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星梅,杜秀花
(甘肅省康樂縣畜牧獸醫中心,甘肅康樂 731500)
青貯玉米是指將玉米穗在內的玉米植株全部收割下來經過切碎、加工后用發酵的方法制作用于飼喂牛、羊等的玉米(劉杭等,2021)。與普通玉米相比,青貯玉米具有生物產量高、纖維品質好、持綠性好、消化率高、營養豐富的特點(徐艷榮等,2017)。玉米具有“飼料之王”的美譽,是全球發達國家飼料的主要來源(王曉光等,2023)。我國作為農業大國,玉米生產和消費占全球第二,具有充足的制備青貯玉米飼料的資源(周玉明等,2017)。我國畜牧業正處在以散養為主導的傳統生產方式向規模化、集約化生產方式轉變,如何充分利用青貯玉米發展優質、高效的畜牧業對提升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及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切碎、加工后的顆粒化全混合日糧有助于牛、羊瘤胃對食物中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候沛軍等,2021)。用發酵的復合植物性飼料原料可以提高育肥湖羊對纖維的消化利用率,同時可以改善育肥湖羊的瘤胃發酵(畢夢凡等,2022)。湖羊適應性廣、繁殖力高、生長速度快、生產性能優秀(周文靜,2020)。目前,除了在我國南方大量飼養外,筆者所在的西北地區也大量推廣養殖。為降低湖羊飼養成本,本研究選擇青貯玉米對湖羊進行育肥試驗,并與玉米秸稈作為粗飼料進行比對試驗,從生長狀況、瘤胃發酵情況及血清生化指標等幾個方面綜合分析青貯玉米對湖羊育肥的影響,為青貯玉米在畜牧業中的科學應用提供參考。
1.1 研究地點與時間 本次研究于2022年8~10月在甘肅宏福現代農牧產業有限責任公司進行,試驗羊由該公司提供。
1.2 試驗動物及管理 本試驗選用36只日齡相同、體重相近、健康的3月齡湖羊公羊。將試驗動物隨機分為2組,每組3個重復,每個重復6只羊。對照組飼喂玉米秸稈和精料,試驗組飼喂青貯玉米和精料。于每日早上八點、下午四點和晚上八點進行飼喂,羊只采食和飲水按其所需自由進行,其他防疫和消毒等措施按甘肅宏福現代農牧產業有限責任公司的規定執行。預飼期15 d,正試期60 d。本次試驗所用的日糧組成及其營養成分如表1所示。

表1 試驗日糧組成及營養成分(以干物質基礎) %
1.3 測定指標與方法
1.3.1 生長性能的測定 正式試驗開始第一天對所有羊空腹稱重,記為始重,然后在試驗結束當天對所有羊只進行空腹稱重,記為末重,分別計算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干物質采食量(DMI)根據第二天剩余飼料量進行計算。
1.3.2 瘤胃發酵參數的測定 在最后一天(第60天)早上飼喂10 h后,首先采集瘤胃液,每次采樣約50 mL,然后用60目尼龍過濾后分裝于50 mL離心管中。期間可立即測定pH,其他濾液經3500 r/min離心15 min,取上清液在-20℃保存備用。瘤胃液氨態氮(NH3-N)濃度參照苯酚-次氯酸鈉比色法測定(馮宗慈和高民,2010)。瘤胃液揮發性脂肪酸(VFA)濃度采用離子色譜法測定(牟豪杰等,2009)。
1.3.3 血清生化指標的測定 試驗最后一天在空腹的情況下通過頸靜脈采血,盡量保持無菌操作,每組隨機采集6只,每只湖羊采血5 mL,4℃放置2 h,然后經3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并冷凍保存備用。血清生化指標采用貝克曼庫爾特AU5800 分析儀進行檢測。
1.4 數據統計與分析 本次試驗數據用SPSS 26.0 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用平均值和標準誤表示,P<0.05 表示組間差異顯著,P<0.01表示組間差異極顯著。
2.1 青貯玉米對湖羊生長性能的影響 由表2可知,試驗組和對照組湖羊的初始體重均無顯著差異(P>0.05),符合本試驗對湖羊初始體重方面的要求,經過60 d的試驗,用青貯玉米飼喂的試驗組湖羊平均日增重ADG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ADG較對照組提高21.88%;試驗組干物質采食量DMI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DMI較對照組提高了13.29%;試驗組料重比F/G比對照組低,但差異不顯著(P>0.05)。

