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連浩特市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正北部、錫林郭勒盟西部,與蒙古國扎門烏德市隔界相望。二連浩特是中國對蒙開放的最大公路、鐵路口岸。
地處荒漠化草原的二連,降雨量少之又少,草原上常出現流動的海市蜃樓,“二連”是“額仁”的轉音,意為“幻景”,有斑斕之意;“浩特”意為“城市”,所以“二連浩特”可以理解為“斑斕的城市”或“五光十色的城市”。由于二連浩特是重要的恐龍化石產地,故有“恐龍之鄉”的美譽。
二連,是在清后期的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以“伊林驛站”見于史乘。“伊林”一詞亦是“額仁”之意,也就是現在的二連。
1691年,清康熙帝召集漠南漠北蒙古49旗王公在多倫淖爾會盟,清帝開禁內地與內外蒙古間的貿易。故此通道有“茶葉之路”的譽稱。“伊林驛站”就是后來出現在這條古道上旅人打尖歇腳的官辦“招待所”。到清同治年間(1862-1874年),人們開始在驛站不遠處的鹽池里撈鹽,販往庫倫與內地,因此這一大通道又有“鹽道”之稱。
到了1918年4月,張家口旅蒙商人景學齡、張祖萌等人創辦的大成張庫汽車運輸公司,用了7天時間開通并完成了張家口至庫倫1000多公里的汽車運輸線,在“額仁達布森”(二連鹽池)的滂北打尖站,就是長途行進途中的休息場所,“張庫大道”成為當時中國最長的汽車運輸線路。
1956年1月3日,在時任國家副主席烏蘭夫同志主持下,中蒙俄鐵路正式貫通;1986年3月,自治區批準二連浩特為計劃單列市;1992年7月,國務院批準為13個沿邊開放城市之一;2014年6月國務院批準為國家重點開發開放實驗區。如今,二連浩特乘著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東風,進一步提升了中歐班列通道的綜合競爭力。
在208國道距二連浩特市區12公里處,屹立著兩條巨型恐龍雕塑,兩只體重龐大的恐龍分立道路兩邊,長長的脖頸向對方伸展。該恐龍雕塑是根據目前發現的第二大恐龍“腕龍”復原造型而制作,高19米,跨度34米,兩條恐龍總長80米,堪稱世界最大的鋼結構恐龍雕塑,這便是二連浩特“市門”最著名的標志“恐龍之吻”。在白堊紀晚期,北美大陸與亞洲是相連的,動物可以自由來往,位于中亞的二連鹽池盆地,不僅是亞洲恐龍類群生長的搖籃,也是北美恐龍遷徙的“驛站”。(綜合《內蒙古日報》《內蒙古畫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