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喬

制造業是青島經濟的底色,制造業企業對青島市國有企業營業收入貢獻率近80%。面臨轉型升級考驗,青島市國有企業堅守主責主業、聚焦實體經濟,堅持專業化發展、創新發展和轉型發展,向產業鏈高端邁進。
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迎來落地實施的關鍵之年。
青島在國企改革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近期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青島市直企業資產總額達到3.06萬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6900.3億元、利潤總額387.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0.2%、6.5%、13.2%。
早在2020年12月,青島成為入選第二批區域性國資國企綜改試驗城市中唯一的計劃單列市,引來矚目。近年來,青島國資在多維度推進國企改革深化提升的實踐中步步堅實、成果顯著。
制造業是青島經濟的底色,制造業企業對青島市國有企業營業收入貢獻率近80%。2023年8月29日召開的青島市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交流研討會上強調,緊密結合青島實際,更好發揮青島傳統制造業產業優勢,提高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
面臨轉型升級考驗,青島市國有企業堅守主責主業、聚焦實體經濟,堅持專業化發展、創新發展和轉型發展,向產業鏈高端邁進。
搶抓數字經濟發展先機
2023年10月19日,青島啤酒二廠100萬千升純生啤酒生產基地項目開工儀式舉行。該項目與青島市另外41個項目一起,共同入選2024年山東省重大項目名單,預計2024年底建成投產。建成后,這里將成為世界最大的純生啤酒生產基地。
作為生產高端產品的純生化精品工廠,青島啤酒二廠將新增智能化無人包材庫、自動瓶流智能庫、集中控制系統,升級改造智能化無人物流成品庫、光伏發電系統等技術,采用數字化、智能化、綠色低碳等最前沿技術,打造又一個啤酒行業的先進制造標桿。
這僅僅是青島啤酒近年來向數字化智能制造轉型的其中一個案例。
2021年,青島啤酒入選“燈塔工廠”,基于此,用戶、研發、制造、供應商和銷售終端都被連接成一張互聯互通的“網”,面對消費者不斷變化的新需求,個性化定制和新產品開發周期減少了50%。新技術的應用使該公司在定制啤酒市場的份額增加到33%,收入增長了14%。
作為青島食品飲料產業鏈上的“鏈主”企業,青島啤酒為青島市打造了第二家“燈塔工廠”,同時打造了全球啤酒飲料行業的首家工業互聯網“燈塔工廠”,在全市、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成為數字化生產和工業4.0的表率。
另一家青島傳統優勢產業的“鏈主”企業海灣集團在數字經濟的賦能之下也不斷探索智能化轉型的課題,打造了化工行業的智能化生產樣板。
在海灣化學中央控制室,一排排顯示器實時顯示著各條生產線上的數據,生產中的每個環節都在中央控制室的掌控之下。
目前,海灣化學所有生產裝置都實現了DCS(分布式控制系統)智能化控制,中央控制室是智能工廠的“大腦”,分布于全廠的2000多個自控點則為“神經末梢”,“大腦”根據“神經末梢”傳送的實時數據做出智能化判斷、下達指令,對相應的工藝參數進行調整。
當下,全球經濟數字化轉型已是大勢所趨,搶抓機遇、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立住站穩的戰略選擇。
傳統制造業特色鮮明的青島國資,紛紛搶抓數字經濟發展之先機,將數字技術、數字經濟融入企業管理生產的各領域全過程,爭先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助力青島打造現代產業先行城市。
綠色轉型龍頭
綠色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底色。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年初,《青島市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發布,擘畫了青島奮力在全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中走在前、當龍頭的具體路徑。
