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來,山西晉中太谷區委深入學習踐行“千萬工程”經驗,不折不扣落實晉中市“百千”行動,積極開展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緊抓農高區、城市核、專業鎮三大發展機遇,以“3345”為路徑,全面推進“十村示范、百村治理”工程,打造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取得不俗成效。
太谷區根據鄉村產業和地域特點,將全區分為東、中、西三個片區,三年準備共建設15 個精品示范村、75 個提檔升級村、62 個環境治理村。一是打造西部片區以科“興”農廊帶。共涉及水秀、北洸2 個鄉鎮37個行政村。重點圍繞農高區“十大園區”,推進航天育種選育培育,搭建谷子、旱稻、草莓“研發中試—示范推廣—加工銷售—產業融合”產業鏈條,形成現代農業科技發展高地。二是打造中部片區以工“強”農廊帶。包括18 公里108 國道沿線的胡村、北城、白塔、南城4個鄉31 個行政村。以綠色化、智能化、創新化、集群化為標準建設省級瑪鋼專業鎮;以古城保護性利用為龍頭,落實市委百公里晉商文化圈百科全書“雙百”工程,帶動全域旅游;以康養為主題打造發展銀發經濟排頭兵,形成全省城鄉融合新標桿。三是打造東部片區以旅“富”農廊帶和百里鄉村振興示范廊帶“一主一副”兩條廊帶。涉及侯城、陽邑、小白、范村、任村5 個鄉鎮84 個行政村?!耙恢鳌毖?0 公里南山旅游路,串聯“農旅十八景”;“一副”沿102 省道和閆北線,結合設施蔬菜產業優勢,做好“農業+”大文章,形成“農文旅融合”標桿區。
聚焦和美鄉村,提升人居環境質量。
太谷區樹立“兩把掃帚掃到底”理念,以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為切口,書記區長雙掛帥,四大班子齊上手,萬名黨員沉一線,群眾百姓總動員,按照“一拆三清一改”要求,圍繞穿境大西、太焦兩條高鐵,太長、榆祁兩條高速,108、319 兩條國省道,太太路、農谷路兩條城市快速通道以及“一環七橫五縱”大路網,出動車輛1554 余臺,投入2 萬余人,拆除殘垣斷壁、違章建筑、私搭亂建300 余處,清理垃圾10 993 余噸,整修裸露及破損路面3 萬平方米,村莊綠化10 萬平米,清理田間地頭環境問題550 余處,新修農村污水處理站5 個,全區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5%。落實市委“破解垃圾分類‘最先一投’、垃圾處置‘最難一關’”要求,投資400 萬元,為34 個精品示范村設置1100個垃圾分類箱和宣傳版面,營造“垃圾分類、人人參與”的濃厚氛圍。落實門前“三包”制度,開展“N 次敲門”行動,實現戶戶清潔、家家整潔。繼續推進“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模式,與晉中環榆再生能源有限公司達成合作,確保全區每天產生的300 噸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
注重產業融合,提升鄉村振興基礎。
太谷區緊抓晉中國家農高區、太榆太城市核、省市兩級專業鎮“三大機遇”,按照“3345”發展路徑,在堅決守牢全區35.65萬畝耕地和29.76 萬畝永久基本農田紅線、確保糧食生產穩定在1.7 億千克的基礎上,以鄉鎮為主戰場,謀劃實施67個項目,總計41 040 萬元,按項目類別分為,農業產業類項目15 個,總計投資32 082 萬元,累計完成15 822 萬元;基礎設施建設類項目項目23 個,總計投資6268 萬元,累計完成3560 萬元;農村環境整治類項目項目29 個,總計投資2290 萬元,累計完成1112 萬元;以科“興”農樹標桿。聚焦前端種業研發、中端技術管理、末端產品銷售和品牌打造,圍繞設施蔬菜、苗木花卉、畜牧養殖、干鮮果業四大主導產業,加快發展農業領域新質生產力。以工“促”農增收入。一方面,實現全程托管10 萬畝土地,推動胡村、小白、陽邑、水秀、侯城等5 個鄉鎮約6 萬農民加入瑪鋼鑄造產業鏈,確保耕地良田不撂荒、雙份收入不減少。另一方面,發揮全區66 戶農業龍頭企業帶動作用,繼續壯大677 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2175 個家庭農場經營戶隊伍,完善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以旅“富”農聚人氣。發展“文旅+”產業,串聯“農旅十八景”,“五一”期間接待游客超10 萬人次,直接帶動經濟收入達百萬元,全區休閑調養、慢病康養、醫療靜養、美容保養、文化禪養、鄉村居養的貴“養”矩陣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