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靜
本以為會是一段溫馨浪漫的邂逅,誰料想這卻是噩夢的開始。自從與微信搖來的“女友”戀愛后,“85后”已婚男子王某屢屢遭到對方勒索……
故事要從2023年6月份說起。彼時,王某在百無聊賴之時打開微信,通過微信“搖一搖”功能結識了“70后”女子淼淼。就這樣,兩個看似毫無關聯且永遠不可能產生交集的人就這么奇妙相遇了。兩人添加為微信好友后,頓覺相見恨晚,相談甚歡,便火速發展成為情人關系。
然而,這段看似甜蜜的姐弟戀情終究是曇花一現,又或是不道德的情感本就難以長久,兩人很快就因為性格問題鬧掰了,之后各自刪除了對方微信分道揚鑣,王某則默認這場成年人之間的“游戲”就此結束。
“我們倆畢竟相識、相戀一場,你就這么忘恩負義,一點昔日的情分都不顧?渣男!!!”“我知道你的家庭地址,身份號、手機號,也知道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我倒要叫別人看看你的真實面目……”
本以為這段見不得光的地下戀情就這樣悄無聲息地結束了,王某自己也已經回歸了往日正常的生活軌道,沒想到淼淼卻冷不丁丟出“重磅炸彈”,重新發來微信好友驗證申請,言辭中還充滿了威脅。這讓王某心里猛然間咯噔了一下,慌了手腳,他怎么也沒料到淼淼會一改當初溫柔體貼的模樣。
王某生怕這個昔日“女友”頭腦一熱做出點什么事來,真的讓自己顏面掃地、身敗名裂,就忙不迭地通過了淼淼的好友驗證申請。
怎料,淼淼的這一次回頭卻不是為了和王某再續前緣,而是另有所圖。
在兩人后來的微信聊天中,淼淼不停地向王某訴說著自己生活的艱辛,在外邊欠了很多債務,自己根本無力償還,所以想讓王某看在兩人往日的情分上通過微信轉點錢來幫幫她,也算是對兩人關系的一個了結。如若不然,就把王某的個人隱私信息以及兩人的婚外情關系發到網上讓廣大網友來給“評評理”。
王某看到淼淼微信發來的信息是又氣惱又恐懼,心里懊悔不已、叫苦不迭:當初就不應該圖一時之快招惹這個人,但事已至此,也沒后悔藥可吃,誰讓自己有把柄在人家手里呢,當務之急是花錢消災,畢竟成年人犯的錯誤總歸是要付出代價的。
因此,為了了斷這荒唐的“風流債”,快速斬斷“孽緣”,王某被逼無奈之下,通過微信分四筆共計轉賬7400元給淼淼作為“封口費”。
轉完賬后的王某長舒一口氣,本以為這件事情就此得到了圓滿解決,自己自此以后可以過上平靜的生活。不承想這僅僅是“夢魘”的開始。
短短幾天后,王某再次收到的一條微信好友申請,打破了這短暫的安寧,對方聲稱自己叫“忠叔”,是王某老情人淼淼的債主,淼淼欠了他很多錢,王某作為淼淼的男朋友,理應幫淼淼償還債務。
王某看到消息后本想不予理睬,但淼淼卻告訴他,忠叔這個人可是很神通廣大的,他不知道從哪里搞到了王某的手機號、身份號和家庭住址。
王某看到手機那端淼淼發過來的這一席話,剛剛放下的心陡然又懸起來了,內心是既矛盾又害怕:就這么任人宰割,言聽計從地替淼淼還錢,手頭本就不富裕的自己豈不是成了“大冤種”,經濟上更是雪上加霜,而且說老實話并不甘心;但是如果不按照忠叔的要求幫淼淼還債,萬一忠叔達不到目的,惱羞成怒將這段不光彩的“情史”抖摟出去,自己的父母妻兒和單位的同事知道這件事情,自己落得個家破人亡、妻離子散、身敗名裂更不安心。于是,王某再一次選擇了息事寧人,只好心不甘情不愿地答應忠叔愿意幫助淼淼還債。
但讓王某做夢也沒想到的是,退一步不是海闊天空,而是萬丈深淵。自己的怯懦,一次又一次的妥協,換來的不是對方的良心發現、懸崖勒馬,而是變本加厲的索取、壓榨。緊接著,淼淼持續不斷地糾纏、騷擾王某,多次以還債、回家需要路費、去國外做勞務派遣等為名,頻頻向王某索要錢財,王某是敢怒不敢言,盡管他已經嘗夠了這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苦滋味兒,但也不敢到離家不遠處的派出所報警尋求法律幫助,只能繼續從親朋好友處借錢填補這深不見底的窟窿。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王某通過微信總計向淼淼和忠叔二人轉賬共計8.9萬余元。