化工產業作為青島的基礎性、支柱性產業,是深化新舊動能轉換、轉型綠色發展的主陣地。2010年以來,海灣集團以搬遷為契機,以“技術國際化、裝備大型化、環境生態化、管理現代化”的“四化”理念為指導,堅定不移地走綠色、低碳、環保的發展之路,為化工行業追求綠色發展和轉型騰飛做出了表率。
以聚氯乙烯生產為例,海灣化學采用世界最先進的乙烯平衡氧氯化法,從源頭上杜絕汞觸媒的使用,極大降低了資源和生態成本。目前,海灣化學氯乙烯、苯乙烯、液體燒堿等主要產品的生產工藝,都是在引進世界先進工藝路線基礎上重新消化吸收形成,保證生產源頭的綠色、低碳。
特別是在我國實現“雙碳”目標任務緊迫的背景下,海灣集團遵循減量化、再循環、再利用“3R”原則,對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以及上下游企業之間的資源共享進行有益探索,大力推進能源資源節約、循環利用及清潔生產,節能減排降碳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當下,青島正在通過綠色低碳與動能轉換協同發展,加快生產方式綠色轉型和產業鏈綠色升級。
在青島啤酒博物館里,陳列著這樣一件看似“低調”的展品:2011年,青島啤酒榮獲第四屆世界環保大會組委會頒發的碳金生態實踐獎的獲獎證書。
該獎項尋找以低碳理念履行社會價值的最佳企業,于2011年設立,青島啤酒成為第一屆獲得該獎項的企業之一。
早在國家正式提出“雙碳”戰略之前,青島啤酒已經開始了低碳化綠色發展的探索之路。2014年起,率先在行業內實驗推廣輕量瓶使用,每年可降低碳排放6000余噸。低碳化包裝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綠色轉型升級,這僅僅是青島啤酒向“綠”而行的其中一個切面,近年來,青島啤酒制定了“降低能源消耗、優化用能結構、打造綠色工廠”的碳中和路徑圖,截至2021年,青島啤酒完成燃煤鍋爐全部淘汰,減少煤炭使用48萬噸,減少碳排放121萬噸。近三年,青島啤酒加快可再生能源電力的覆蓋,在7家工廠布局分布式光伏9兆瓦,每年產生可再生能源電力近800萬MWh,降低碳排放6300多噸。截止到2023年底,分布在全國16個省市的50家青島啤酒工廠已經使用了可再生能源電力,可再生能源電力使用量占總用電量的比重達到了74%,其中山東區域工廠實現了100%可再生能源電力使用,生產用能更加清潔。
向“鏈”要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時強調:“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關系我們在未來發展和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
主動融入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服務青島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像青島啤酒、海灣集團這樣實力雄厚的國資國企所必須要面臨的課題。
2022年4月,青島確立47家首批先進制造業產業鏈“鏈主”企業,青島啤酒成為食品飲料產業鏈“鏈主”,海灣化學則成為高端化工產業鏈“鏈主”。
青島啤酒作為產業鏈“鏈主”的資源聚合作用,在青島啤酒智慧產業園里充分彰顯,集聚了11家產業鏈配套企業,本地產業鏈配套率達到80%,實現啤酒產業鏈無縫隙全覆蓋。
在今年1月22日至1月26日召開的山東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二次會議上,青島啤酒提出,發揮“鏈主”帶動作用,以智能制造、智慧供應鏈、智慧物流、文化體驗等融合發展新模式,推動產業集群能級升級,更好助力先進制造業強省行動計劃落地實施。
海灣集團積極匹配城市發展戰略,全力推進“十四五”規劃落實落地。南部董家口基地堅持“橫向耦合、縱向延伸、循環鏈接”原則,以雙酚A、環氧氯丙烷、環氧樹脂等增量項目建設為重點,全力打造四條優勢產業鏈,有3個項目列為山東省重點項目、1個入選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優選項目。近期,24萬噸/年高端聚碳酸酯用雙酚A項目已建成投產。
國有企業是經濟的“壓艙石”和“頂梁柱”。聚焦主責主業,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青島啤酒與海灣集團以自身的生動實踐,助力青島筑牢實體經濟根基,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