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嵐熙

菲利普·黑克1858-19431952年開始,利益法學在法學的其他領域得到響應。黑克得以重回人們的視野,并漸漸被法學的聚光燈照亮。
美麗的大學城圖賓根有著六百余年的歷史,至今仍是德國哲學、法學和醫學重鎮。城內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名為內卡坡的小路。城市高等法院原址即在這條小路的30號。再往前走,到了68號小院,今天住著一位醫生。然而幾十年前,這里住的卻是利益法學的創始人:菲利普·黑克(Heck,一譯“海克”或“赫克”)。米夏埃爾·馬丁內克教授將其列入“20世紀德語地區最重要的法學方法學者”,并且稱其為“最具話語權的法學創新者”。
黑克教授于1858年7月22日出生于圣彼得堡。當時,圣彼得堡的社區內,德語是教學語言,因此黑克自幼便學會了德語。他的父親是名技藝高超的木匠,因其具有企業家般的經營頭腦而賺得了可觀的財產。黑克是個勤奮、好勝、自信和獨立的孩子。他在圣彼得堡上寄宿學校,但因為他全家夏季都住在農村的鄉間別墅里,只有冬季才住在城市的住宅里,所以小時候的黑克經常在寄宿學校和家之間長途往返。家境較為優渥的他,也未覺得這項開銷多么繁重。在他九歲那年,跟隨父母在歐洲旅行期間,家里還為他請著私人教師上課,避免他學業跟不上學校的進度。可見這位木匠企業家對子女教育的重視和事業的成功。
對于黑克而言,法學并不遙遠。他從小就經常去舅舅尼古拉·馮·圖爾家做客。舅舅老圖爾是俄國公職機構的法學家。表兄小圖爾后來成為當時最重要的法學家之一,先后在斯特拉斯堡、哈勒、科隆和蘇黎世擔任教授。然而,黑克自己一開始并沒有學習法學。中學畢業后,他以優異的成績進入萊比錫大學學習數學和自然科學。不過,他很快就不滿足于此。他的目標是在“對人類有用的方面”做出巨大貢獻。當他在學校里提出關于帶有火箭推進器的飛行器的理念,而系里的老師沒有認真對待之后,黑克對于專業的懷疑更為篤定了。
最終,黑克在朋友影響下學習法學。這一轉向是非常偶然的。用黑克自己的話說:“我好比實驗室的兔子,被一些學習法學的朋友們用來觀察,看那些未受過法律訓練的人對法律問題的理解,與他們喜歡使用的法律思維習慣之間的差別。這種利用概念來論證法律判斷的方法引起了我的好奇。”例如有一次,朋友們對他提出過一個案例。案例的核心爭議點在于,合同雙方曾經有過一封通信,對訂立合同進行了討論。但是這封信后來丟失了,雙方產生了糾紛。黑克經過思考,提出了他認為妥當的解決方案。但是,這種解決方案并沒有法律依據。因此,同學們就將這種方案稱為“外行方案”,并且與法律人的方案進行比較。
黑克并沒有因為被視為外行而感到受挫。相反,他對法學產生了興趣。接著,黑克的朋友送給他一本魯道夫·耶林的《羅馬法的精神》作為課外讀物。其實,這是黑克讀的第一本法學書。耶林那些獨特的論述讓黑克感到“極大的鼓舞”。黑克回憶道:“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讀完全書。耶林在結尾處的論述激發了我運用利益的概念進行學術變革的希望。‘法的概念’和‘利益’的對立促使我繼續研究法律并最終成為我轉入法律系的契機。”此后,黑克先后在萊比錫、海德堡和柏林學習法學。1881年,他通過候補官員考試;1886年通過了候補法官考試。隨后,他在法蘭克福短期擔任了候補法官,利用這段時間,他完成了博士學位論文和教授資格論文,從此正式進入法學領域。
1891年,黑克獲得了第一個法學教職。他前往格雷夫斯瓦爾德任教。這所學校曾經被認為是年輕教師的晉身階梯。僅僅一年之后,黑克就赴哈勒任教,成了歐根·胡貝爾的繼任者,出任法律史、德國私法和商法的教授。這一期間,黑克結婚了。他的妻子海倫娜同樣也有俄羅斯的經歷,兩人還育有一子卡爾。此后,黑克獲得了圖賓根大學的教職。在圖賓根,他作為圖迪修姆的繼任者,接受了德意志法、商法、票據法和民法的正教授教席。
