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民
南宋王明清的《揮麈錄》記載,宋欽宗靖康年間,秦檜回鄉途中,住在上元縣驛館內的一間東房內。當時正值酷暑,太陽照射進來,屋內十分炎熱。縣令張師言前來拜訪后,當夜就讓人把縣衙內的一個涼棚拆來搭建在秦檜所住之處。秦檜非常感動,當了宰相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提拔張師言。但一查檔案,發現張師言已經70歲了,到退休年齡了。但秦檜不管這些,他把管檔案的官員找來,讓其把張師言的年齡減去10歲,然后再將其提拔為魚米之鄉的楚州當太守。就這樣,因為一個涼棚,張師言不僅被破格提拔,而且又延長了10年工齡,安享榮華富貴,一直干到80歲才退休,撈了個盆滿缽滿。
清人俞樾也寫過一則故事《戴高帽》:有京官要到外地赴任,其老師教誨他說:“外官不易為,錯綜復雜,鉤心斗角,宜慎之。”此官曰:“我備有高帽一百,遇人就送一頂,當不會得罪人。”老師怒曰:“我輩讀書人堂堂正正,光明磊落,何須如此猥瑣!”此官馬上改口:“老師教導的是,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師者,能有幾人?”老師轉怒為喜說:“這話倒也不假,老夫一向如此。”此官出來后對人說:“高帽只剩九十九頂。”他不動聲色就巧妙地送出一頂高帽,可見拒高帽不易,這就叫雅諛,也叫精神賄賂。
搭涼棚能帶來肉體享受,戴高帽可換來精神愉悅,所以不論官民雅俗,士農工商,不僅很少有人拒絕,而且還希望多多益善。因而拍馬者與被拍馬者沆瀣一氣,鬧得烏煙瘴氣。但凡事都有例外,也有人不吃這一套,硬是黑著臉將其拒之門外,讓人眼睛一亮,清新氣息迎面而來。

北宋的寇準就是個拒搭涼棚的人。一次,丞相寇準同副丞相丁謂一起上朝。丁謂慣于拍馬屁,喜好逢迎,且屢試不爽,每每受益,因而樂此不疲。寇準因為走得匆忙,連胡子上沾著飯粒都渾然不知。丁渭看見了,先是夸寇準的胡須漂亮,言辭肉麻至極,接著又開始幫寇準清理起胡須來,順便把那粒飯粒給弄了下來。寇準一向看不起丁謂的為人,便開口諷刺說:“你是堂堂當朝副丞相,怎么能干幫人溜須的活呢?”把丁謂說了個大紅臉,尷尬至極,他的“涼棚”沒送出去,倒是得了“溜須”一詞,從此世人開始用溜須一詞來諷刺那些拍馬迎合之人。
國學大師季羨林則是個拒戴高帽的人。他學富五車,滿腹經綸,但心懷虛谷,從不接受那些虛名與高帽。他曾一辭“國學大師”之譽說:“環顧左右,朋友中國學基礎勝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竟獨占‘國學大師’的尊號,豈不折煞老身!”二辭“泰斗”之譽說:“我這樣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但是,現在卻偏偏把我‘打’成泰斗。我這個泰斗又從哪里講起呢?”三辭“國寶”之譽說:“是不是因為中國只有一個季羨林,所以他就成為‘寶’。但是,中國的趙一錢二孫三李四等,也都只有一個,難道中國能有13億‘國寶’嗎?”
人食五谷雜糧,有七情六欲,喜聽奉承,好戴高帽,愛慕虛榮,也是欲望之一。有需求就有供給,因而這世間愿意搭涼棚、戴高帽的人,多而又多,雖也在情理之中,但畢竟不脫一個俗字,境界偏低,難入圣賢之伍,有識者當警惕防備。而頭腦清醒、理性、剛直不阿,堅決拒搭涼棚、拒戴高帽的人,則鳳毛麟角,因而就更顯得難能可貴,令人高山仰止,肅然起敬。特別是那些有職有權、有名有望者,想給你搭涼棚、送高帽的人會絡繹不絕,爭先恐后。如果心存虛榮,意志不堅,不能學學寇準、季羨林們,硬下心腸,黑了臉皮,堅決拒之門外,就可能會亂了心緒,被人所利用,干出錯事,誤入歧途,因而當對此警惕再警惕,謹慎再謹慎!
圖:付業興? ?編輯:薛華? ?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