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達斡爾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北的黑龍江、內蒙古等地區。達斡爾族的傳統舞蹈是該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體現了其獨特的歷史演變和文化傳統,還表達了達斡爾人民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方式。這些舞蹈不僅動作優美、節奏明快,更蘊含著達斡爾族人民對自然的敬畏、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和諧社會的向往。然而,近年來,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達斡爾族傳統舞蹈面臨著遺失和被遺忘的風險。因此,如何有效地保護和傳承達斡爾族傳統舞蹈已成為亟須探討的課題。本文旨在從非遺的視角出發,探討達斡爾族傳統舞蹈的文化背景、現狀、保護與傳承問題,以期為這一民族瑰寶的傳承與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達斡爾族" 傳統舞蹈" 魯日格勒舞" 哈庫麥勒
中圖分類號:J70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24)19-0007-06
達斡爾族是生活在我國東北部、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其傳統舞蹈不僅是民族文化的展現,更是民族精神、宗教信仰、生活習俗與審美觀念的集中體現。這些舞蹈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既有表現狩獵、漁獵生活場景的“魯日格勒”,也有反映婚慶、節日喜慶氛圍的“哈庫麥勒”。它們不僅具有高度的藝術審美價值,更是研究達斡爾族歷史、文化、社會變遷的珍貴資料。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非遺保護工作的日益重視,達斡爾族傳統舞蹈的保護與繼承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方面,通過政策扶持、資金投入,建立了非遺保護基地和傳習所,為舞蹈的傳承提供了物質保障;另一方面,通過舉辦文化節、展演活動、學術研討會等方式,提高了社會對達斡爾族傳統舞蹈的認知度和關注度。
一、達斡爾族舞蹈的歷史淵源及文化背景
達斡爾族傳統舞蹈源遠流長,展現了這一民族獨特的文化歷史和精神內涵。達斡爾族的舞蹈起源于其狩獵活動和宗教儀式,涵蓋多種類型,包括祭祀舞、慶典舞、娛樂舞等。這些舞蹈形式不僅表現出達斡爾族豐富的文化特征和生活習俗,還蘊含著深刻的精神和社會意義。
(一)達斡爾族傳統舞蹈的類型與特征
達斡爾族的傳統舞蹈以其豐富多樣的形式著稱,每種舞蹈類型都承載著特定的文化內容和社會功能。又因為地區的不同,“魯日格勒”主要是莫力達瓦地區的稱呼,而“哈庫麥勒”則主要是齊齊哈爾地區的特有稱呼。
一是魯日格勒舞。歷史上,達斡爾族在黑龍江流域以狩獵為生,并季節性地從事林、牧、漁業等。婦女們在家種田、栽煙葉、擠牛奶,以及采摘柳蒿芽、野果等。她們閑暇時聚在一起跳魯日格勒舞。魯日格勒舞多表現狩獵生活和勞動場面,與達斡爾族人民的生產、生活習俗有著密切的聯系?!棒斎崭窭铡钡暮x為“燃燒”或“興旺”之意,舞蹈形式主要以群舞為主,舞蹈動作設計大多模仿動物的姿態和行動,如熊、鹿、兔子等;舞蹈開始時先唱一些徐緩輕快的舞歌,伴隨著歌聲,人們才慢慢地舞動起來。隨著加入的人員越來越多,舞蹈氣氛逐漸熱烈,節奏也逐漸加快,期間舞者齊呼“哲嘿哲”“德乎達”等簡短風趣的呼號,舞蹈達到高潮。舞蹈表演中,舞者通過高難度的跳躍和快速的動作來模仿動物的跳躍和奔跑,顯示出狩獵者的敏捷與勇敢。這些動作不僅展示了達斡爾人高超的狩獵技能,還反映出他們對大自然的崇敬和依賴。魯日格勒舞是達斡爾族人民業余生活的縮影。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環境的改變,以及多元文化對傳統文化形式的沖擊,魯日格勒這種民間舞蹈正逐漸失去它原生態的韻味。
二是哈庫麥勒舞。“哈庫麥勒”的產生是和達斡爾先民古時的生產生活分不開的。當時的人們為了慶祝狩獵后的喜悅心情,先排成圓圈,由遠及近,作手持武器狀,模擬野獸的各種形態動作——站、望、跑、跳等,或嬉戲追逐打鬧的情景,邊跳邊模仿野獸的各種叫聲,“嘿、嘿”地呼喊著,逐漸縮小圓圈,待接近圓心時,節奏加快。見野獸即以持斃,然后歡呼跳躍,唱起原始民歌以示慶祝。哈庫麥勒舞是從直接呼號到打斗達到高潮為止。哈庫麥勒舞的結構必須是三段式:一是先對唱對舞,二是對呼號配舞,三是對呼號對打斗,直至激情完全釋放才能結束。
這兩種舞不管是哪一種,都能表現出達斡爾族人對美好生活的熱愛。魯日格勒舞多是通過采集、狩獵、捕魚以及對生產生活過程的形象模仿,如劃船、撒網、射箭、采黃花等動作都具有形象的模仿性;像梳頭照鏡子、提水、挑水等動作都屬于寫實的動作,是表現達斡爾族人生產生活的真實寫照,都盡善盡美地表達出達斡爾人極強的模仿能力。
