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有利于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驅動學校進一步深化改革,不斷提高質量,切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此背景下,北京市順義區第八中學開展了一系列的探索與實踐。
1.探索跨學科融合教學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明確提出,每門課程中“跨學科主題學習的課時容量不少于本課程總課時的10%”。學校基于新課標要求、學校教育資源及學生具體學情,成立了以青年教師為主體的跨學科融合教學實踐項目組,依托項目化學習模式,開展了一系列項目式、主題式跨學科融合教學實踐活動。
專家引領,促進理論學習。跨學科融合是教育教學新的研究與嘗試,為提高教師的理論認知,學校在項目實施的不同階段,結合教師的實際需求,邀請專家進行跨學科融合教學主題的理論與實踐指導。
實踐嘗試,活動展示風采。結合實際教學需求,教師帶領學生走進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等社會實踐場所進行研究性學習。基于實踐活動,結合學科內容,教師自由組隊,進行跨學科融合教學設計,涵蓋語文、數學、物理、道德與法治、生物、歷史、地理以及體育與健康八個學科,并依托區級開放日,向全區進行課例展示。
完善課程,梳理融合內容。為增強融合教學的系統性、科學性,學校課程室組織教師研讀新課標,梳理了各學科適合開展跨學科融合教學的研究主題,總結歸納了涵蓋全學科的融合教育點。同時,在實踐嘗試中,教師通過研究與設計,形成了多門融合類課程供學生選擇,豐富了學校課程體系。豐富多樣的跨學科學習形態,優化了教學內容,增強了學校育人的綜合性,推動了學校課程體系建設。
2.推進家校社協同育人
家校共育是一場家校協同發力的“雙向奔赴”,為營造協同共生的家校合作氛圍,學校邀請各行各業的優秀家長走進校園、走進課堂,深度參與學校教育,通過“家長大講堂”讓家校活動常態化。
納入課程體系,補充課程資源。為擴大課程隊伍,更好地發揮課程育人的載體作用,學校依托家長資源開設“家長大講堂”系列課程,實現學校教師、家長多主體合力育人。家長的授課內容廣泛,從核能、航空航天、大國重器等,再到與學生息息相關的心理健康、職業規劃等,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拓展了學生的視野,還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在他們心中埋下希望的種子,使其初步樹立人生選擇和職業規劃意識。
豐富德育活動,推進家校社協同。“家長大講堂”也是學校的一項德育活動,推進了家校社協同育人。該活動有利于學生提升自信心,拓寬學生視野,啟蒙學生生涯規劃,激勵他們早日樹立人生目標,為了美好的未來不懈努力;同時有利于增強家長的成就感,促進家校互相理解,密切家校關系,推動教育教學的順利實施,形成育人合力。
3.以課題引領教師專業發展
教育教學和科研是學校發展之兩翼,為促進學校教育教學的高質量發展,學校高度重視科研課題工作的開展。
小微課題撬動科研行動。學校在2022年開始了小微課題的申報研究工作,即在校內,以學科組為單位,每個學科組申報一項小微課題。課題研究內容指向實際教學問題與研究價值點。學科組全員參與,定期匯報交流,分析研究成果。通過校級小微課題的開展,讓教師在做中學,在做中提升科研能力。
市、區級課題推動科研提質。通過市、區級課題,帶動更多教師參與到課題研究中來,同時,依托各級課題的開題論證會、中期匯報會等活動,讓教師在參與、觀摩中加深對課題研究的認識,提高課題研修能力。例如,在“開題啟思,一路研行”的市、區兩級課題開題論證會中,各課題組負責人分別從研究背景、文獻綜述、核心概念解讀、研究目標與研究內容、計劃與分工、預期成果與保障條件等方面進行闡述,并結合各自的選題內容,匯報選題的目的、實施過程以及所要達成的目標。同時,在開題論證會中,邀請多名專家參與指導,解答教師們的困惑,提供實施上的指導,為教師們搭建學習、實踐、研究的平臺與機會。教師們潛心鉆研,在實踐中探索和研究,在實踐中總結和反思,形成高質量、有特色的研究成果,以高質量的科研引領高質量教育教學實踐。
4.建設浸潤式校園文化
學校十分注重校園環境的建設,注重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生活。走進順義八中,到處可見幸福教育的元素,充滿人文氣息。
靜態文化營造書香氛圍。校園內學生所及之處,都洋溢著傳統文化及書香味道。從古風建筑的教學樓到徽派建筑的食堂樓,從蘊藏豐富傳統文化元素的小院設計到體現物理原理潺潺流水的魚池,從古風韻味十足的門口對聯到設計成各種形狀的鋪路石等,都體現了學校深厚的歷史底蘊與多彩的文化元素。此外,在樓道內,每層樓都設有移動書吧,學生可自行借閱;墻壁上張貼著宣傳標語、學生書法繪畫作品等,增強了學校書香文化韻味,“潤物細無聲”地滋養著學生的心靈。
動態文化激發生命活力。學校重視各類文體活動的開展,通過不同類型的活動,為師生搭建展示的平臺,為學校發展注入活力。例如,每年五月的校園藝術節活動,學生們以合唱、舞蹈、小品、相聲、朗誦、花樣跳繩等多種形式展示風采,節目均取材于日常教學或社團活動中的創作與延展。通過豐富有趣的節目,學子表達了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展示了學校的素質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成果。藝術節、體育節的舉辦活躍了校園文化生活,彰顯格調高雅、學習氛圍濃厚、青春氣息濃郁的校園文化,為校園生活注入靈性。
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學校應提高站位,著眼全局,將變革落到實處,不斷促進學校環境建設、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和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編輯 _ 李剛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