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鋪黃金只開在最貴的地方。
北京的SKP、廣州的太古匯、深圳的萬象城……中國最高端的賣場里,一定會有老鋪黃金的身影。
背愛馬仕的富姐們,涌入老鋪黃金店里。
“一入老鋪深似海”,一條項鏈顯然不過癮,富姐們致力于研究疊戴與收藏每個款式。
一口價的老鋪黃金,要比周大福等按克重計價的品牌貴不少,平均每克黃金約在1500 元,是實時金價的兩倍有余。
眾所周知,由于國際金價頻頻上漲,今年的黃金生意愈發難做。公開資料顯示,上半年,全國超過600 家金店直接關店,周大福關閉了180 多家,周生生關閉47 家。
與此相比,老鋪黃金門店數量只有33 家,還不及周生生閉店的數量多。
沒有“性價比”的老鋪黃金,卻在黃金生意愈發難做的當下沖出重圍,備受富姐們追捧。它究竟有什么過人之處?
排隊看人氣,在當下的一些高端商場里,黃金界的頂流莫過于老鋪黃金。無論什么時候,老鋪的柜臺前永遠擠滿了消費者。
位于深圳萬象天地一樓拐角處的老鋪黃金,由于店面升級,只在門口臨時搭了三張柜臺展示賣品,十多位消費者把三張展柜圍得密密實實。
與邊上周大福薈館和老鳳祥的柜員相比,老鋪的四位柜姐忙得腳不沾地。
同樣,在北京王府井的老鋪黃金店內,人流絡繹不絕,三位柜姐幾乎都有些招待不過來。
黑黃相間的配色,方方正正的店面,富麗堂皇的內飾……在商場一眾黃金品牌中,老鋪黃金通常是地段最優越、店面裝潢最搶眼的那個。
“他家裝修很不一樣,很莊重,感覺像進愛馬仕一樣上檔次。”第一次進入老鋪店面的李小凡感慨道。
除了門店裝潢,老鋪黃金的首飾盒配色也與愛馬仕有幾分相似,甚至還有人為了填滿首飾周大福快閃店盒而去購買飾品,金子、盒子全都愛。

老鋪黃金的服務也堪稱“頂配”。
經常陪妻子逛街的卓先生向筆者透露,每次選購時,柜姐都會拿兩瓶依云礦泉水給他們,挑久了,還會拿出精致包裝的GODIVA 巧克力。
即便有些顧客什么都不買,只是到店轉一圈,柜姐也會微笑遞上依云礦泉水,“給您帶上逛累了喝”。
老鋪黃金的柜姐們也各個巧舌如簧,受過專業培訓。今年60 歲的黃阿姨第一次光顧老鋪時,柜姐們的“伶牙俐齒”直接讓她當場拿下一款接近4 萬元的“八寶羅盤”項鏈。
黃阿姨向筆者回憶道,當時柜姐直接一口氣把項鏈上的八個符號都講了遍,“分別是什么符號、在佛教里代表什么寓意……那么長一串詞,聽得我迷糊,但特心動”。
到了今年11 月,黃阿姨又到老鋪黃金入手了一件點鉆的葫蘆吊墜,“有進有賺”(有金有鉆),寓意好。
不同于周大福們的按克計價,老鋪黃金全部采用“一口價”的定價方式。按克重折算下來,老鋪黃金每克約在1500 元左右,比周大福貴出500 元以上,更是比平均金價620 元/ 克的“水貝款”貴出一倍有余。
此外,老鋪黃金很少有折扣,除非是高端商場自己的“特權會員”或消費累計30 萬元以上的客戶,才能享受九五折優惠。
一直以來,金店里黃金的價格,根據國際黃金價再加上10% ~ 15% 的手工費而波動。老鋪黃金則是黃金飾品企業里,唯一一家按照商品價值而非黃金價格去定價的品牌。
今年以來,金價一路飆升,除老鋪黃金外,一眾珠寶零售品牌業績遇冷,不斷閉店。
以周大福為例,根據周大福今年三季報,周大福在報告期內關閉了239 家店,營業額同比下降20.4% 至394.08 億港元。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老鋪黃金營收一路走高。