哈庫麥勒舞通常在節日慶典或婚禮等喜慶場合舉行。舞者們排成整齊的隊列,通過旋轉、跳躍、拍手等動作形成各種圖案和陣列。這種舞蹈的節奏歡快、動作自由,充滿生動和熱烈的氣氛,反映出達斡爾人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幸福的態度。在這些舞蹈中,男性的動作多奔放有力,女性的動作則輕盈柔美,兩者相互映襯,共同表達出達斡爾人對生活、自然和友誼的熱愛與慶賀。
(二)達斡爾族傳統舞蹈的文化意義
達斡爾族,作為中國北方的一個古老民族,其傳統舞蹈是民族歷史、生產生活方式的藝術化表達,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民族精神。這些舞蹈不僅動作優美、節奏明快,更蘊含著達斡爾族人民對自然的敬畏、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和諧社會的向往。它們不僅是達斡爾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文化格局中的獨特元素。它們不僅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也是民族文化、社會結構和精神追求的重要象征,承載著豐富的文化意義,具有不可估量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
1.民族身份與文化認同的象征
達斡爾族傳統舞蹈是民族認同的重要象征。通過舞蹈這種獨特的文化載體,達斡爾人展示了他們的歷史、習俗和價值觀。在傳統舞蹈中,達斡爾人通過復雜的動作和姿勢表現出對自然、生命的理解以及對民族文化的堅守。舞蹈中的每一個動作和節奏,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義,這種象征意義幫助達斡爾人維系和傳承其民族文化,并在舞蹈過程中表達對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舞蹈作為一種情感表達的工具,增強了達斡爾族的歸屬感和團結意識,使其成為民族身份認同的重要元素。
2.文化傳承與社會教育的功能
達斡爾族的傳統舞蹈在社會教育和文化傳承方面具有重要功能。過去,舞蹈是達斡爾族兒童學習和成人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參與舞蹈,年輕一代能夠了解和學習達斡爾族的歷史、風俗和文化觀念。舞蹈在日常生活中起到傳承和教化的作用。例如,通過祭祀舞,年輕人可以理解達斡爾族的宗教信仰和儀式規矩;而通過狩獵舞,孩子們可以學習祖先傳承下來的狩獵技能和自然知識。這種教育方式不僅生動活潑,也使達斡爾族的傳統文化得以延續。
3.社會結構與價值觀的體現
達斡爾族傳統舞蹈也是其社會結構和價值觀的外在表現。在舞蹈中,達斡爾人通過特定的舞步和編排展現其家庭關系、社會地位和倫理規范。在祭祀舞中,舞者的排列和行動順序嚴格遵循部族的長幼尊卑和社會等級,這種舞蹈形式既是達斡爾族社會結構的縮影,也反映了其傳統的家庭倫理和社會道德。舞蹈中的合作性和集體性動作,如手牽手圍成一圈,共同完成一套復雜的舞步,象征著達斡爾人崇尚的團結和協作精神。這些舞蹈不僅反映了達斡爾族的傳統生活方式,也塑造了其核心價值觀和道德準則。
4.自然崇拜與生態智慧的表達
達斡爾族傳統舞蹈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他們對自然的崇拜和生態智慧。狩獵舞的動作模仿動物的習性和行為,表現出達斡爾人對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尊重。舞蹈中的模仿動作不僅展示了狩獵技能,也反映了他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理念。達斡爾人相信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共生共榮的,因此在舞蹈中常常通過象征性的動作表達對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這種生態智慧通過舞蹈代代相傳,成為達斡爾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達斡爾族舞蹈的現狀分析
達斡爾族傳統舞蹈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反映了其獨特的民族歷史和文化內涵。在現代化的進程中,這一文化遺產面臨諸多挑戰和問題,包括文化傳承的斷層與舞蹈形式的流失、保護機制的不完善,以及文化商品化的沖擊。這些問題均影響了達斡爾族傳統舞蹈的完整性與傳承性,需要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
(一)文化傳承的斷層與舞蹈形式的流失
