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樂(淮北理工學院 安徽 淮北 235000)
保障人民健康,增進人民體質。身體作為承載個人理想奮斗的“器物”,是一個人的立業之基。隨著國家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該《綱要》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國家重大戰略。羽毛球運動項目一直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有著良好的運動基礎,長期從事羽毛球運動鍛煉對促進人民身體健康,增進心理健康,和諧人際交往,養成終身體育意識等有著重大意義。此外,隨著中小學教育教學的不斷改革完善,在“雙減”政策背景下,中小學學段的學生有了更多的休閑娛樂時間,羽毛球項目運動對維持和促進家庭和諧,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等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以宿州市城區為例,以城區群眾羽毛球愛好者為調查對象,著重分析研究城區群眾羽毛球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建議,以更好地促進宿州市城區大眾羽毛球項目發展,為更好地推進全民健身建設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以宿州市城區群眾羽毛球發展現狀與對策為研究對象,選取宿州市城區羽毛球運動群體作為調查對象。
(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谷歌學術、Web of Science 等對羽毛球項目發展、群眾體育、羽毛球項目推廣等關鍵詞進行檢索,對相關文獻進行整理和閱讀分析,詳細了解羽毛球項目大眾群體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為本文的撰寫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撐。
(2)問卷調查法。
本文采用自制“關于宿州市城區群眾羽毛球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的調查問卷對宿州市城區羽毛球運動參與群體發放問卷,了解該參與群體的基本情況、運動動機、體育消費及場館和教練員的基本情況。并做好問卷的回收整理工作。問卷共發放300 份,回收298 份,回收率為99.33%;剔除無效問卷8 份,有效問卷290份,有效率為96.67%。
(3)數理統計法。
利用Excel 和SPSS 軟件對問卷所收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剔除無效問卷,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以獲取論文所需要的數據。
(4)實地考察法。
通過實地走訪調查羽毛球館,觀察不同時間段同一場館的群眾參與情況并對比分析同一時間段的不同場館經營情況以了解城區場館的經營現狀、群眾參與度和教練員隊伍建設現狀,為本研究提供前期數據支撐。
(1)羽毛球參與群體的性別特征。
如表1 所示,在宿州市城區羽毛球運動參與群體的調查中,男性為178 人,占比61.3%;女性為112 人,占比38.7%。呈現出男性多于女性的性別特征。說明在城區羽毛球項目運動中,男性群體的羽毛球項目運動參與意愿要高于女性群體的羽毛球項目運動參與意愿,在具體的參與行為方面也同樣如此。男性群體相對女性群體來說更愿意通過運動出汗來釋放壓力,調節情緒。此外,現代女性群體不僅承擔著工作及其帶來的壓力,而且還肩負著家庭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不同程度的壓力,因此女性群體分配在閑暇運動上的時間也相對要少于男性群體,體現在具體的實地調查中,則呈現出男性群體羽毛球參與愛好者遠遠多與女性群體羽毛球參與愛好者。

表1 城區羽毛球參與群體的性別特征調查統計表
(2)羽毛球參與群體的年齡特征。
如表2 所示,在宿州市城區羽毛球運動參與群體的調查中,18歲以下的青少年群體占比3.7%,共計11 人;18-30 歲最多,共136 人,占比47%;31-50 歲占比38%,共110 人;50 歲以上的群體相對較少,僅為11.3%,共計33 人。由此經調查發現,參與者的年齡集中于18-30 歲和31-50 歲這兩個年齡段,共計246人,占比85%;而18 歲以下的羽毛球參與群體人數相對較少。由于城區18 歲以下羽毛球項目參與群體正處于學業階段,此時他們更多的時間用于自身的學業發展,相對來說閑暇時間較少;而且在經濟收入方面主要還來自于家庭的給予,還未達到自己創造收入的年齡段。因此,無論從閑暇時間方面還是從經濟收入方面都使得18 歲以下的學生在城區羽毛球項目運動參與群體中人數最少。18-50 歲的年齡段是城區羽毛球項目運動群體參與人數最多的群體。因為這個年齡段的群體已經具備了或較好地掌握了工作技能,能夠根據社會發展的需求參與勞動,并通過社會勞動獲取一定的報酬從而滿足日常的休閑娛樂需求,而且18-30 歲和31-50 歲這兩個群體,已經形成了一定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著正確的體育意識和運動鍛煉態度,因此在實際的走訪調查中發現,宿州市城區羽毛球參與群體18-50 歲最多。而50 歲以上的群體由于身體機能的不斷下滑,雖然具有一定的閑暇時間和資金,但在羽毛球運動項目方面的頻率減少、時長變短。

