,沒有考慮較高的濕度條件、副高西伸帶來的切變線的加強的強動力抬升條件。此外,過度依賴模式對降雨量級的預報,是造成曲靖此次區域性暴雨漏報的重要原因。
4 結束語
(1)此次曲靖市產生暴雨的主要影響系統是低渦切變線、地面輻合線及副高外圍的強偏南氣流。副高的西伸,使得已經移出曲靖的切變線加強并西移北抬,與地面風向的輻合線共同提供了良好的抬升條件,同時低空急流的建立為水汽輸送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2)大尺度系統發展過程中容易出現局部的中小尺度云團而產生暴雨,地面輻合線附近常出現此類天氣,這樣的暴雨在發生前一定存在不穩定能量的積累和充足的水汽,在預報過程中忽略這一點容易產生漏報情況。
(3)預報員在工作中應綜合考慮天氣實況,不能過分依賴數值產品的降水預報。ECMWF對大尺度天氣形勢的預報有良好的指示作用,但對中尺度的暴雨預報仍不穩定,對強降水中心落區有一定的誤差。預報員還需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加提高天氣圖的分析能力和數值預報產品的修正能力,減少漏報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陶詩言.中國之暴雨[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0.
[2] 姜云君,付靖,劉少榮.昭通一次區域性暴雨天氣過程分析[J].云南地理環境研究,2013,25(3):34-38.
[3] 白波,郭菊馨,張精華.2007年7月22至8月3日曲靖連續性強降水過程分析[J].云南地理環境研究,2007(S1):35-39.
[4] 白波,郭菊馨,張精華.2011年6月23日曲靖強對流天氣過程[J].氣象研究與應用,2012,33(S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