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函數概念在數學學習和日常生活中都具有重要價值,但在實際教學中,函數思維常被忽視或過度理論化,影響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發揮。因此,本文將探索初中數學教師如何在教學中,通過精心的教學設計,自然融入函數思維的培養與應用,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與應用函數思維的重要性
在初中數學中,函數思維至關重要,它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維具有深遠的影響。函數思維能幫助人們理解和分析生活中出現的各種現象,如速度—時間、價格—購買量等關系,以做出合理決策。研究函數關系需要邏輯推理能力,例如,解決速度變化對到達時間影響的問題,就運用了函數思維。此外,它還能提升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使學生能從具體實例中找出規律,這對數學及其他學科的學習都非常有益。因此,函數思維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起到橋梁和基石的作用,對提升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至關重要,教師要高度重視這一點。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函數思維的培養與應用策略
(一)建立函數模型
建立函數模型是孕育函數思維的橋梁,它能將錯綜復雜的問題轉化為簡潔的數學語言,以便進行深入的剖析。教師的角色是引導學生領悟函數的基本概念,如自變量、因變量及它們之間的函數關系。以人教版教材中的“矩形面積與長寬的關系”為例,教師可以巧妙地提問:“如果矩形的長是x,寬是y,那么面積S 應如何表達?”這樣的問題能激發學生認識到S 與x 和y 之間存在函數關系,即S=xy,這便是構建基本函數模型的初步嘗試。教師應教授學生如何巧妙地構建這樣的模型,例如,在探討“速度、時間和路程”的關聯時,引導學生建立速度為v,時間為t,路程為s 的函數模型s=vt。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親身體驗函數模型的構建過程,從而理解其內在的數學邏輯。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嘗試用函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比如,在規劃旅行時,學生可以依據汽車的平均速度和起點至目的地的距離,計算出預計的行駛時間。這樣的實踐應用,能使學生將課堂所學的函數知識直接聯系生活,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對函數的理解。教師還應強調對函數圖象的掌握和應用。函數圖象如同一面直觀的鏡子,揭示了變量間的動態關系,比如,在學習一次函數時,通過繪制y=kx+b 的圖象,學生可以直觀地觀察到當k、b 變化時,函數圖象的形態和位置如何隨之演變,從而更深刻地理解函數的特性。
(二)探索函數性質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和運用函數思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能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使他們更有效地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教師的首要任務是讓學生掌握函數的本質,即一種數學關系,每個特定的輸入(自變量)都會對應一個獨一無二的輸出(因變量)。以一次函數為例,f(x)=ax+b,其中a 和b 為常數,x 代表自變量,而f(x)為因變量。通過繪制函數圖象,教師能生動地展示輸入與輸出間的關聯,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函數的基本特性。教師可以通過更深入探討函數的特性,如單調性、奇偶性、周期性等,來深化學生對函數的認識。以一次函數f(x)=ax+b 為例,當a 的值大于0 時,函數是增函數;相反,當a 小于0 時,函數則是減函數。這些性質可以通過觀察圖象的走勢、比較不同x值對應的f(x)值等方式進行探索和證明,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洞察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將這種函數思維巧妙地融入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中,讓學生親身體驗數學的實用價值和魅力。教師可以設計各種實際情境,比如,分析速度與時間的動態關系、研究商品銷售價格與銷量的互動模式等,引導學生運用函數模型去思考與分析,以數學為工具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彰顯數學的實踐意義。
(三)運用函數思維解決問題
借助函數來解決問題,能夠將抽象的數學理論與現實生活中的情境相結合,使學習既富趣味性又具實用性。函數本質上是輸入值與輸出值之間的對應關系,它是將一個集合的元素巧妙地映射到另一個集合的元素。以一次函數為例,通過y=ax+b 的表達式,學生可以掌握自變量x 與因變量y 之間的內在關系。它在描述和預測如速度與時間、距離與速度等實際問題中具有廣泛的應用。為了深化學生對函數應用的認識,教師可以設計探討城市人口增長的問題。城市人口P 與時間t 的關系可以用函數P(t)=at+b 來描述,其中a 和b 為常數。這樣的實例,使學生直觀地領悟到函數在描繪變化規律、預測未來趨勢等方面的強大功能。在人教版教材中,不乏利用函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案例,如借助二次函數解析籃球的投籃軌跡、橋梁的設計等,這樣的建模過程既鍛煉了學生的抽象思維,也讓他們體驗到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實用價值。此外,通過繪制和分析圖象,學生能更直觀地探索函數的特性,如單調性、極值、周期性等。再如,研究函數y=x2 的圖象,學生可以直觀地理解函數的增減性,以及如何通過調整參數影響函數的形狀。
(四)強化函數運算
強化函數運算的教學過程是磨煉學生邏輯推理和抽象思維能力的重要環節。教師需清晰地闡述函數運算的基本法則,涵蓋復合函數、反函數及基本的加減乘除運算,這些構成了函數運算的基石。以“一次函數”為例,詳盡地探討了函數的四則運算概念。比如,如果(f x)=2x,g(x)=3x,那么(f x)+g(x)=5x,(f x)g(x)=6x2,這樣的實例生動地展示了函數四則運算的實質。同時,教師可借助多元的習題和實例,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并鞏固函數的運算技巧。比如,設計一個實際情境:“一家工廠的生產效率每天增長10%,如何計算一周后的總產量?”這樣的問題就巧妙地融入了指數函數的運算,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體驗函數運算的妙用,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動力。此外,利用圖形化的輔助工具,如幾何畫板、數學軟件等,動態地展示函數運算的過程,再如,對一次函數f(x)=ax+b,改變a 和b 的值,可以直觀地觀察到圖象的演變,幫助學生理解函數運算對圖象形態的影響,從而深化對函數本質的理解。最后,教師應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索精神,鼓勵他們嘗試不同的函數組合和運算,點燃他們的創新思維火花。比如,提出開放性問題:“你能構造一個函數,經過一次四則運算后,其圖象會經過坐標原點嗎?”這樣的問題雖然沒有固定答案,卻能促進學生主動思考,發掘新的函數關系,從而在探索中不斷成長。
(五)創新思維的培養
創新思維的培養,能點燃學生的數學熱情,提升他們解決問題的技巧。比如,在教授函數概念時,可巧妙地融入生活中的實例,描繪速度與時間的關系、水位變化與時間的關聯,使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領悟函數的真諦,激發他們探索和思考的熱忱。再如,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如“一輛以每小時60千米行駛的車輛,其行駛距離與時間的關系是怎樣的?”這樣的問題能啟發學生從多元角度進行思考,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在講解函數的特性和圖象時,教師不應僅限于知識的傳遞,而應激發學生主動求知的欲望,鼓勵他們提出疑問。例如,學習一次函數時,讓學生嘗試調整函數表達式中的系數,觀察圖象的動態變化,以此理解系數對函數圖象的影響力。這種探索式的學習模式能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思維。教師也可以設計一些富有創新性的問題,如“如何構建一個函數,使其圖象經過特定點或滿足特定條件?”這樣的問題沒有預設的答案,需要學生運用已學的知識進行創新性的思考,既鞏固了他們的函數知識,又提升了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教師將函數理論與現實生活相關聯,能讓學生看到函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例如,教師引導學生剖析家庭電費與用電量的關聯,或者研究股票價格與時間的關系,既能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能讓他們感受到數學的魅力,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