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字經》中有這樣一段:蘇老泉,二十七。始發奮,讀書籍。說的正是蘇軾的父親蘇洵,早年的蘇洵四處游歷,27歲幡然醒悟發奮讀書,十多年后終名揚京師,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洵鑒于自己少年不學的經歷,讓他深知年少讀書的重要性,從小勸導蘇軾、蘇轍讀書。蘇軾和蘇轍自小十分頑皮,蘇洵在多次說服教育不見成效的情況下,他決定改變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每當蘇軾和蘇轍兄弟倆玩耍時,蘇洵就有意躲到角落里去看書,兩個孩子一靠近,他便故意把書藏起來,勾起兄弟倆好奇心。于是他倆就趁父親不在時,把父親藏的書找出來認真地讀起來。兄弟倆被書中的故事所吸引,慢慢地,蘇軾和蘇轍對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逐漸養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
三蘇為文、為政、為人,都被后人推崇為理想的標桿,在其成功的背后,折射出讀書正業、孝慈仁愛、非義不取、為政清廉的良好家風。三蘇家風也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超越一宗一脈的意義,時至今日,還在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
(據四川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