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在眾多紅色文化資源中,方志敏精神是最為璀璨的明珠。當前數字化保護與傳承成為江西紅色文化資源的主要發展方向。基于此,文章以方志敏精神為例,對江西紅色文化資源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承進行研究,包括江西紅色文化資源數字化保護與傳承的重要性,江西紅色文化資源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創新途徑,以期為方志敏精神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承提供一定參考,并有效促進江西紅色文化的數字化傳承和發展。
在數字化時代中,借助數字技術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全方位收集、精準修復以及生動再現,是最直接有效的紅色文化資源保護手段?;诖?,對于江西紅色文化資源中的方志敏精神,相關單位可通過數字化賦能的方式,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大眾可以聆聽紅色之聲,目睹紅色影像,感受紅色文化的具體形態。如此方可使基于方志敏精神的江西紅色文化在大眾視野中真正“活”起來,并在數字化支持下實現高效能、高質量的交叉融合與傳播。
江西紅色文化資源數字化保護的重要性
在對以方志敏精神為代表的江西紅色文化資源進行保護的過程中,數字化保護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在數字化保護模式下,通過智能媒體的多維融合,可將數字藝術的創造力和江西紅色文化價值有機整合,讓觀眾從方志敏留存的大量手稿、信件中深度感受江西紅色文化精神,從而實現紅色文化與視覺形象的全面統一。二是將方志敏精神作為江西紅色文化資源的基礎,在數字化技術支持下,開發以方志敏革命故事為藍本的沉浸式互動游戲,讓玩家在虛擬場景中體驗方志敏面臨的艱難抉擇與不屈抗爭。或創作出生動有趣的方志敏英勇事跡動畫作品,讓青少年在輕松娛樂的氛圍里全面了解基于方志敏精神的江西紅色文化。如此便可使方志敏精神與江西紅色文化以更加喜聞樂見的形式根植于人們心中,為紅色文化傳承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三是在數字化技術支持下,人們可隨時隨地獲取、分享和研究以方志敏精神為代表的江西紅色文化,且其傳播形式有很多種,包括影像資料、歷史照片以及相關文獻等。如此便可有效打破時間和地域限制,讓人們可以從更多維度深入挖掘江西紅色文化的內涵,以推動相關學術研究向縱深發展。
江西紅色文化資源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保護條件較差。首先是資金短缺導致相關資源維護滯后。與方志敏相關的革命遺址和紀念場館(如弋陽方志敏故居等)均因資金有限而難以定期進行全面修繕與維護。建筑墻體剝落、木質結構腐朽等情況十分常見,且部分珍貴文物因缺乏專業保護設備而面臨損壞風險。有限的資金使得文物保護科技手段難以更新,無法有效應對自然侵蝕和人為破壞。其次是專業人才匱乏影響保護質量。目前從事方志敏文化資源保護的專業人員很少,在文物修復、遺址保護規劃等方面,都缺乏具備專業知識與豐富經驗的人才。同時,由于基層保護單位的專業指導不足,使相關工作人員難以精準執行保護措施,導致保護效果不佳。
宣傳方式單一。首先是傳統宣傳渠道的受眾有限。目前方志敏紅色文化的宣傳多依賴紀念館、烈士陵園實地展覽,以及本地報紙、電視臺報道等形式。這些傳統宣傳方式覆蓋面較窄,僅能吸引到本地部分游客和居民,難以觸達更廣泛的受眾群體。其次是新媒體運用不足。在互聯網時代,方志敏紅色文化的線上宣傳缺乏創新。官方網站和社交媒體賬號的內容更新不及時,形式單一,多為文字和圖片展示,缺少視頻、直播、互動游戲等更具吸引力的內容。這使得方志敏紅色文化在網絡上的傳播受限,難以引發大眾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創新建設滯后。首先是文化產品缺乏創意。以方志敏精神為代表的江西紅色文化產品大多局限于傳統的書籍、明信片、紀念章等,形式陳舊,缺乏創意和實用性,無法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導致市場競爭力較弱。其次是缺乏沉浸式體驗項目。在方志敏故居、紀念館等場所,游客的體驗方式主要是參觀展覽和聽講解,缺乏創新的沉浸式體驗項目。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現代科技手段并未得到合理應用,無法讓游客身臨其境地感受方志敏的革命歷程,從而難以給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開發利用程度較低。首先是旅游資源整合不足。與方志敏相關的紅色旅游景點與周邊其他旅游資源并未得到有效整合,如弋陽方志敏故居周邊的自然景觀和其他人文景點均與方志敏紅色文化旅游缺乏有機聯系,沒有形成一條完整的、吸引力強的旅游線路,導致游客停留時間短,旅游消費帶動作用不明顯。其次是文化價值挖掘不深。在方志敏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中,相關單位并未對其蘊含的精神價值和教育意義進行深入挖掘,也并未將方志敏的革命精神與當代社會需求有機結合,開發具有深度和影響力的文化教育產品,使得方志敏紅色文化在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方面的作用未能充分發揮。
