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魚
“8000億(金馬克)?!這是一個瘋狂與玄妙的幻想嗎?我們縱然要掏空德國人的口袋,但是8000億(金馬克)未免也太多了!”
“一戰”結束后,在“巴黎和會”上,法國總理克里蒙梭提出德國應該賠款8000億金馬克的建議,英國建議改為20億英鎊,美國則要求250億美元。
看到上述場景,你覺得我在哪里?在電影院看電影?在家里看紀錄片?在圖書館看歷史資料?其實,我是在大學的課堂上,在完成我的課程作業!那個獅子大開口要“8000億(金馬克)”、被指責提出“一個瘋狂與玄妙的幻想”的人,并非起死回生的法國總理克里蒙梭,而是我——“瘋狂總理”克里蒙梭的飾演者!
這份課程作業叫作“小組話劇”。
大學里的作業形式豐富多彩,上次我分享了最讓我頭疼的作業形式——小組展示。這次,就讓我們放松一下,來看看對我而言,大學中最有趣的作業形式——小組話劇。
相信大家對話劇都不陌生,在中學時期的語文課堂上,不少同學都有過排演課本劇的經歷。例如,我就曾經演過魯迅的《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并且在里面扮演主角——傻子。此外,英語課堂也是課本劇經常出現的地方,不論是學習經典的《傲慢與偏見》《霧都孤兒》,還是平時簡單的對話練習,老師都非常喜歡讓我們親身參與演出。
進入大學后,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都大大拓展,因此,大學里不少老師延續了小組話劇這一作業形式,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我選修的新聞、政治以及經濟類課程,都出現過小組話劇。
自己排演小組話劇,不僅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在搜集和閱讀資料的過程中獲得更多課本之外的補充知識,還可以讓許多同學借機展示自己的才能,多方面大放異彩。另外,由于大學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背景十分多元,因此,各種奇思妙想會讓大學的小組話劇變得獨特而有趣。
選“好米”
在大學里,我是在國際關系史的課堂上完成我的第一份小組話劇作業的。
我們被分為15個小組,每個小組5—7人,老師會在每堂課的后半段安排小組進行演出,演出內容就是當堂課的內容,相當于通過話劇的形式對當堂課的內容進行回顧與延伸。
按照歷史事件的發生順序,大家的主題有“奧地利女大公瑪利亞·特蕾西亞”“英國的‘大陸均勢’政策”等。由于我們小組比較靠后,因此我們要演的是發生在20世紀的故事:“威爾遜理想主義及其評價”。
在排演話劇之前,我們都以為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演是最具挑戰性的部分。然而,經歷過一次大學的小組話劇后,我們才知道,最難的其實是前期的創作劇本!
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主題、資料和劇本是話劇的基礎,沒有這些,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要演些什么。
我清楚地記得表演“拿破侖帝國”這一主題的小組,他們從拿破侖的年輕時期一直演到拿破侖離世——這種演法導致大家看得云里霧里,不知道這個小組要表達什么。究其原因,是拿破侖一生的故事太多,這個小組在創作劇本時不知如何規劃主次。
幸運的是,我們小組的主題有一個優勢——矛盾很集中!
經過討論,我們小組很快達成一致意見:在短短20分鐘內,可以依托“巴黎和會”這一矛盾焦點和“美國總統威爾遜”這一主題人物進行表演。由于這一故事發生的時間較晚,很多史料得以留存,因此我們小組的前期準備工作沒有很困難。
做“巧婦”
有了“好米”,接下來就看我們能不能當“巧婦”了。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選定場景,這個不難,既然有“巴黎和會”,那不妨就將話劇分為三幕:會前、會上和會后,其中會上各國代表的爭執是重點。大體寫好每一幕的每一場內容之后,我們便開始分工去寫劇本。
我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去搜集和閱讀資料!除了專業論文,我還看了很多有關人物的傳記和影像資料,結果有些走火入魔了。
劇本創作之初,我就開始不由自主地入戲。
都說時勢造英雄,可是同樣的時代,并非每個人的雄心大志都能順利實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之前一度被忽視的英國海軍大臣丘吉爾,抓住時機一躍成為縱覽全局的唐寧街10號主人——英國首相,而同樣具有明確的政治目標,提出理想主義世界秩序建構的美國總統威爾遜,卻沒有那么幸運,他那些美好的規劃——“民族自決、集體安全、成立國聯”——不僅在規劃初期處處碰壁,即便是在國聯最終磕磕絆絆成立之后,美國自己也沒能加入。