現代化的發展使得達斡爾族傳統舞蹈的傳承面臨嚴重斷層。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和興趣逐漸減弱,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如今,年輕人往往更加傾向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和流行文化,對自身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同感逐漸淡薄。傳統舞蹈的學習需要長時間的實踐和深入的了解,這種文化傳承的方式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逐漸被忽視。正因為如此,達斡爾族的許多舞蹈形式在年輕人中變得陌生和遙遠,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甚至在某些地區完全消失。
另一方面,外來文化的強勢滲透進一步加劇了這一狀況。隨著現代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全球化的推進,各種外來文化在媒體和互聯網平臺上的傳播速度和廣度極大地增強。年輕一代受到這些文化的影響,更傾向于接受外來的音樂、舞蹈和表演藝術形式,而忽視了本民族的傳統藝術。在這種文化沖擊下,達斡爾族傳統舞蹈的傳播和繼承變得更加困難,傳統文化的保護面臨更大的挑戰。
(二)保護機制的不完善
雖然近年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引起了更多的關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達斡爾族傳統舞蹈保護方面,依然存在著諸多不足之處。目前的保護工作往往是短期性的,缺乏整體規劃和長遠的戰略目標,導致許多保護項目難以長期持續地開展。另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包括對民間藝人的補助、文化資料的整理與保存,以及文化活動的開展等。然而,由于資金投入有限,許多保護工作難以順利進行。例如,一些地區的達斡爾族傳統舞蹈傳承人年齡老化,他們的技藝和經驗正面臨失傳的風險。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資金支持和保護機制,他們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視與傳承。
專業人才的缺乏也是保護工作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包括文化研究者、傳承人、藝術家等。然而,在達斡爾族傳統舞蹈的保護中,這些專業人才的數量和質量均顯不足,難以滿足實際需求。
(三)文化商品化的挑戰
近些年來,達斡爾族傳統舞蹈受旅游業發展的影響,出現了過度商業化的現象。這也構成了文化保護的又一重大挑戰。隨著旅游市場的擴大,一些地方將傳統舞蹈作為吸引游客的手段,在表演內容和形式上進行了大量的改編和簡化。為迎合市場和游客的需求,一些表演者對舞蹈的節奏、動作進行了修改,減少了舞蹈的復雜性和文化背景的展示,使舞蹈的內容更加貼近觀眾的喜好。但與此同時,這種做法也使舞蹈喪失了本身的傳統風格和文化內涵。
文化商品化的現象雖然在短期內提高了傳統舞蹈的曝光率和經濟收益,但長期來看,它卻對文化價值造成了不可忽視的傷害。舞蹈原本承載的宗教信仰、歷史故事和生活智慧被弱化或淡化,失去了原有的文化深度和傳承意義。過度的商業化利用,還導致傳統舞蹈在市場化表演中被固化為一種簡單的娛樂形式,忽視了其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所具有的教育功能和文化象征意義。
更為嚴重的是,文化商品化的趨勢可能會導致傳統舞蹈的變異和異化。一些本土的藝術形式在迎合外來審美和市場需求時,逐漸改變了原有的風貌和表現形式。達斡爾族傳統舞蹈在不斷市場化的過程中,可能會逐漸偏離其本質內涵和文化精神,成為一種完全脫離原始文化語境的表演藝術形式。這種變異和異化不僅削弱了其作為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也嚴重影響了其在民族文化傳承中的地位和價值。
三、達斡爾族舞蹈的保護與傳承策略
在當前全球化與現代化的背景下,達斡爾族傳統舞蹈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實現有效保護和傳承已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要確保這一文化瑰寶能夠代代相傳,必須采取全面、系統的保護策略,這包括文化教育和保護機制的建立、文化旅游與非遺保護的融合,以及對民間藝人的支持與鼓勵等多方面的舉措。
(一)拓寬傳播渠道與提升社會認知
通過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互聯網、數字媒體等,拓寬達斡爾族傳統舞蹈的傳播渠道,提升其社會影響力。通過舉辦展覽、演出、比賽等活動,讓更多人了解、欣賞并參與到舞蹈的保護與傳承中來。同時,加強與國內外文化機構的交流與合作,推動達斡爾族傳統舞蹈走向世界舞臺。
