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3-12-10
作者簡介:段耀東(1987—? ),鄭州圖書館助理館員。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圖書館事業發展面臨新命題、新機遇和新挑戰。文章從元宇宙概念的產生和發展,以及元宇宙和圖書館的內涵出發,探討了元宇宙賦能圖書館的意義,分析了元宇宙視閾下圖書館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以期為智慧圖書館建設和元宇宙圖書館建設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元宇宙;Metaverse;智慧圖書館;虛實相生;技術賦能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24)01-0094-03
2023年3月,“智慧 包容 超越:走向元宇宙的圖書館3.0研討會”在上海圖書館東館成功召開,國內外知名圖情專家深入探討了圖書館在新一輪技術革命下的前途與發展,元宇宙為圖書館事業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1? 元宇宙的產生與發展
1992年,美國著名科幻小說家尼爾·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在他的小說《雪崩》(Snow Crash)中首次描述了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捆綁的未來世界,第一次提出“Metaverse”概念,“元宇宙”概念自此產生。元宇宙是沉浸式的共享空間,它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和情景模擬,連接現實與虛擬世界。除科幻作家的無限暢想外,元宇宙從理念到現實的發展早已有跡可循并悄然發生。從1929年的第一臺飛行模擬器“林可機”到1968年伊凡·蘇澤蘭特(Ivan Sutherland)發明第一臺頭盔顯示器,再到1977年Dan Sandin、Tom DeFanti、Rich Sayre研制出第一個數據手套SayreGlove及2010年Palmer Luckey發明Oculus Rift虛擬現實頭盔的第一個原型機,元宇宙在經歷近百年發展沉淀后,技術手段日臻成熟,漸漸從科學幻想演變為現實[1]。2021年,世界最大的多人在線創作游戲Roblox將元宇宙寫入招股說明書,并構建出元宇宙的雛形,提出元宇宙的八個關鍵特征,因此,2021年被科學界、經濟學界諸多專家稱為“元宇宙元年”。
2? 元宇宙賦能圖書館的必要性
2.1? 元宇宙的內涵和技術關鍵
“Metaverse”一詞由前綴“meta”(意為超越、元)和詞根“verse”(由宇宙反演而來)組成。在技術層面,元宇宙是整合虛擬現實、5G、Web3.0、AI、云算力、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的虛實相融的社會形態和互聯網應用,它與現實世界是虛實相生的關系,在空間維度上虛擬,但在時間維度上真實。元宇宙的數字世界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數字版克隆體的數字孿生,現實世界中原本不存在、屬于元宇宙產物的數字原生,以及由數字原生產生并影響到現實物理世界的虛實相生[2]。在內涵特征方面,元宇宙包含七大元素:被稱為元宇宙之魂的去中心化,通過區塊鏈和NFT等創新技術進行確權的元宇宙數字資產,與數字資產相對應的數字身份,可組合性的設計原則,讓代碼可以自由開放和修改的開放開源,社區所有權及充分的沉浸感。
2.2? 元宇宙與圖書館的共識
2.2.1? 技術層面的共識。智慧型圖書館建設是長期以來圖書館建設的長遠奮斗目標。智慧型圖書館是一個不受現實空間限制的、從建筑到服務實現高度自動化的、智慧化圖書館與數字化圖書館相互融合的新型圖書館。智慧型圖書館具有知識共享性、服務高效性和使用便利性三個基本特征[3]。基于大數據、云計算、AR、VR等前沿技術的元宇宙能為智慧型圖書館建設提供支持,圖書館的海量文獻資源和電子數據能夠為元宇宙建設提供知識儲備。
