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月雷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采用醫護一體化模式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后的靜脈溶栓時間縮短效果以及生存結局的情況。方法:隨機選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96例,將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8例。給予對照組常規的護理干預模式,觀察組則采用醫護一體化的護理干預模式。評估比較兩組患者經過相應干預措施后的溶栓治療效果、神經功能缺損情況以及以及生存結局狀況。結果:觀察組經過干預后的溶栓治療有效率(97.92%)比對照組的(75%)高,意味著觀察組的溶栓治療效果比對照組好,其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神經功能缺損情況方面,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經過護理干預后的視野缺損、面部表情偏癱程度以及肢體運動障礙程度的指標均較低,其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預后存在腦出血、腦疝以及昏迷的情況相對較少,意味著其死亡率也相較低,生存結局較好。結論:采用醫護一體化模式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后有利于其神經缺損情況的改善,同時讓預后情況變得更加樂觀,提高生存率,從而促進整體整體治療效果提升,具有顯著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急性腦梗死;醫護一體化;靜脈溶栓效果;生存結局
Observation on shortening time of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and survival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integrated nursing procedure
TANG Yuelei
Xinghai Hospital,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uzhou, Jiangsu 215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shortening effect of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time and survival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with integrated medical care mode. Methods: 96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1 to December 2022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4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mod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integra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mode. The efficacy of thrombolytic therapy, neurological deficits and survival outcomes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he correspond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rombolysi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97.92%)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75%), indicating that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rombolysi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mparativ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In terms of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dexes of visual field impairment, facial expression hemiplegia and limb movement disorder were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prognosis of cerebral hemorrhage, cerebral hernia and coma was relatively les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ch meant that the mortality rate was also lower and the survival outcome was better.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integrated medical care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ir neurological defects, make the prognosis more optimistic,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and promote the overall overall treatment effect, which has significant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tegration of health care;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effect; Survival outcome
腦梗死也叫腦卒中,是臨床上比較多見的一種腦血管疾病[1]。其病理是由于腦部血液的循環無法正常運轉而無法運輸血液以及氧氣,從而導致腦組織因缺血和缺氧形成壞死或者軟化的狀態。患者時常伴隨著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病癥,其臨床表現一般為四肢無法正常運作、頭痛頭暈、記憶力減退、感觀遲鈍、言語障礙以及吞咽功能異常等。在臨床治療方面,靜脈溶栓治療有利于腦組織血流恢復正常運作,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然而從長遠來看,要想獲得持續性效果,就要依靠護理行為進行維護。常規護理盡管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由于該疾病的特殊性,需要更加精細化的護理后續才能達成最佳效果。因此,制定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投入應用能夠提高工作效率,縮短溶栓時間,同時有利于患者的全面恢復,并取得較好的預后情況,相比于常規護理,該護理模式涉及到的因素更加全面[2]。本文以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主要分析探究采用醫護一體化模式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后的靜脈溶栓時間縮短效果以及生存結局的情況。