表2 城區羽毛球參與群體的年齡特征調查統計表
(3)羽毛球參與群體的職業特征。
如表3 所示,在此次調查的參與群體中,有固定職業的人群占比最多,如教師、公務員分別占比37.2%和30.3%,人數分別為108 人和88 人。其他群體占比較少,達到20 人,僅為6.9%,學生占比最少,僅13 人,為4.6%。而商業、企業人員達到61 人,占比21%。在對宿州市城區羽毛球參與群體的職業分析中發現,教師職業和公務員職業的參與人數最多,說明在職業特征分析中,教師和公務員都有著相對穩定的工作時間,工作強度,生活節奏是趨于穩定的,短期的工作方面的波動性較低,閑暇時間相對來說是較為固定的、充裕的,勞動報酬是能夠滿足日常生活和娛樂的,因此這兩個職業的羽毛球參與群體也是最多的,而商業、企業人員由于工作性質的原因,可能在工作時間上出現經常加班或突然性的加班,工作強度相對較大,工作節奏較快。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因此該群體在應對個人工作上需要花費相對較多的時間和精力,而在休閑娛樂方面相對較少且不固定,所以城區該群體的羽毛球參與群體是少于教師職業和公務員此兩個職業的。因此,宿州市城區羽毛球參與群體的職業特征表現為工作穩定的職業相對也具有較為固定的閑暇時間,可用于參與羽毛球運動鍛煉的時間也相對較多。

表3 城區羽毛球參與群體的職業特征調查統計表
(4)羽毛球參與群體的收入特征。
如表4 所示,在調查的宿州市城區羽毛球參與群體中,收入不足1000 元的占比2%,收入在1000-2500 元之間的占6.2%,2501-4000 元的收入群體占7.4%,收入在4001-5500 元之間的占比39%,5501-7000 元的群體占比33.3%,7000 元以上的收入群體占比12.1%。上述數據表明,宿州市城區羽毛球參與群體的收入在4000 元以上的占多數,1000 元以下的收入群體占比最少,僅為2%。一方面城市的人均收入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本文數據顯示4000 元以上的收入群體占絕大多數,是符合城市的人均年度總收入的;另一方面由于運動項目的不同其運動消費也有著較大的區別,羽毛球項目運動的消費相對籃球、足球來說是高于這兩個項目的,且羽毛球、球拍、球線、羽毛球鞋、運動場地等都有著一定的要求,在個人收入較低時,難以同時滿足日常支出與羽毛球項目運動。因此,在對宿州市城區羽毛球參與群體的收入特征調查中發現,其參與群體的收入是能夠滿足其在此項目運動上的消費。

表4 城區羽毛球參與群體的收入特征調查統計表
如表5 所示,不同參與者參與羽毛球項目運動的動機具有差異性。在受訪的參與者群體動機調查中,選擇“強身健體”作為羽毛球項目鍛煉動機的占比最多,為45.2%;其次是“興趣愛好”,占比20%,“社會交往”和“消遣娛樂”動機占比分別為13.1%、15.9%;“其他”類動機較少,僅為5.8%。由此可見,城區參與群體更注重羽毛球項目運動所帶來的增進身體健康價值,說明全民健身計劃的推進是實有成效的,是促進群體體育發展的,通過羽毛球項目運動鍛煉對促進人民身體健康,增進心理健康,和諧人際交往,養成終身體育意識等有著重大意義。