2.2.2? 用戶體驗層面的共識。圖書館的服務目標是為讀者提供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滿足他們的多元化信息需求。2022年,我國圖書館界首次在元宇宙場景中開會探討“元宇宙與智慧圖書館”建設。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陳引馳提出,圖書館界應認識到這股熱潮的多面性,并思考如何在應用新技術的同時更好地引導技術向善和人文關懷,在已有的智慧圖書館基礎之上重構圖書館與元宇宙的融合方案[4]。
2.2.3? 時空層面的共識。時空限制是影響公共文化服務便利性和公平性的一大因素。例如,鄭州圖書館位于人口密度相對較低的鄭東新區,不少市民讀者往往需30分鐘到1小時的車程才能到館享受閱讀服務。“書—人—資源”是傳統圖書館以現實空間為載體的服務方式,“數字—人—資源”是數字型、智慧型和元宇宙圖書館以虛擬空間為載體的服務方式。元宇宙圖書館能夠掙脫空間的束縛,打破虛實之間的界限,實現虛實相生,讓讀者以數字身份進入虛擬閱讀空間,為他們提供沉浸式的閱讀體驗。
2.2.4? 資源層面的共識。圖書館能夠為元宇宙提供豐富的文獻資源和電子數據,元宇宙超強的檢索、感知和互通互聯能力,能夠提升圖書館的資源利用率。
2.3? 元宇宙的應用案例
上海臨港數字科技圖書館是集公共聚集空間、文化體驗空間、旅游休閑空間、商業消費空間于一體的圖書館。該館基于新華傳媒強大的圖書館館配專業服務、堅實的上游資源內容匯聚能力,以及先進的紙電同步一站式服務模式,以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為載體,集合5G、VR、AR等技術手段,以虛實相連的方式,為讀者營造沉浸式的閱讀氛圍,并通過數字孿生、三維重建、數字資產確認等元宇宙技術,全面對接元宇宙場景[5]。上海圖書館東館在建設過程中打造了一些與元宇宙相關的項目,如“古籍區塊鏈”“NFT讀者證”“紅色騎行”等,但這些項目缺乏整合性和統一性。
3? 元宇宙視閾下圖書館面臨的機遇
3.1? 促進讀者服務創新與服務能力提升
3.1.1? 提升服務質量。“讀者第一、服務至上”是圖書館的服務宗旨和理念。受環境、館員素質的影響,圖書館在開展閱讀推廣的過程中存在服務水平良莠不齊、服務動力不足、服務效果欠佳等問題。元宇宙視閾下,圖書館可利用技術手段直接嵌入相關場景,通過分析讀者的閱讀習慣、閱讀偏好、閱讀頻次等數據,為讀者提供精準的閱讀服務[6]。
3.1.2? 豐富閱讀體驗。沉浸式的體驗是元宇宙的重要特征之一。元宇宙圖書館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可實現對實體圖書館的虛擬復制,并通過AR、VR等沉浸式交互設備,豐富讀者的閱讀體驗。
3.1.3? 拓寬知識服務范圍。為讀者提供知識服務是圖書館的重要職能。受資金、場地等因素的限制,圖書館擁有相對有限的文獻資源和電子資源。隨著讀者需求的增多,傳統圖書館暴露出的服務流程不合理、服務資源不豐富等問題愈加突出[7]。元宇宙視閾下,圖書館可通過海量資源互聯、多場景模擬等方式,拓寬知識服務范圍,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的多元化閱讀需求。
3.2? 促進智慧型圖書館建設
從數字圖書館到智慧圖書館,是圖書館事業發展的一大進步。智慧型圖書館是以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為基礎,以高效、便利、互聯為特征,以數字惠民、綠色可持續發展為追求的現代化圖書館[8]。目前,部分智慧型圖書館建設卻停留在不智慧、局部智慧、偽智慧的階段。一些圖書館在建設智慧型圖書館的過程中雖然購買了一些新技術和新設備,但對智慧型圖書館建設缺乏深度理解。智慧型圖書館建設需要以5G、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為支撐。元宇宙視閾下,圖書館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分析讀者的閱讀習慣、閱讀需求,為他們提供精準的閱讀服務,以技術手段促進智慧型圖書館建設。