作為利益法學的創始人,黑克于1905年在《德國法律人報》第10期發表《利益法學與法律忠實》一文,第一次提出“利益法學”一詞。他指出:“制定法所定之法秩序并非完美無缺,而是充滿法的漏洞。法的漏洞不是通過概念建構,而是通過‘利益檢驗’來進行填補的,這種思路建立在名曰利益法學的根本觀察之上。”他強調,利益法學這個觀點的應用范圍絕不僅限于漏洞難題,其對于理解制定法,對于依照制定法的個案裁決以及對于“未來法”(區別于“現行法”)的工作意義可能更大。
舒國瀅教授曾這樣評價:“在黑克看來,法學如同醫學一樣,是‘一門實踐的科學’,或者說是一門規范的、實踐的科學,一種‘實干的理論’。”它的存在首先是為法院和行政執法機關的法的適用服務的。對于生活重要的法只有在法官判決中才能得到落實,制定法只有通過法官判決才會獲得權威的力量。同時,它也要高度滿足生活的需要。在此意義上,黑克所倡導的利益法學不是純粹的理論法學,即它不致力于純粹理論的目標,不是一般哲學,而是“一種服務于法律實務(實踐法學)的方法論”,即指向法官適用法律的技藝理論,其旨在根據經驗基礎,通過符合理智的、合理的利益衡量去發現法官在判決案件時應該遵守的原則,為案件裁決提供指引。
圖賓根大學法學院的學術環境對黑克而言是很友好的。他與同事們交流頗多,他們與黑克在方法論上也大多相通。其中,馬科斯·呂梅林和海因里希·施托爾也曾經發表過很多利益法學的相關論著,對這一流派的發展和黑克的研究均有所幫助。他們是黑克之外利益法學在德國最重要的代表,這也就為利益法學這一流派帶來了“圖賓根學派”之名。1911年始,黑克擔任圖賓根大學法學院院長,后擔任該校副校長。此后,他獲得了符騰堡王室十字勛章,并被授予了終身貴族的榮譽稱號。1933年,曾經是“外行”“實驗品”的黑克,此時已經著述頗豐,他被授予了歌德藝術和科學獎章。1936年,更是被選薦為“德國法研究院”成員,進入德國法學界最重要的學者之列。
盡管致力于利益法學方法學的研究,黑克在圖賓根的教學工作卻未局限于此。他給學生們講了諸如“德國民法基礎”“德國法律史和憲法史”等課程,還擔任了民法、商法、票據法等課程的教授。與此同時,他常常與學生交流,每隔一段時間就邀請學生到他家里去,這也是當時圖賓根學界的習慣。黑克曾有這樣的話:“我們工作不是為了獲得科學頭銜,而是為了服務于生活。”然而隨著年齡漸長,黑克開始更多地專注于書齋生活。至其老年,他每天在家里的工作室里工作10到14個小時。1943年6月28日,黑克在圖賓根去世。
隨著黑克因“無掙扎的心臟猝死”孤寂地去世,他的方法論著作及其在法學上的地位和實際影響在二戰結束以后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被德國法學界低估,他的名字甚至幾乎被遺忘。比如:曼海姆大學圖書目錄學研究所編輯出版的25卷本《梅耶爾百科詞典》列出了黑克同時代的一些重要的法學家,黑克卻不在此列。該百科詞典的“法學”專條參考文獻作者一欄中也沒有提及黑克的名字。舒國瀅教授感慨道:“這一現象確實令人感到驚異,令人唏噓不已,且耐人尋味。”他說:“黑克的學說在方法論上,尤其是在民法方法論上的影響絕不應低估。”這一點連他曾經的論敵(比如卡爾·拉倫茨)過后也不得不予以承認:“如我們所看到的,20世紀之初,菲利普·黑克的利益法學至少在私法領域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不過,20世紀50年代伊始,利益法學迎來了理論的“再生”和“更新”的契機:一批1910年前后出生的德國法學家、法律實務家均成了利益法學的追隨者。1952年開始,利益法學在法學的其他領域得到響應:比如,國際私法學家克格爾提出國際私法上法律適用的利益法學,在國際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那個曾經在南德小城被賦予“圖賓根學派”之名的學說及其創始人得以重回人們的視野,并漸漸被法學的聚光燈照亮。
編輯:薛華? ?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