最新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老鋪黃金營收35.20 億元,同比增長148.30% ;凈利潤5.88 億元,同比增長198.80%。
時尚產業知名品牌專家楊大筠向筆者表示,黃金行業的凈利潤主要來源于加工費用,而非黃金本身,因此并未實現品牌溢價。“換言之,這些黃金品牌實際上并未真正進行品牌建設,它們僅僅是黃金的搬運工,在加工后銷售黃金而已。”
這在財報中也可窺一斑。根據招股書顯示,老鋪黃金近三年毛利率相較同行一騎絕塵,均在40% 以上。
而周大福、周大生、老鳳祥等同行,毛利率均在20% 以下。2023 財年,中國黃金毛利率僅為3.76%,夢金園毛利率僅為4.6%。
僅有30 多家門店的老鋪黃金,單店年均收入接近1個億,雖然與7000 多家門店的周大福體量不在一個量級,但其業績表現十分搶眼,不容市場小覷。
與一眾黃金品牌相比,2014 年才注冊商標的老鋪黃金,還非常年輕。
2009 年,曾任湖南省岳陽市畜牧水產局科員的徐高明創立了“老鋪黃金”,推出首家專注于銷售古法金飾品的門店。
在此之前,徐高明還創立了北京金色寶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景區旅游商品、文化產品及旅游紀念品等業務,這些基因也對后期老鋪黃金的產品設計產生了影響。
2020 年,老鋪黃金曾籌備在深交所上市,不過兩次遞交申請文件因為種種原因未能通過。2023 年末,老鋪開始轉戰港股,終于在2024 年6 月28 日正式上市,股票發行價格為每股40.5 港元,凈募集資金約7 億港元。
截至11 月27 日,老鋪黃金股價已飆升至201.80 元/ 股,總市值接近340 億元。
與股價一樣飆升的,還有老鋪黃金的飾品價格。老鋪黃金柜姐王洋洋向筆者透露,老鋪黃金產品一直都在上漲,“今年9 月,我們所有產品剛整體上調了5%~10%”。
網上有人發帖稱,自己9 月份看的同款金葫蘆產品,2個月時間漲了5000 多元, “大盤黃金跌了,老鋪黃金還在漲”。
8 萬的八寶手鐲,11.9 萬的花絲如意,37.6 萬的并蒂蓮寶盒……老鋪不少產品定價直逼Tiffany、卡地亞等奢侈品牌。在其招股書中,5 萬元以上的產品貢獻超過總收入的四分之一。
溢價如此之高的新生品牌,為何能拿捏“貴婦”,得到她們的青睞?




在楊大筠看來,品牌溢價很多時候不僅包含投資屬性,還包括品牌的社會、情感、文化以及社交屬性,“很多黃金品牌并不具備這些屬性”。
品牌建設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楊大筠認為,老鋪黃金對自己的定位不是一家黃金企業,而是一個品牌。
近年來,老鋪黃金在品牌故事和內在價值的塑造上投入大量工作。傳統文化加復古潮流的敘事,令老鋪黃金的消費者趨之若鶩。
阿雨是老鋪黃金的重度愛好者,她表示:“他家雖然是中式設計,但不土,整體工藝繁復有特色。(老鋪)對標國外品牌可以是布契拉提(Buccellati),在國內其他品牌上,我沒看到這樣的效果。”
在阿雨看來,老鋪黃金與其他品牌最不同的特質則是其“奢侈品屬性”。
商品的成本在消費者眼中并非總是關鍵因素。楊大筠向筆者舉例,如類似的鞋子,LV 可能賣到幾萬元,百麗只需1000 元,那為什么消費者還傾向選擇昂貴的商品呢?
