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下,“南方小土豆”勇闖“大東北”,讓“澡堂文化”火出了圈。不過,與之相伴的,也有不少江湖傳言和健康隱患。聽聽皮膚科、婦女保健科和心血管內科的專家們怎么說——
搓得太“干凈” 皮炎找上門
浙江省中醫院皮膚整形美容科副主任楊曉紅提醒,自入冬以來,因洗澡“洗”進醫院的人不在少數,有時候太愛干凈,反倒會傷身。
人的脂腺所分泌的油脂、角質細胞產生的脂質、汗腺里分泌的汗液和脫落的角質細胞,經過低溫乳化,會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皮脂膜,即大伙常說的“泥”,實則為人體的保護屏障。頻繁搓澡會把皮膚角質層和皮脂膜搓沒了,易對人體屏障產生機械性損傷,使得皮膚內的神經及細小血管變得脆弱敏感,容易染上皮膚病。
那為啥北方大哥搓澡就沒事?“可能是部分北方人的洗澡頻率比南方人低,一周左右搓一次澡,皮膚屏障有一個修復期。”楊曉紅表示。
感染HPV、婦科病未必是泡澡泡的
泡湯真的會被傳染HPV(人乳頭瘤病毒)嗎?浙大婦院婦女保健科副主任馬袁英表示,其實不然。HPV感染的途徑主要包括性傳播、母嬰傳播,以及皮膚黏膜的接觸傳播。不存在泡澡過程中以水為介質進行傳播的可能性。
泡澡會泡出霉菌性陰道炎嗎?馬袁英介紹,霉菌性陰道炎往往是由于外陰微生態環境改變,導致菌群失調引發的炎癥。霉菌的生長同樣需要一定的條件,泡澡時在水中發生感染的概率非常低。
泡澡不當易誘發心血管意外
“冬季泡澡雖舒服,但泡得不對,有一定的健康風險。”浙江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王利宏解釋,泡澡時溫度較高,會使全身的血管舒張,血液就會更多地流向四肢、骨骼肌等全身各處,導致體內一些重要臟器,如大腦、心臟的供血減少。而浴場、桑拿房等往往是密閉環境,又有大量水汽,氧含量不高,易導致呼吸不暢,大腦、心臟供血不足的癥狀就會加重,出現胸悶、氣急,甚至發生心源性猝死等心腦血管惡性事件。
泡澡只要方法得當,對健康有一定益處。建議:水溫在三十七八度是人體適宜的溫度;時間一般在十幾、二十分鐘;盡量選擇有窗、空氣流通的環境,減少缺血、缺氧的癥狀;適當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可搭配水果,比如富含鉀離子的橘子。
(摘自《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