“虛弱的身體、反對黨的攻擊、40場全國演說……1919年秋天,威爾遜拼盡全力,也沒能挽救希望渺茫的國聯……”我喃喃自語。
“行了行了,你都念叨好幾天了,我看咱們寢室就快變成‘巴黎和會’會場了?!笔矣研Φ?。
“你的劇本寫得怎么樣了?”我反問道,恰巧,她和我在同一個小組。
她揉了揉疲憊的雙眼,打了個哈欠說:“很符合我們的話劇主題——理想主義。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p>
我白了她一眼:“別到時候咱們小組在全班同學面前出丑?。 ?/p>
雖然這樣說,但我知道,小組的每個人都很盡心。一個月之后,我們如期交上了各自負責的劇本,并進行了修改。同時,為了保證話劇的原汁原味,劇本中的臺詞,如果有史料可查,我們就盡量使用原文,就連顧問豪斯對威爾遜的稱呼,我們都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始終不變的“州長”。結果就是,直到今天,每次我見到扮演威爾遜的那位同學,我都會叫她“州長”。
劇本準備完畢之后,我們進入排演階段。這時候,我們遇到了兩件很尷尬的事情。
第一,我們小組只有5個人,除去一個旁白的同學,實際參與演出的只有4個人,但是劇本中出現的人物,算上主角和一些雜七雜八的龍套角色,一共有20多個。
大家考慮之后,一致決定每個人身兼數職!于是,在20分鐘的話劇里,我以6個身份輪番登場:法國總理克里蒙梭、中國代表顧維鈞、威爾遜總統的顧問豪斯、威爾遜總統的私人醫生格雷、議員1和檔案員1。為了讓觀眾不跳戲,我們還專門定做了名牌,演出的時候就將名牌貼在身上,這樣大家就能知道我們所飾演的人物了。只是苦了我們,每次換場都要在一分鐘的時間里手忙腳亂地從一堆道具服裝里找出接下來要用的衣服。
第二,劇本中出現的所有角色,都是男性,而我們小組包括旁白在內的5個人,全部都是女生!當時,我們還放出豪言壯語——巾幗不讓須眉!我們大顯身手的時候到了!這次,我們就讓大家看看,由 5名女生飾演的男性角色,如何在“巴黎和會”上叱咤風云!
雖然信心百倍,但我們還是希望能夠在細節上更貼合角色。于是,大家開始研究妝造。
起初,A建議連身材都向原型人物看齊,克里蒙梭肥胖的體態與經典的大肚子也要做起來。
“我可以給你找一件超大號的西裝,然后配上一個‘大肚子’……”
聽到這個,我連連擺手道:“不行不行,太奇怪了!我會笑場的?!?/p>
A思考了一下說:“那‘大肚子’就不要了,不過假胡子、假眉毛、帽子、手杖、眼鏡……嘿嘿嘿……我們都得準備。”
“好吧,任憑你們打扮。”我一臉苦笑。
因為大家白天需要上課,所以我們將話劇的排演安排在了晚上。排演話劇需要空間,我們便等到人少的時候,去藝術樓的大廳里排演。12月的北京,天氣異常寒冷,每次排演,大家還要帶著大包小包各種道具,十分辛苦。然而,沒有人想過放棄。整個排演過程,沒有一個人缺席過一次!
9月份選定“威爾遜理想主義及其評價”這一主題,10月份搜集和閱讀資料,11月份創作劇本,12月份進行排演,由于展示順序較為靠后,因此我們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借鑒、修改和精心打磨。在表演終審時,我們幾乎沒有收到任何修改建議,時間把控、情節設計、主題表達以及道具布置等都超出了預期。
站在全班同學面前演出的那一刻,我們交上了一份完美的作業。
1919年到2019年,“巴黎和會”召開整整100年。100年前的風云變幻,如今我們仿佛還可身臨其境。
身兼六職的我,雖然大部分時間都以克里蒙梭這個“瘋狂總理”的身份與威爾遜針鋒相對,但最令我深覺有幸的,是客串顧維鈞。就那么一段臺詞,我卻真的可以想象,一百年前,在遙遠的巴黎,僅有2個席位的中方是怎樣的忍辱負重、據理力爭:“諸位!山東省有3600萬人口,他們是中國人,說的是中國話!大家都知道,這片租地是德國用武力奪走的!鑒于和會接受的民族自決和領土完整原則,中國政府要求和會將德國戰前在山東的租借地、鐵路和其他一切權利歸還給中國!中國代表團認為這才是正義和和平的體現之一!如果和平會議將這些領土轉讓給其他國家,這無疑是錯上加錯!中國很明白日本英勇的海陸軍曾驅逐德國的勢力于山東省之外,也很感激英國在這方面的協助,中國不忘其他盟國在歐洲的貢獻,如果沒有你們牽制德國,德國很容易調遣援軍回到山東,使山東的戰事無限延長。但如果中國因為感恩而出售同胞們與生俱來的權利,那是絕對不允許的。無論是從經濟、戰略還是宗教文化方面,山東都是中國的!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這次小組話劇帶給我的,不僅是一份高分的作業,還是一次愛國主義教育。何其有幸,能作為“中國代表”,在舞臺上將這些肺腑之言,酣暢淋漓地呼喊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