表5 羽毛球參與群體的運動動機調查統計表
如表6 所示,在受訪的宿州市城區羽毛球項目的參與群體中消費金額在“不足200 元”、“200-500 元”兩項上占多數,分別為40.67%和38.33%,消費金額在“500-800 元”共43 人,占比14.67%,而消費“超過800 元”的較少,僅18 人,占比6.33%。由此可以看出,其整體的羽毛球項目運動的體育消費偏低,僅有少數羽毛球參與群體對該項目運動體育消費是偏高的,在整體城區居民收入相對其他人均收入高的城市偏低的情況下,其在滿足日常支出和儲蓄的基礎上,應用于娛樂休閑的總體支出也同樣是偏低的,具體表現在此次宿州市城區羽毛球參與群體的體育消費情況調查中僅有6.33%的群體是超過800 元,城區羽毛球參與群體的體育消費仍處于較低水平。

表6 羽毛球參與群體的消費情況調查統計表
(1)城區羽毛球項目參與群體的運動時間。
如上表7 所示,在調查的群體中運動時間在“1-2h”的人數最多,為128 人,占比43.97%。說明該部分人群具有一定閑暇時間和相應的羽毛球運動技戰術,對羽毛球項目有較好的認知和了解,參與積極性較高;運動時長不足0.5h 的群體最少,僅為35 人,占比12.11% ;運動時長在0.5-1h 之間的有76 人,占比26.24%,而超過2h 的人數51 人,占比17.68%,說明該部分人群具有充足的閑暇時間且熱愛參加羽毛球項目運動。
(2)城區羽毛球項目參與群體的運動頻率。
如表8 所示,每周運動2-3 次的人數為115 人,占比39.6%;每周運動3-5 次的人數為65 人,占比22.4%;每周運動1-2 次的人數為71 人,占比24.6%;5 次以上的人數為39 人,占比最少,僅為13.4%。由此可以看出,宿州市城區羽毛球項目運動頻率集中在2-5 次,參與次數占比較高,群眾參與意愿較高。

