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韓老師,您好!上期內容中您給我們介紹了馬鈴薯晚疫病、早疫病、環腐病的發生特點和防控措施,那么請您繼續給我們講講其他幾種馬鈴薯主要病害的防治?
韓鵬杰:馬鈴薯的主要病害還有瘡痂病、黑痣病和馬鈴薯病毒病,下面我們分別進行介紹。
馬鈴薯瘡痂病
馬鈴薯瘡痂病是由多種鏈霉菌引起,主要危害塊莖。塊莖染病后,表面初生褐色小斑點,擴大后形成圓形或不規則形、中央凹陷、邊緣凸起、表面粗糙的褐色病斑;因產生大量木栓化細胞,導致表面粗糙而呈瘡痂狀,一個薯塊上病斑少者數個,多者數十個,并由數個病斑合并成大斑塊,可布滿整個薯塊表面。病斑僅限于皮部,不深入薯內。生物源農藥防治方法:10 億CFU/克解淀粉芽孢桿菌QST713 懸浮劑每畝施用量350耀500毫升,溝施。
馬鈴薯黑痣病
馬鈴薯黑痣病由立枯絲核菌引起,主要危害幼芽、莖基部及塊莖。出土后染病初,植株下部葉片發黃,莖基形成褐色凹陷斑。病斑上或莖基部常覆有灰色菌絲層,有時莖基部及塊莖生出大小不等形狀各異、塊狀或片狀、散生或聚生的均和;輕者癥狀不明顯,重者可形成立枯或頂部萎蔫,或葉片卷曲呈舟狀,心葉節間較長,有紫紅色色素出現。嚴重時,莖節腋芽產生紫紅色或綠色氣生塊莖,或地下莖基部產生許多無經濟價值的小馬鈴薯,表面散生許多黑褐色菌核。
化學防治方法院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每畝施用量100耀200 克/100 千克種薯,種薯包衣。
25%嘧菌酯懸浮劑每畝施用量48耀60 毫升,播種時溝內噴施。
馬鈴薯病毒病
馬鈴薯病毒病是由馬鈴薯X 病毒、Y 病毒等20 多種病毒引起的、發生在馬鈴薯的病害。根據癥狀表現將馬鈴薯病毒病分為馬鈴薯花葉病和馬鈴薯卷葉病兩大類。
常見的馬鈴薯病毒病有3 種類型:
花葉型:葉面葉綠素分布不均,呈濃綠淡綠相間或黃綠相間斑駁花葉,嚴重時葉片皺縮,全株矮化,有時伴有葉脈透明。
壞死型:葉、葉脈、葉柄及枝條、莖部都可出現褐色壞死斑,病斑發展連接成壞死條斑,嚴重時全葉枯死或萎蔫脫落。
卷葉型:葉片沿主脈或自邊緣向內翻轉,變硬、革質化,嚴重時每張小葉呈筒狀。此外還有復合侵染,引致馬鈴薯發生條斑壞死。
生物源農藥防治方法:1%氨基寡糖素水劑每畝施用量400耀500 毫升,噴霧1耀2 次或0.5%幾丁聚糖水劑每畝施用量100耀150 毫升,噴霧1耀2次。
化學防治方法:20%毒氟磷懸浮劑每畝施用量80耀10 毫升,噴霧防治。
記者:蠐螬和地老虎都是馬鈴薯的主要蟲害,在各個產區發生普遍嚴重危害著馬鈴薯的產量,請您針對這兩種蟲害的特點給我們講講該如何防治?
韓鵬杰:蠐螬和地老虎危害多種植物和蔬菜,是馬鈴薯生產中很常見的兩種主要害蟲,具體的防治方法如下:
蠐螬
蠐螬為金龜甲總科幼蟲的通稱。該害蟲主要危害地下嫩根、地下莖和塊莖,進行咬食和鉆蛀,斷口整齊,使地上莖營養和水分供應不上而枯死。塊莖被鉆蛀后,導致品質喪失或引起腐爛。
化學防治方法:48%噻蟲胺種子處理懸浮劑每畝施用量50耀70 毫升/100 千克種薯,種薯包衣。
600 克/升吡蟲啉懸浮種衣劑每畝施用量40耀50 毫升/100 千克種薯,種薯包衣。
地老虎
地老虎分小地老虎和黃地老虎等多種。該害蟲以幼蟲危害性大,主要危害馬鈴薯等作物的幼苗和塊莖,在貼近地面的地方把幼苗咬斷,使整棵苗子死掉,并常把咬斷的苗拖進蟲洞。幼蟲低齡時,也咬食嫩葉,使葉片出現缺刻和孔洞。
化學防治方法:3%辛硫磷顆粒劑每畝施用量6耀8 千克進行溝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