部分聊天記錄截圖
王某因害怕自己的婚外情之事暴露,影響自己的家庭和諧和工作穩定,始終不敢向警方報案。直到2023年7月上旬,淼淼因參與網絡賭博被公安機關給予行政拘留15日,并處罰款500元的行政處罰,公安機關偵查人員在調查取證時發現了新線索,淼淼同時使用兩個微信號與王某頻繁聯系并索要錢財,這才使得這起敲詐勒索案浮出水面,拯救王某于水深火熱之中。
原來,微信昵稱為“淼淼”的女子姓李,其因長期參與網絡賭博欠下一屁股賭債,平時打工賺取的工資也是入不敷出,在支付完房租及其他一些日常生活開銷之后,根本無力償還欠下的巨額債款。
在與王某發展成為情人關系之后,她見王某出手闊綽,就動起了歪心思,想要從王某這里勒索點錢財來繼續在網上賭博,好翻本把之前輸掉的錢贏回來,于是幾次三番向王某索要“封口費”。而王某心中也有所忌憚,畢竟自己已婚人士發生婚外情這種事情既不道德也不光彩,生怕婚外情之事暴露影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便忍氣吞聲按照對方要求一次次微信轉賬。
王某一次又一次的妥協讓步并沒有如其所愿換來太平。李某的貪欲像滾雪球般不斷膨脹,在向王某強索錢財得逞后,為了勒索到更多的錢財,李某隨后又自編自演出自己的債主“忠叔”,假裝她欠忠叔很多債務,采取一人分飾兩角的方式上演一出還債“好戲”,從王某處勒索錢財且屢屢得手。從王某處勒索到手的8萬余元,早已被李某用于網絡賭博和償還賭債揮霍一空。
貪婪之心不可有,心生不軌謀取不義之財終是害人害己,等候李某的也將是法律的嚴懲。
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檢察院經審查后認為,被告人李某以知曉被害人職業、身份號、手機號碼、家庭住址等個人信息為由,采用威脅、要挾的方法敲詐勒索財物,數額巨大,其行為已觸犯《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條之規定,應當以敲詐勒索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承辦檢察官表示,這里需要注意本罪與詐騙罪二者之間的區別。
一是客體不同:敲詐勒索罪不僅侵犯公私財物所有權,還危及他人人身權利或其他權益。
二是客觀表現不同:詐騙罪在行為上著重于“騙”,即采用了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手段;而敲詐勒索罪強調“敲”,即實施了威脅、要挾等行為。
三是被害人交出財物時的主觀狀態不同:詐騙罪的被害人是受到欺騙后基于錯誤認識“自愿”向對方交付財物;而敲詐勒索罪的被害人是被威脅、要挾后基于恐懼心理“被迫”交出財物。
檢察機關提醒,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敲詐勒索不僅觸碰法律紅線,還會給個人及社會帶來嚴重危害。同時,也警示廣大市民,恪守家庭和人倫道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婚姻家庭觀,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
編輯:張宏羽? ? zhanghongyuchn@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