表2 青貯玉米對湖羊生長性能的影響
2.2 青貯玉米對湖羊瘤胃發酵參數的影響 由表3可知,飼喂青貯玉米對湖羊瘤胃中乙酸、丙酸、丁酸、乙/丙和氨態氮等均無顯著影響(P>0.05),但試驗組瘤胃pH顯著高于對照組,升高了8.03%(P<0.05)。

表3 青貯玉米對湖羊瘤胃發酵參數的影響
2.3 青貯玉米對湖羊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 由表4可知,試驗組湖羊血清中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等系列血清生化指標與對照組的血清生化指標差異均不顯著(P>0.05)。

表4 青貯玉米對湖羊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
3.1 青貯玉米對湖羊生長性能的影響 本研究通過青貯玉米與玉米秸稈兩種形式的飼料與精料混合飼喂湖羊,經過60 d的比對研究,青貯玉米飼養的湖羊比玉米秸稈飼養的湖羊日均增重提高了21.88%,育肥效果明顯。李佳等(2017)報道,以全株玉米青貯作為唯一日糧對肥育肉羊的健康狀況及增重效果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在全株玉米青貯中添加小蘇打后飼喂肉羊,其健康狀況比較良好。孫雪麗等(2018)研究表明,用全株青貯玉米和全株青貯玉米加有添加劑的飼料飼喂肉牛,能顯著提高日增重。
3.2 青貯玉米對湖羊瘤胃發酵參數的影響 瘤胃內環境是否穩定和發酵水平是否正常可通過瘤胃液pH值的高低來反映,其高低受日糧性質、唾液分泌、瘤胃內揮發性脂肪酸和其他有機酸生成、吸收和排出的影響,其中受日糧組成與營養水平的影響比較大。據報道,湖羊瘤胃液pH的正常范圍為5.5~7.5(熊本海等,1999)。本試驗中兩組湖羊的瘤胃液pH都在正常范圍內,但從數值分析,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青貯玉米所特有的芳香氣味會導致干物質采食量增加,縮短了其在瘤胃的反芻過程,從而導致試驗組湖羊的瘤胃液pH值較對照組湖羊高。
揮發性脂肪酸是牛羊反芻過程的中間產物,可通過瘤胃壁被消化吸收,是反芻動物維持正常生理活動的主要能量來源(劉月等2019)。本試驗兩組湖羊瘤胃的揮發性脂肪酸沒有顯著差異,表明本次試驗所用的青貯玉米飼喂湖羊未對其瘤胃液生成揮發性脂肪酸的情況產生顯著影響。
氨氮(NH3-N)濃度是反映飼料在瘤胃內發酵情況的重要指標之一,為瘤胃微生物發酵提供氮源,其濃度過高或過低均不利于瘤胃微生物的生長繁殖(王洪榮等,2010)。適宜的氨態氮是保證微生物蛋白合成效率的首要條件。與對照組相比,飼喂青貯玉米的試驗組NH3-N的濃度無顯著差異,但其數值略低于對照組,推測可能是在瘤胃中青貯玉米發酵的速度變快,提高了微生物的利用效率,從而導致試驗組湖羊瘤胃液氨氮濃度較對照組湖羊的低。
3.3 青貯玉米對湖羊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 動物機體代謝狀況及生理狀態情況可由血清生化指標來表示。湖羊對日糧中主要營養物質,如蛋白質的消化和攝入水平可通過血清總蛋白的含量表示。白蛋白在機體內保障代謝物質的運輸及提供機體蛋白質等方面發揮重要功能(王典等,2012)。本試驗發現,飼喂青貯玉米的試驗組湖羊的血清總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與對照組湖羊的血清均沒有顯著差異。氮利用率的指標用血清尿素氮的含量來表示,其高低取決于日糧中蛋白質的攝入及其進一步分解成氨基酸的能力。本試驗結果發現,飼喂青貯玉米的試驗組湖羊血清尿素氮的含量比對照組低,表明青貯玉米飼喂湖羊可以提高對氮的利用率。動物機體的脂類代謝情況可以由血清膽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反映。在本試驗中,血清膽固醇、甘油三酯含量未發生顯著差異,表明青貯玉米飼料對湖羊脂類代謝未有顯著影響。
在本試驗條件下,青貯玉米飼料能提高湖羊生長性能,并具有改善湖羊瘤胃發酵的潛力,具有一定的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