表8 羽毛球參與群體運動頻率調查統計表
經實地調查,羽毛球參與者主要以選擇經營性羽毛球館、公園、空地等場所作為運動場地。在經營性羽毛球館方面,全市區共有8 家羽毛球場館,其中市體育館有12 片場地;九中體育館有10 片場地;拋物線羽毛球館(北館)有8 片場地;拋物線羽毛球館(南館)有7 片場地;大地羽毛球館有8 片場地;浩信羽毛球館有8 片場地;起點羽毛球館有14 片場地;華悅羽毛球館有6 片場地。此外,還有部分單位、學校羽毛球室內場地來滿足人們的運動需求,但在實地走訪調查中發現,宿州市城區羽毛球館的空間布局不合理,體現在同等規模的不同場館在同一時間段的參與人數具有較大的差距,場館建設不達標等問題。羽毛球館的消費方式除次數卡、月卡、季卡和年卡外,在一天的經營時間也分為早場、上午場、下午場和晚場,一般早場和上午場價格較低,下午場和晚場費用較高。
隨著羽毛球運動參與群體的不斷增加,也需要不斷加強教練員師資隊伍建設。目前,宿州市城區共有15 名教練員從事羽毛球社會指導和青少年羽毛球培訓工作。在教練員性別方面,共有14 名男性教練員,女性教練員僅有1 人;在年齡方面,各個年齡段的教練員均占有一定的比例;在教齡方面,有超過半數的教練員教齡在5 年以上;在任職模式方面,以兼職教練員居多,全職教練員相對較少;在授課方式上,教練員往往采用多種授課方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授課,但主要是以體授課為主,單獨授課、私教課相對較少。此外,并沒有教練員采用現代化技術設備,例如羽毛球發球機的運用,都還是采用傳統的人工發球的形式對學員進行訓練。由此,宿州市羽毛球教練員整體上呈現出男性教練員為主導,整體師資隊伍具有新老接替的能力,但在教學水平、個人能力等方面還仍需加強。
(1)宿州市城區羽毛球參與群體在性別上主要表現為男性多于女性;年齡主要集中于18-30 歲和31-50 歲這兩個年齡段;職業特征表現為有固定工作且收入多集中于中等收入群體;
(2)在全民健身大背景下,群眾體育運動參與度逐漸提高。在對參與群體的運動動機調查中發現,多數選擇羽毛球項目運動是為了增強體質、增進健康;
(3)宿州市城區羽毛球參與群體的體育消費少于500 元的占大部分。由此可知,其整體的消費偏低,反映出城區羽毛球參與群體在個人運動裝備、羽毛球種類選擇、拍子、場地支出等選擇較為簡單;
(4)宿州市城區羽毛球參與群體的運動時間在1h 以上的占多數,運動頻率集中在1 周2 次以上,說明其參與者具備一定的羽毛球技術,對羽毛球有著一定的了解和認知;
(5)宿州市城區羽毛球館數量滿足不了其參與群體的運動需求,而且經調查發現,經營性羽毛球館的城市空間布局較為混亂,布局不合理,且球館在建設規格上不標準,球館上方空間高度不夠,燈光易刺眼等問題;
(6)宿州市城區教練員群體男性占絕大多數,缺少女性教練員群體的指導教學;教練員水平有待加強,具有專業等級資質的較少且亟待增加全職專業教練員人數和比例。
(1)發揮政府部門的組織和引領作用。地方政府部門應嚴格貫徹執行黨和國家制定的關于群體體育的相關政策,積極響應廣大群眾的運動熱情,促進全民參與健身運動,保障人們群眾合法權益,發揮自身的組織和領導作用,利用宣傳部門、社區、黨群服務站等推廣宣傳,激發群眾鍛煉熱情,利用官方公眾號制作宣傳視頻強化大眾對羽毛球運動項目的認知,通過定期舉辦社區、單位及全民業余羽毛球賽事加大宣傳力度,讓居民對羽毛球項目運動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認知態度,組織相應的羽毛球項目推廣活動,選取城區優秀教練員向城區居民講解羽毛球項目的運動技能、羽毛球運動戰術,并通過教練員與羽毛球參與群體個人和團體表演賽的形式向居民展示羽毛球項目運動的魅力、運動樂趣和運動價值,并向城區居民講解羽毛球項目運動的熱身活動、運動后拉伸方式,讓城區居民不僅能夠體會到羽毛球項目運動的樂趣,并且指導城區居民應該如何運動,以避免運動損傷;
(2)提升地方羽毛球協會的服務價值。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促進群眾參與體育鍛煉需要各部門的統籌運作。羽毛球項目協會對于群眾羽毛球項目參與發揮著重要作用,地方羽毛球協會應根據當地羽毛球項目發展做出實際行動去提升其自身的服務價值,加大宣傳力度,定期走訪經營性羽毛球館,室外羽毛球場地,規劃場館建設與發展,提升場館的經營服務更好地滿足羽毛球愛好者的需求。城市場館合理布局能有效地給羽毛球參與群體更好的運動體驗,同時也能最合理化的應用羽毛球場地、場館,讓居民參與羽毛球項目運動更加便利,運動體驗更好,充分發揮羽毛球項目運動在推進全民健身計劃中的重要價值;
(3)加強羽毛球教練員隊伍建設。教練員一方面在群眾羽毛球項目運動中起著指導的作用,指導羽毛球參與群體掌握一定的羽毛球運動技戰術、羽毛球運動規則,賽制等,而非單一的兩人打多拍;另一方面還肩負著青少年羽毛球的培訓與教學。任何一個項目的運動都離不開優秀教練員的早期啟蒙教育與訓練,只有這樣才能讓其從小便養成運動鍛煉的習慣,甚至為職業運動員的發展提供早期指導。因此,教練員的專業水平、個人能力、基本素養往往會對他們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應加強教練員隊伍建設,提升教練員的專業能力,引進優秀高水平教練員參與城區羽毛球社會指導和青少年羽毛球培訓工作;
(4)完善青少年羽毛球訓練體系。少年強,則中國強。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逐漸形成的時期,在此時期,應充分發揮學校體育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對個人,對身體變化的深刻認識,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羽毛球項目人才培養更需如此,因此,地方教育部門和羽毛球項目協會應發揮組織和引領作用,從城區實際出發,以問題為導向,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逐步完善城區青少年羽毛球訓練體系。此外,中小學體育教師在課堂上應善于發現學生的運動興趣愛好,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