詳細情況如下所示。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96例,將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8例。對照組,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齡58~65歲,平均年齡(61.26±2.43)歲,病程2周~1個月,平均病程(0.26±0.98)個月;觀察組,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齡58~65歲,平均年齡(63.64±4.10)歲,病程2周~2個月,平均病程(0.26±1.38)個月。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臨床資料上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的護理干預模式,具體內容包括指導患者進行簡單的康復訓練,并為患者提供翻身服務,制定科學的飲食方案以及出院后告知患者注意事項等。采用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對觀察組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具體措施有:首先選出一部分經驗豐富且專業能力過硬的醫護人員組成醫護一體化團隊,經過專業角度的思考制定合理的護理方案并對各個護理環節做好交接以及監督;當患者入院后,醫護人員便為患者進行全面的生命體征檢測以及血常規檢測,篩查出符合進行靜脈溶栓治療的患者,然后帶領這一部分患者去進行血液化驗以及影像學檢測,從而確定最終的病灶,最后醫護人員開始準備溶栓治療的相關用品;溶栓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密切關注患者的心電、血氧以及血壓的指標,保證血壓指標在溶栓的正常范圍內,并記錄近段時間的手術情況以及抗凝治療,旨在保證治療效果的有效性;按照遺囑指導患者服用溶栓藥物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然后觀察服藥過程中的生命體征變化,一旦發現情況不妙則立即向醫師報告;溶栓治療后,派經驗豐富的護士對患者進行專人護理,定期檢測其生命體征并做好記錄,同時在治療結束后的前6h,對患者進行一次血壓檢驗,間隔30min,后面6h再進行一次檢測,間隔60min;在護理過程中醫護人員對患者的飲食進行嚴格把控,同時關注其不良反應出現的情況,及時給予應急措施,對患者 以及家屬做好心理建設,幫助其排解負性情緒。
1.3 觀察指標
根據溶栓治療有效標準對兩組患者的溶栓治療效果情況進行對比評估,將評估標準分為顯效、有效以及無效三個方面,其中顯效意味著患者的肢體功能以及語言功能恢復正常,且意識清醒;有效意味著患者的肢體功能以及語言功能有所改善,意識方面存在模糊情況;無效意味著患者的肢體功能以及語言功能未有明顯好轉,且依舊處于昏迷狀態。總有效率越高,表示治療效果越好。
根據神經缺損程度表對兩組患者的神經缺損情況進行對比評估,對兩組患者的視野缺損、面部表情偏癱程度以及肢體運動障礙程度進行評分,其中分數大于16分表示死亡概率增大,小于6分表示恢復較好,每增加1分,其預后情況呈現樂觀趨勢的可能性便下降17%。各項指標評分越低,意味著神經缺損恢復越好。
對兩組患者的生存結局情況做好調查評估,分別統計兩組存在腦出血、腦疝以及昏迷情況的例數,然后計算總發生率,總發生率越低意味著不良狀況出現情況越少,死亡率越低,生存結局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溶栓治療效果之間的對比
觀察組采用采用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后的溶栓治療有效率比對照組的高,意味著觀察組的溶栓治療效果比對照組好,兩組之間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神經缺損情況之間的對比
觀察組經過醫護一體化護理后的神經缺損情況各項指標,即視野缺損、面部表情偏癱程度以及肢體運動障礙程度的指標均要比對照組各項指標低,其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生存結局之間的對比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中存在腦出血、腦疝以及昏迷情況的例數較少,這也就意味著觀察組組內出現的不良反應發生總比率較對照組的發生總比率低,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急性腦梗死發病急促,且有著極高的死亡率和復發率。其病理是由于腦部血液的循環無法正常運轉而無法運輸血液以及氧氣,從而導致腦組織因缺血和缺氧形成壞死或者軟化的狀態。患者時常伴隨著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病癥,其臨床表現一般為四肢無法正常運作、頭痛頭暈、記憶力減退、感觀遲鈍、言語障礙以及吞咽功能異常等[3]。研究表示,我國的新發的急性腦梗死患者人數呈逐年增長趨勢。在臨床治療方面,靜脈溶栓治療有利于腦組織血流恢復正常運作,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然而從長遠來看,要想獲得持續性效果,就要依靠護理行為進行維護。常規護理盡管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由于該疾病的特殊性,需要更加精細化的護理后續才能達成最佳效果。因此,制定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投入應用能夠提高工作效率,縮短溶栓時間,同時有利于患者的全面恢復,并取得較好的預后情況,相比于常規護理,該護理模式是指診療過程中,科室醫生和護士形成相對固定的診療團隊,以醫護一體化合作小組的形式為患者提供治療、護理、康復等醫療護理服務,涉及到的因素更加全面[4]。本次研究的最終結果表明,觀察組經過醫護一體化護理干預后的溶栓治療有效率(97.92%)比對照組的(75%)高,意味著觀察組的溶栓治療效果比對照組好;觀察組經過醫護一體化護理后的神經缺損情況各項指標,即視野缺損、面部表情偏癱程度以及肢體運動障礙程度的指標均要比對照組各項指標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預后存在腦出血、腦疝以及昏迷的情況相對較少,意味著其死亡率也相較低,生存結局較好。由此可以看出,采用醫護一體化模式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后的靜脈溶栓時間縮短效果以及生存結局均有著積極的影響。
綜上所述,采用醫護一體化模式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后有利于其神經缺損情況的改善,同時讓預后情況變得更加樂觀,提高生存率,從而促進整體整體治療效果提升。因此,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鳳霞,趙桂雙.醫護一體化護理流程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靜脈溶栓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2(17):17.
[2] 杜有勢.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對急性缺血性腦梗死患者溶栓治療時間窗的影響[J].健康必讀,2021(13):223.
[3] 顏博文.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對急性缺血性腦梗死患者溶栓治療時間窗的影響[J].臨床醫學工程,2020, 27(10):1425-1426.
[4] 胡彬.醫護一體化護理流程在超急性期腦梗死患者靜脈溶栓中的應用[J].心理醫生,2020,24(21):307-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