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秉輝
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健?康教育協會副會長。
直立行走是人類進化的重要標志之一。人的直立行走需要有關節的活動、肌肉的收縮,還需要有平衡的能力。人類的平衡能力源于身體各部位之間的相互協調和神經系統的控制,也就是說人的直立行走是一個復雜的、涉及多系統的功能。
人進入老年之后,一些生理功能會退化,行走功能的減退便是衰老的一個重要標志。行走逐步發生困難,需要手杖的輔助,乃至最終依靠輪椅才能移動。更多的麻煩是當老年人尚有行走的功能時遇到如地滑、踏空、遇絆等意外情況時,便有跌倒的可能。
跌倒在兒童時期十分常見,“在哪里跌倒便在哪里爬起來”,從來不是件大事。但對于老年人,則不是一件小事,而是應該十分當心之?事。老?年?人?跌?倒?的?發?生?率?高、后?果?大?多?嚴重,乃至民間都有老年人要“走路防跌、吃飯防噎”之說。
有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有?4?000?多萬老年人發生跌倒的事故,而且有人還多次跌倒,年齡越大跌倒的風險越大,跌倒已經成為?65?歲以上老年人因傷致死的首要原因。跌倒的后果有輕有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監測發現,老年人跌倒后,中重度損傷占?37.21%,經門(急)診治療后,22.49%?的老年人需住院治療。跌倒所產生的傷害首位便是骨折,并以下肢及軀干部位骨折最為常見,其中髖部,包括髖臼、股骨頭、股骨頸等部位的骨折,最容易產生各種并發癥,如無有效治療,有較高的死亡率與傷殘率,常被稱為“人生最后的骨折”,其意不言而喻。
近期,《中華流行病學雜志》有文章指出,老年人跌倒有一定的高峰期與高峰時段:每年的?10?月份發生率最高;一天當中以上午?8-10點、下午?14-16?點之間發生率最高。其實但凡老年人活動都有可能跌倒,從發生跌倒的地點來看,發生概率的首位便是家中,其次才是住處附近的公共場所及街道、商店等。女性通常在家中的活動更多些,在家中發生跌倒的也更多。另外家中浴室、廁所、廚房、過道與樓梯轉角處等都是發生跌倒的高風險區域。
老年人預防跌倒需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從促進健康的整體考慮,老年人在積極參加各項活動以及體育鍛煉的同時,自身要有安全防范意識,要依據自身的年齡、活動能力做出適當的安排,活動中應充分注意腳下安全。除此之外,老年人應該關注自身活動能力的維護,通過適當的營養、尤其是蛋白質的攝入,與鍛煉、尤其是肌力的鍛煉,以維護肌肉的質與量,維持一定的平衡能力,對降低跌倒的風險大有幫助。
??家中有老年人的應該關注家居“適老”改造:浴室、廁所、廚房地面應該注意防滑,墻壁上應有扶手,浴室應避免使用浴缸而選擇坐式淋浴,走道應平整、不可堆放雜物,最好不要有室內樓梯,如有應安排老年人居于樓下,樓梯轉角處若放置花盆等物,則老年人要繞開行走,老年人應避免使用搖椅及帶輪盤的可移動座椅等。
??老年人如到公共場所活動,應盡量選擇少臺階、凡有臺階處皆應有扶手、地面應該平整、晚間照明應該充分、視野開闊等處,注意行走安全。
??關注老年人的疾病與跌倒的關系,一般而言,若無明顯誘因而在一年內發生兩次跌倒者,即使沒有明顯的外傷,也應該就醫檢查,以探究跌倒的原因,檢查有無引發跌倒的神經系統疾病、視力與聽力的情況、是否存在肌少癥,所服藥物是否會引起體位性低血壓等等,若有應予糾正,避免再次跌倒。
近年有人著文談到老年人應掌握正確的跌倒緩沖姿勢,以減輕跌倒造成的傷害,其意至善。不過跌倒的發生往往突如其來,跌撲之時恐難選擇損害較輕之跌法。
跌倒發生骨折、尤其是髖部骨折者,若尚可做手術治療者應積極采用,以免因長期臥床產生各種嚴重并發癥,甚至危及生命。
預防跌倒是全社會人人都應該關心之事,老年人自然應該更加注意,家中有老年人者,更應加倍關心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