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經常有老年人或中年人到醫院咨詢:“我(我父母)的手一直不由自主地抖動,是不是得了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患者會出現手抖癥狀,因此,很多人自然而然地認為“手抖就是帕金森病”,但事實并非如此。
什么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種由神經系統變性引起的疾病,在中老年人群體中比較常見。數據顯示,90%以上的帕金森病患者年齡在50歲以上,65歲人群的患病率約為1%。帕金森病會給患者帶來嚴重的身心折磨,如手腳顫抖、動作緩慢、吞咽困難、無法說話等,精神上的痛苦更是令人難以忍受。
而且,現代醫學沒有有效治愈帕金森病的辦法,它是繼腫瘤、心腦血管疾病后,威脅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第三殺手”。帕金森病的病因尚不明確,有帕金森病家族史,腦外傷、煤氣中毒和重金屬接觸史,因工作或生活接觸除草劑和殺蟲劑的人群,患病風險更高。
手抖≠帕金森病
“手抖就是帕金森病”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帕金森病的首發癥狀是靜止性震顫,70%以上的患者會出現相關癥狀。但是,導致手抖癥狀出現的疾病并非只有帕金森病。饑餓、甲狀腺功能亢進、低血糖、酒精戒斷等也會讓患者手抖。最容易與帕金森病混淆的疾病是:特發性震顫和肝性腦病導致的撲翼樣震顫。
特發性震顫是一種運動障礙性疾病,患病時間越長,震顫就越嚴重。患者注意力集中、精神緊張、疲勞、饑餓的時候,震顫情況會加重。肝性腦病患者的撲翼樣震顫表現為以手腕為中心,雙手高頻率顫動,肌肉放松時震顫消失。帕金森病導致的震顫只在靜止時出現,而且通常是一側肢體先起病。
因此,帕金森病只是導致手抖的原因之一,不能簡單地將手抖與帕金森病劃上等號。患者如果出現手抖癥狀要及時就診,明確診斷。
帕金森病的診斷依據
根據《中國帕金森病的診斷標準(2016版)》,診斷帕金森病的先決條件是3個核心運動癥狀:
1.運動遲緩:患者的手部精細動作能力逐漸退化,肢體動作緩慢,持續運動的幅度和速度下降。比如,寫字越來越小,走路起步困難等。
2.靜止性震顫:患者在身體放松、靜止的時候,會出現不自主的抖動,但是移動手臂和腿腳之后,抖動能夠減輕。如果長時間維持一個動作,抖動會繼續加重。
3.肌強直:患者的四肢、頸部等部位的關節、肌肉僵硬,運動時阻力增大,讓患者感到不舒適,運動范圍受限。咽喉部肌肉強直容易導致語言不清,面部肌肉強直容易引起“面具臉”,肢體肌肉強直使患者在運動的時候感受到莫名的阻力。
如果患者有運動遲緩癥狀,同時出現靜止性震顫或肌強直癥狀中的一項,醫生要繼續根據相關標準進一步診斷,最終確定是否罹患帕金森病。患者確診后不必過度悲觀,盡早治療可以有效延緩疾病進展,改善生活質量。
中老年人“手抖”怎么辦?
導致手抖的原因有很多,要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分析。如果您僅在情緒激動、緊張時有手抖的情況,心情平靜后癥狀消失,這屬于生理性震顫,可以不去管它,平時注意調整心態即可。如果您的年齡大于45歲;出現手抖癥狀的5~10年前便有嗅覺減退、便秘、抑郁、睡眠障礙等癥狀;抖動先從單側手、腿部開始;兩只手安靜放在雙腿上時有抖動情況;手部抖動三五天沒有緩解,建議您去醫院做一次系統檢查。早診斷、早處理、早治療,才能保障身體健康、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