原因在于,LV 這個品牌代表了特定的社會地位、社交圈層。當品牌能夠傳遞這樣的社會及情感屬性時,消費者對其價值的關注就會超過成本。
“相反,當消費者考慮購買低價的產品時,往往會更關注產品的‘性價比’。”楊大筠解釋道。
不難發現,如今的黃金行業,商品已出現嚴重同質化的情況,從店名到樣式再到款式,趨近雷同。
消費者很難在產品自身上尋找差異化,因此他們轉而希望在品牌上尋找差異。
與老鋪黃金突出傳統文化、裝潢奢華、重金聘請外貌和素質兼備的柜姐等特色相比,其他如周大福、周生生等品牌的形象和整體消費體驗感,就顯得相形見絀。
不過在楊大筠看來,目前老鋪黃金吸引的還是中產階級,以及將其視作為另一種投資方式的消費者。“對于那些偏好愛馬仕頂級奢牌的消費者群體而言,老鋪黃金并非首選。”
消費市場最怕的策略則是“以舊抗新”。楊大筠認為,如果老鋪黃金不能實現突破,真正成為一個代表生活方式的珠寶品牌,那么它現在能做得到的,其他公司很快也能做到。
根據官方介紹,老鋪黃金的制金技藝源于北京工美的老匠師,由原清宮造辦處金匠一脈傳承而來。
花絲作為老鋪黃金的招牌技藝,是一項純手工的制金工藝。每條花絲均不得超過0.3 毫米,既不能斷又要保證粗細均勻,想要精準掌握,需要師傅們的勤苦練習。
老鋪黃金雖然作為“古法黃金第一股”在港交所上市,但其競爭對手們,也已開始在古法黃金這一領域跑馬圈地。
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古法黃金的市場規模從2017 年的30 億元,增長至2022 年的973 億元。國內前五大黃金珠寶品牌古法黃金產品的銷售收入,在2022年總計達到463 億元,在古法黃金珠寶市場的占有率達到47.6%。
老鋪黃金是古法黃金賽道的頭部品牌,但它在古法黃金市場的市占率,卻從2017 年的14% 下降至2022 年的1.3%。

一方面,是因為市場在快速增長,其他黃金品牌爭先恐后涌入;另一方面,市占率的快速下滑,也說明老鋪黃金沒有守住市場,在市場上的競爭地位正在下降。
在業內專家看來,珠寶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品牌文化背書,硬件的差異會被逐漸彌補。
筆者在深圳水貝發現,老鋪黃金熱賣的金葫蘆與金珠等產品,水貝商家們都有類似款,雖然在精致度上無法完全媲美,但在價格上,有些款式幾乎是原款的三分之一。
除了水貝的商家蠢蠢欲動,周大福也推出類似的“傳承系列”,欲在古法黃金賽道分一杯羹。財報顯示,周大福以古法黃金為賣點的“傳承系列”,已經在周大福黃金飾品中營收占比達四成。
每個品牌都應有自己的標志特性,就像卡地亞與寶格麗的產品,不需要看Logo,僅憑外觀設計,消費者就能識別出品牌調性。盡管目前老鋪黃金獲得了一定的擁躉,但在楊大筠看來,老鋪黃金與競爭對手在差異化方面的差距并不顯著,“僅有一年半到兩年的領先優勢”。
他認為,在一年半或兩年之后,其他黃金品牌可能會復制或替代老鋪黃金當前的差異化特質。因此,如果老鋪黃金在這兩年內未能找到根本的差異化點,那么它現有的優勢很容易被替代。
消費者的需求在不斷變化。在當前消費分級的市場環境下,消費仍在增長,但這種增長伴隨著個性化的需求,要求產品和服務比過去做得更好。
許多公司之所以業績表現不佳,在楊大筠看來,是因為它們試圖用過去的成功經驗來應對當前的市場。
企業需要提出新的創新思路,在細分市場中實現差異化,黃金市場也是如此。楊大筠認為,老鋪黃金正在嘗試突破傳統市場,而其未來要走的路,一定在“差異化”和“原創性”上。
在消費端,老鋪黃金的產品可謂是量價齊飛,股票價格也水漲船高。不過,若想繼續保持優勢,老鋪還需探索新的特質。
責任編輯張旦珺 吳陽煜 wyy@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