(二)文化教育的深入開展
加強文化教育是保護和傳承達斡爾族傳統舞蹈的基礎和關鍵。教育不僅是文化傳承的手段,更是培養下一代文化認同和自豪感的重要途徑。要從學校和社區兩方面入手,通過多種形式的文化教育活動,向年輕一代傳授達斡爾族傳統舞蹈的歷史、文化價值和藝術內涵。
在學校教育中,可以將達斡爾族傳統舞蹈納入當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開設相關選修課或興趣班,邀請本地的舞蹈傳承人、民間藝人或文化專家擔任指導老師,直接教授舞蹈技藝和文化背景知識。例如,齊齊哈爾市作為達斡爾族的重要聚居地,一直以來重視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工作。近年來,當地政府與教育機構通力合作,在中小學廣泛開設了非遺課程,將傳統文化教育納入日常教學之中。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們能夠從小就接觸到達斡爾族的傳統文化,尤其是其富有特色的舞蹈藝術。為增加教育的生動性和互動性,學校還邀請達斡爾族的民間藝人和舞蹈傳承人進行現場教學和示范表演。此外,學校還通過定期舉辦傳統舞蹈比賽、表演活動和文化交流,讓學生在參與和體驗中加深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和認同。
地方政府和文化機構可以組織各種傳統文化推廣活動,如文化講座、舞蹈培訓班和社區聯歡會等,通過這些方式為達斡爾族傳統舞蹈的傳承創造更多機會和平臺。同時,還可以利用現代傳媒手段,如網絡直播、短視頻平臺等,向更廣泛的受眾傳播達斡爾族的文化和舞蹈藝術,吸引更多人關注和參與到傳統舞蹈的保護和傳承中來。
(三)建立系統的非遺保護機制
建立科學、系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機制,是確保達斡爾族傳統舞蹈長期存續的必要條件。在推動文化旅游與非遺保護融合的過程中,需要注重保護達斡爾族傳統舞蹈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防止其在商業化過程中被過度簡化或篡改。在這個過程中,地方政府和相關文化機構應當起到重要的主導作用,制定一系列全面的保護計劃和政策措施,確保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能夠有序推進。為此,應當組織專門的研究團隊,對舞蹈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表現形式和文化意義進行深入的學術研究,從而構建系統的理論體系并建立全面的文化檔案。
同時,還應設立專項基金,支持達斡爾族傳統舞蹈的保護和傳承項目。專項基金可以用于資助民間藝人和文化工作者開展傳承活動,如舞蹈教學、作品創作、學術研究和國際交流等;還可以用于支持舞蹈表演團體的運作和舞蹈作品的推廣,以鼓勵更多的年輕人投身于達斡爾族傳統舞蹈的學習和傳承事業。
(四)推動文化旅游與非遺保護的融合
文化旅游的融合發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提供了新的機遇和途徑。在達斡爾族傳統舞蹈的保護中,可以探索將其與文化旅游相結合,通過合理的旅游項目設計,增強其文化吸引力和經濟價值。呼倫貝爾達斡爾民族園作為一個以達斡爾族文化為主題的旅游景區,致力于通過文化展示與旅游融合的方式,推動傳統舞蹈的保護和傳承。在這個文化園區內,達斡爾族的傳統舞蹈作為文化展示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園內的舞蹈表演活動是其文化展示的重要環節之一。園區每天都會組織多場次的傳統舞蹈表演,包括狩獵舞和慶典舞等,讓游客可以在現場體驗到達斡爾族舞蹈的多樣性和表現力。在這些表演中,舞者們身著傳統服飾,伴隨著達斡爾族的傳統樂器演奏,展現出舞蹈動作的靈動和節奏的變化。通過這種方式,游客不僅可以觀賞到精彩的舞蹈表演,還能夠感受到達斡爾族對自然、生活和信仰的深厚情感。為了更好地傳播達斡爾族的文化,民族園還注重互動體驗項目的開發。游客不僅可以觀看表演,還可以在專業舞者的指導下,學習一些簡單的傳統舞蹈動作,參與到舞蹈互動中來。這種參與式體驗,不僅增加了游客對達斡爾族文化的了解和興趣,還促進了傳統舞蹈的傳播和推廣。
通過舞蹈表演、互動體驗和文化展示的多重形式,呼倫貝爾達斡爾民族園不僅提高了達斡爾族傳統舞蹈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也為其保護和傳承提供了穩定的經濟基礎和廣泛的受眾群體。此外,還可以利用文化旅游的發展契機,推動達斡爾族傳統舞蹈的跨文化交流和國際傳播。通過組織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參加國外文化節慶或藝術展演,將達斡爾族的傳統舞蹈介紹給更廣泛的國際觀眾,以增進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這種跨文化的傳播與交流,不僅有助于提升達斡爾族傳統舞蹈的國際影響力,也為其保護和傳承帶來更多的資源和機會。
