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區古城第二小學基于學校“悅”文化基礎,提出“和悅教育”辦學思想。和,和諧之意。君子和而不同,面對差異,學會賞識,使得人盡其才,和諧并進。悅,高興、愉快之意。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面對不足,要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悅納彼此,在包容開放中取長補短,不斷進步。“和悅”的文化氛圍激發著每一位師生保持向上、向好的精神狀態,助推學校教育向更高質量發展。
1.黨建引領:“和”衷共濟,“悅”近來遠
學校黨支部不斷創新“1246”黨建實踐工作路徑,促進學校各項工作有序、高效開展。
“1”是指以基層支部建設為核心,扛責任、擔重任,提升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2”是指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的發揮從思想政治教育、行動激勵踐行兩條路徑入手。“4”是指狠抓干部、黨員、教師、學生四支隊伍教育實踐,形成教育合力,提升辦學質量。“6”是指黨支部要擔負起把方向、管大局、做決策、抓班子、帶隊伍、保落實的責任。
學校通過構建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形成簡約高效的學校管理體制,彰顯黨的組織優勢,使得校長負責有底氣、有保障、有力量。
2.立德樹人:“和”睦恭謙,“悅”性怡情
學校扎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形成“一個目標,三支隊伍,五大內容,六大途徑”的德育體系,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一個目標——培養優雅自信、樂學善思、大氣包容的“和悅少年”。學校依據育人目標制定《古城第二小學“和悅少年”行為評價標準》,引導學生形成文明的言談舉止,做謙謙少年。
三支隊伍——加強學生、教師和家長隊伍的建設。學校依托《古城第二小學“和悅少年”行為評價標準》與《“和悅少年”微笑發展——成長足跡手冊》,通過“校級—班級—自我”三級評價途徑整體推進,引導學生達成自我管理。學校成立“知心育人”班主任工作坊,發揮市級骨干班主任的引領作用;建設班校兩級家委會,引導家長科學掌握教育方法、提升教育技巧,形成教育合力。
五大內容、六大育人途徑——立足學生素養發展。學校依據學校辦學理念,結合學生認知特點和教育教學規律,將理想信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態文明和心理健康五大教育內容,通過課程、文化、實踐、活動、管理、協同六大育人途徑全面展開。
課程育人:學校整體構建“1+5+X”一體化課程。“1”指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傳統文化全面浸潤課程;“5”指的是人文社會、科技創新、體育提質、藝術育美、勞動實踐五大領域,“五育”并舉;“x”指的是家校社“三位一體”,整體育人。
文化育人:學生通過參與校園文化建設,培養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
實踐育人: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進行生命教育和責任教育。
活動育人:學校在活動中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管理育人:學校鼓勵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學校建言及學校活動策劃等。
協同育人:學校統籌家校社三方資源,通過家長大講堂、家校志愿服務、社會課程資源基地建設等途徑,努力形成家校社育人合力。
3.課堂提質:“和”而不同,“悅”意創新
完善課程,為減負提質打好基礎。學校不斷完善“1+5+X”課程體系,通過頂層設計、上下融通、內外延伸,實現課程整體育人的最大價值。例如,學校不斷延展豐富“書旅”課程的創意部分,利用“古二種植園”勞動實踐基地,展開學科聯動。
翻轉課堂,為減負提質提供路徑。一方面通過深化“師生雙向評價”課堂文化,促進教師轉變教育觀念,以學促教,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另一方面,落實新課標,變革教與學的方式。引導教師做好單元視域下的教學與作業整體設計,關注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使學生的知識掌握與能力發展結構化。
編輯 _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