江西紅色文化資源數字化保護與傳承創新路徑
紅色文化遺跡的數字化修復與再現。對于以方志敏精神為代表的江西紅色文化資源,在具體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承工作中,紅色文化遺跡的數字化修復與再現是其首要的創新路徑。針對與方志敏相關的受損文物、歷史遺跡等,相關單位可采取合理的措施對其進行數字化修復。對于方志敏曾經使用過的物品,若有部分損壞缺失,相關單位可利用3D建模、圖像修復算法等數字化技術,根據歷史資料和相似物品進行合理推測與修復,從而在虛擬環境中重現其完整形態。對于方志敏戰斗和生活過的重要場所,如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等歷史遺跡,相關單位可采用三維激光掃描、無人機測繪等技術進行全方位數據采集,構建高精度的3D模型(如圖1所示)。通過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讓觀眾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當年的革命環境,仿佛置身于根據地的戰斗場景中,直觀地了解方志敏領導革命斗爭的艱辛歷程,從而進一步增強紅色文化的感染力與吸引力。如此便可使基于方志敏精神的江西紅色文化得到良好的數字化保護,并為其今后的數字化傳承與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紅色文化宣傳方式的數字化拓展。在基于方志敏精神的江西紅色文化資源保護與傳承工作中,宣傳方式的數字化拓展也是重要的創新途徑。為達到這一目標,相關單位首先應全面梳理與方志敏相關的各類紅色文化資源,包括手稿、信件、照片、遺物以及與他的革命事跡相關的文獻資料等。然后借助數字化技術,建立一個龐大且系統的方志敏紅色文化資源數據庫。對每一份資料進行高清掃描、文字識別與數字化存檔,確保信息的完整性與準確性。例如,將方志敏在獄中撰寫的《可愛的中國》《清貧》等珍貴手稿進行高精度數字化處理。如此不僅能永久保存手稿內容,還能通過數字化手段清晰呈現手稿中的修改痕跡、字跡特點等細節,為研究者提供更豐富的研究素材。同時,通過數據庫的分類檢索功能,也可為相關學者、學生以及廣大民眾快速查詢所需信息提供足夠便利,促進方志敏紅色文化知識的廣泛傳播。
紅色文化產品的數字化創新建設。在對基于方志敏精神的江西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數字化保護與傳承的過程中,要加強紅色文化產品的數字化創新建設。在此過程中,相關單位應采取以下策略:一是深入挖掘方志敏紅色文化中的獨特視覺元素,如方志敏的形象特征、革命時期的旗幟符號、根據地的建筑風格、戰斗場景等。將這些元素進行提取、提煉與再創作,運用到數字化繪本作品中。二是設計關于方志敏事跡的動畫或線上互動游戲。以方志敏堅定的眼神、挺拔的身姿為原型來設計其動漫形象,并將根據地的特色建筑作為動畫或游戲場景的主要元素,使受眾在接觸這些數字化作品時,能夠迅速識別并聯想到方志敏的紅色文化精神。同時應利用光影特效、色彩搭配等現代數字藝術手法,強化這些視覺元素的表現力,打造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數字化展示內容,提升方志敏紅色文化在當代社會的傳播效果(如圖2所示)。
紅色文化資源的數字化開發和利用。針對基于方志敏精神的江西紅色文化資源,在具體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承過程中,要注重數字化開發與利用。相關單位應從旅游資源和文化價值兩方面入手,在數字化技術支持下,對基于方志敏精神的江西紅色文化進行開發和利用。首先應大力推進紅色文旅產業鏈數字化改造,結合“科技+文創”的雙輪驅動產業優勢,對革命英雄、革命遺址等紅色文化符號進行數字賦能,開發與其相關的數字化旅游產業,包括基于方志敏精神的江西紅色文化數字化旅游平臺、紅色文化旅游數字化衍生產品等,以滿足人們對于江西紅色文化的數字化參觀需求,使其在沉浸式的數字化旅游模式下充分感受方志敏精神與江西紅色文化。其次注重紅色文化價值的保護與傳播,相關單位可成立革命文物資源大數據中心,運用SaaS(軟件運營服務)、空間虛擬成像等先進技術手段,建立全省一體化的革命文物數據資源集群,并以此為依據,對紅色教育、文藝、文創、文旅等市場融合機制進一步完善,依托革命文物資源進行紅色文化數字場景開發與運營(如圖3所示)。
如此便可使基于方志敏精神的江西紅色文化資源得到良好的數字化開發與利用,為其數字化保護與傳承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單位:景德鎮陶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