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飽受戰火蹂躪的烏克蘭東部城鎮阿瓦迪夫卡附近,一架烏克蘭無人機飛過白雪皚皚的林地,旋即發現一群俄羅斯士兵正在前進。這架載有爆炸物的微型飛行器盯住其中一人,俯沖到離他幾米遠的上空投下炸彈。其他俄軍士兵趕忙四處散開,不久,這段視頻被上傳到社交媒體平臺。
美國“商業內幕”網站近日刊登文章稱,在曠日持久的俄烏沖突中,雙方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將無人機投入戰場。攜帶爆炸物的無人機成為廉價而高效的空中打擊手段,還顯著擴展了戰場監視能力;它們動搖了延續多年的一系列地面作戰規則,并通過即時拍攝、回傳的戰場視頻掀起了一波波輿論浪潮,塑造著數十億人對現代戰爭的認知。“這是宣傳和信息戰的一種形式,雙方都試圖削弱對手的戰斗意志。”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國防項目主任斯泰西·佩蒂約翰表示。無人機拍攝的視頻通常以第一視角呈現,有相對固定的“腳本”:鏡頭掠過傷痕累累的戰場,發現目標,然后試圖摧毀它們。一些無人機將致命的載荷扔到敵方人員頭頂,另一些徑直撞向坦克、裝甲車和卡車等高價值目標,在爆炸中與目標同歸于盡。
佩蒂約翰指出,交戰雙方公布的視頻是有選擇的,“把它們放出來……是為了彰顯自身的成功,支持特定陣營向國內和國際受眾傳播的‘總體敘事’。”“商業內幕”分析,對烏克蘭來說,每次成功的無人機攻擊都是一次面向歐美各國的公關活動,以幫助自身繼續獲得軍事援助和本國無法生產的資源;俄羅斯發布的無人機視頻則顯示,一個軍事大國能夠不斷給對手造成殺傷,強化“烏克蘭承受不了一場持久戰”的印象。
只要成百上千的無人機繼續飛翔,全世界就會不斷看到俄烏沖突的最新場景,進而改變某些刻板印象。佩蒂約翰提醒人們,大量無人機視頻可以讓普通人“了解特定的戰術”,但它們未必代表更廣泛的戰場上的真實情況。“把這些經過精心挑選的視頻放到網上肯定是有原因的”,上網觀戰的軍事愛好者要始終記得“小心觀察,明辨真偽”。
(摘自《青年參考》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