3.3? 促進文獻資源的互聯互通和共建共享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某一家或幾家圖書館文獻資源已無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如何促進文獻資源的共建共享,打破實體圖書館之間的藩籬,盤活文化資源,已經成為圖書館界亟須解決的問題。元宇宙為圖書館帶來廣闊的發展前景和無限融合的可能。元宇宙視閾下,圖書館可構建信息共建共享平臺,制定統一的標準和行為準則,通過平臺和協議實現資源共享,有效解決資源沉睡、供需錯位、資源匱乏等問題[9];邀請讀者以數字身份參與圖書館建設,讓讀者成為圖書館資源的管理者、圖書館建設的參與者,提升服務效率和服務水平。
4? 元宇宙視閾下圖書館面臨的挑戰
4.1? 實體圖書館的生存挑戰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民眾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元化,對圖書館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受地域空間、服務水平、資源儲備等因素的影響,實體圖書館無法滿足所有讀者的閱讀需求,到館讀者日趨減少。如何創新服務模式,提升服務水平,引導讀者平衡好虛擬世界和現實之間的關系,已成為實體圖書館亟須解決的難題。筆者認為,實體圖書館是元宇宙的物質基礎,元宇宙是實體圖書館的有益補充,二者是相輔相成、虛實相生的關系,既不能“脫實就虛”,也不能“就虛棄實”。
4.2? 元宇宙圖書館的落地困境
構建一個完整的元宇宙生態體系,需要耗費巨大的物力、人力、財力。在技術層面,元宇宙圖書館建設需要以5G、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VR、AR等技術和設備為支撐。在經費方面,元宇宙圖書館建設需要以一定的財力為支撐,但圖書館屬于全供事業單位,其發展水平與當地的經濟水平息息相關。目前,很多城市沒有能力建設元宇宙圖書館。在建設理念方面,圖書館界對元宇宙沒有形成統一認識,對元宇宙理念涉及的資源共建共享存有疑慮。
5? 結語
元宇宙賦能圖書館,在提升讀者體驗、促進圖書館智慧轉型升級、增強圖書館活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國元宇宙圖書館的建設尚處于理論研究和初始轉型階段[10],需要更多學者和圖書館勇于在理論知識體系、場館建設、技術更新、實戰實踐方面不斷革新,做好圖書館與元宇宙之間的互相融合,推動圖書館事業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夏恒,李想.國外元宇宙領域研究現狀、熱點及啟示[J].產業經濟評論,2022(2):199-214.
[2]? 張夏恒,李想.我國元宇宙研究的熱點內容、基本特征與趨勢分析[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4):39-44.
[3]? 王曄斌,張磊.虛實相生:元宇宙視角下智慧圖書館場景實現[J].圖書館雜志,2022(7):18-24.
[4]? 胡泳,劉純懿.“元宇宙社會”話語之外的內在潛能與變革影響[J].南京社會科學,2022(1):106-116.
[5]? 袁園,楊永忠.走向元宇宙:一種新型數字經濟的機理與邏輯[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1):84-94.
[6]? 陳定權,尚潔,汪慶怡,等.在虛與實之間想象元宇宙中圖書館的模樣[J].圖書館論壇,2022(1):62-68.
[7]? 董同強,王梅.虛實融生:元宇宙視角下智慧圖書館的未來生態圖景[J].圖書館學研究,2022(5):22-25.
[8]? 馬費成.圖書情報學與元宇宙:共識 共創 共進[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2(6):4-5.
[9]? 趙夢桃,黃穎元.宇宙背景下具身互動研究的熱點與發展趨勢[J].數字技術與應用,2022(4):119-121.
[10]? 張興旺,呂瑞倩,李潔,等.面向元宇宙的圖書館信息物理融合研究[J].數字圖書館論壇,2022(4):53-59.
(編校:崔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