(五)鼓勵和支持民間藝人
民間藝人是達斡爾族傳統舞蹈的主要傳承者和保護者,他們在文化保護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許多民間藝人從小在傳統文化氛圍中成長,掌握了豐富的舞蹈技藝和文化知識,因此他們的藝術實踐和傳授活動是確保傳統舞蹈技藝不失傳的重要途徑。為了鼓勵和支持民間藝人參與到傳統舞蹈的保護和傳承中來,需要在政策和資金方面給予他們更多的支持。例如,通過設立傳承人補貼、非遺傳承人稱號等方式,給予民間藝人一定的經濟支持和社會認可,鼓勵他們繼續進行舞蹈技藝的傳授和推廣。同時,還可以通過組織各類培訓班、文化交流會等活動,為民間藝人提供展示才華和交流經驗的平臺,讓他們能夠在更大的范圍內傳播達斡爾族的傳統舞蹈藝術。
在支持民間藝人的過程中,還應重視他們的生活條件和社會地位,解決他們在開展傳承活動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梢詾槊耖g藝人提供醫療保障、職業培訓和再就業機會,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變化,從而使他們在不影響生活質量的前提下,繼續從事傳統舞蹈的保護和傳承工作。
(六)達斡爾族舞蹈的數字化呈現
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達斡爾族舞蹈可以借助高清視頻錄制、三維掃描與建模、虛擬現實(VR)等現代科技手段進行數字化保存與傳承。文化保護機構可以與當地達斡爾族舞蹈團體合作,對具有代表性的達斡爾族民間舞蹈進行全面記錄。具體來說,首先通過高清攝像機對舞蹈表演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錄制,捕捉舞蹈的每一個細節和動態美;其次利用三維掃描技術獲取舞蹈者的身體數據,建立舞蹈動作的三維模型,實現舞蹈的精準復刻。
在數字化保存的基礎上,還可以開發達斡爾族舞蹈的虛擬現實體驗項目。大家可以通過佩戴VR設備,身臨其境地觀看和參與達斡爾族的舞蹈表演,感受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內涵。這種數字化的傳承方式不僅為達斡爾族舞蹈的保護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還極大地拓寬了其傳播渠道和受眾范圍,使更多的人能夠了解和欣賞這一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
總之,達斡爾族舞蹈的數字化傳承可以成為保護和弘揚這一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途徑之一。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相信未來達斡爾族舞蹈的數字化傳承將會取得更加顯著的成效。
四、結語
達斡爾族傳統舞蹈的傳承和保護不僅僅是對民族文化遺產的保存,更是對多元文化共存和發展的有力支持,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政府、社會、學者及傳承人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通過這些策略的進一步實施和成效的實現,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將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參考文獻:
[1]王麗丹.四方言區達斡爾族傳統歌舞藝術學術研討會“綜述”[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4(03):137-139.
[2]李美虹.達斡爾族傳統民間歌舞——“哈庫麥勒”初探[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8(03):77-78.
[3]湯虹.論達斡爾族民間舞蹈“哈庫麥勒”的傳承與發展[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5(05):125-128.
[4]楊丹妮.探源達斡爾族“哈庫麥勒”典型性舞疇[J].戲劇之家,2014(05):258+265.
[5]張天彤.達斡爾族傳統音樂舞蹈傳承的現狀及思考[J].中國音樂,2012(02):110-114.
[6]賈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發展思考——以達斡爾族傳統音樂舞蹈為例[J].大觀(論壇),2020(12):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