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遇難母親殘疾司法救濟護未助老
2023年,重慶市開州區人民法院在一起案件的執行程序中,發現該案申請人中涉及一名留守兒童洋洋。洋洋一家生活在重慶市城口縣的偏遠農村,全家生活僅靠洋洋爸爸劉某在王某開設的非法小煤窯打工的收入維持。洋洋媽媽凡某是一級先天性聾啞人,靠困難殘疾補貼生活。
2012年12月9日,劉某在從事挖煤工作時,因礦頂部土石垮塌,致劉某當場死亡。2015年3月,開州區法院判令礦主王某賠償洋洋一家因事故產生的各種費用共計34萬余元。然而,立案執行后,執行人員未發現王某有可供執行財產,遂裁定終結執行程序。
隨后,開州區法院受理洋洋一家司法救助申請。經審查材料和實地走訪查明,洋洋的爺爺劉某民已因病死亡,奶奶張某已經75歲,靠國家特困供養幫扶生活。洋洋才上小學五年級,靠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補助金生活。鑒于司法救助申請人知識不足,開州區法院積極引導執行案件代理律師提供法律援助,并配合案件調查取證等工作。同時,為了讓司法救助金得到更合理地使用,人民法院將司法救助金平均分為三份,分別存入三位申請人名下銀行卡。
案件完結后,法官通過回訪得知目前洋洋一家三口居住在同一鎮上,生活狀態有了很大的改善。
經辦法官表示,開州區法院積極運用近年來構建的“開心小渝兒”司法護未機制,通過司法救助與社會救助融合方式,彰顯人民法院對未成年人等特殊群體的全方位多層次保護。
繼父遷移孩子戶口盡責撫養可獲支持
留守兒童萬某年幼時父親去世,兩歲時跟隨母親從四川省大竹縣來到了重慶市梁平區虎城鎮,與繼父肖某一起生活。萬某6歲時,其母親過世。萬某的外祖父已經超過80歲,姐姐萬某琴常年在外務工,均無法照顧萬某,一直由繼父肖某履行監護人的責任。經過十多年的相處,肖某早已將萬某看作親生女兒。由于萬某的戶口和姐姐萬某琴在一起,生活和升學方面有諸多不便,肖某便想將萬某的戶口和自己遷到一起,但被當地派出所拒絕。于是,肖某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依法指定自己為萬某的監護人。
梁平區法院認為,根據民法典規定,繼父或者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適用民法典關于父母子女關系的規定。萬某兩歲左右便隨肖某生活,受其撫養教育,雙方形成了撫養關系,故肖某本就系萬某的法定監護人。因被申請人萬某系未成年人,經庭外詢問,萬某亦表示愿意確定肖某為其監護人。故法院最終判決,明確申請人肖某為被申請人萬某的法定監護人。
經辦法官庭后表示,此案系留守兒童萬某因戶口遷移引發的糾紛,法官經上門走訪了解到,雖然繼父肖某為維持生計,常年在外務工,留下萬某在家生活學習,但肖某卻通過各種方式給予萬某關愛,雙方形成了撫養與被撫養的關系,可以確定肖某為萬某的監護人。
利用迷信侵犯幼女情節嚴重獲刑八年
2021年3月至4月期間,周某某通過在短視頻平臺直播的方式認識了留守兒童彭某某,后將其加為好友并通過聊天獲取彭某某的生辰八字。周某某稱彭某某八字與家人不和,自己可以通過“畫符”為其消災,將其接到自己家中,對被害人彭某某實施猥褻后,三次與其發生性關系,致使其懷孕引產。
2021年4月,周某某同樣采取上述方式認識留守兒童許某某,獲取其生辰八字后,又稱自己可以通過“畫符”為其消災。當月13日,將許某某接到自己家中,對被害人許某某實施猥褻。
案發后,司法機關認為周某某通過網絡虛擬世界,利用編造的“道士”身份,以“算命”“施法消災”等手段哄騙涉世未深的未成年女學生,繼而實施奸淫、猥褻行為,給被害人心理上造成了難以抹去的陰影。
被侵害的兩名幼女均系農村留守兒童,更易受到犯罪侵害,周某某針對她們實施犯罪,后果更加嚴重。根據《關于依法懲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見》,周某某針對不滿十四周歲的農村留守兒童多次實施強奸、猥褻犯罪,并導致其中一名幼女懷孕引產,應依法從重處罰。
經審理,潼南區人民法院以被告人周某某犯強奸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七年,犯猥褻兒童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決定執行有期徒刑八年。
經辦法官庭后表示,針對此類問題,家長和學校要高度重視對未成年人,尤其是留守兒童的保護,要強化未成年人自我保護意識,重視對未成年人的性教育,防止落入圈套,身體受到侵害。
請假回家意外溺亡聯合調解消除矛盾
何某某就讀于黔江區某鄉鎮小學,父母在其出生后不久便外出打工,之后的生活起居都由年邁的爺爺奶奶照料。
2023年6月的一天中午,何某某因身體不適向學校請假外出看病,學校及時通知了何某某的爺爺奶奶。但由于當地學生大多是留守兒童,一直以來都是獨自上下學,于是何某某仍是獨自回家,在路上因意外溺水身亡。何某某的父母以學校為被告訴至黔江區人民法院濯水人民法庭,請求解決賠償事宜。
收到案件材料后,法庭工作人員邀請“天理良心調解室”駐站代表、平安辦、司法所的工作人員認真傾聽雙方當事人訴求后,決定采用“背對背”的調解方法。最終雙方就爭議事實和賠償金額達成一致,在現場出具人民調解協議書,雙方當事人簽字捺印,并申請司法確認。
經辦法官表示,對于留守兒童,社會、學校、家庭三方都有義務在職責范圍內,對每一個孩子的行蹤,不僅要做到“知去向、知同伴、知內容、知歸時”,而且要“有陪同、有監督、有防范、有送歸”,教育引導未成年人樹立安全意識,筑牢防范溺水的安全屏障,預防溺亡安全教育一刻也不能懈怠。
離婚夫妻爭相養女保障權益變更撫養
汪某某系安徽人,吳某某系重慶市云陽縣人,二人于2008年2月14日辦理結婚登記,婚后不久生育一女汪小某。2018年12月24日,汪某某與吳某某簽訂書面離婚協議并辦理離婚登記,離婚協議約定婚生女汪小某由汪某某撫養并負擔全部撫養費。
離婚后,汪小某一直跟隨吳某某在云陽生活、學習至今。汪某某與吳某某對汪小某的撫養問題一直爭論不休,汪某某多次表示要將汪小某帶回安徽生活,吳某某為避免女兒被汪某某帶走,多次讓汪小某請假、轉學,由此引發的各種問題已嚴重影響汪小某的生活和學習。
2024年,汪小某就讀高三,正值學習沖刺的關鍵時期,汪某某為使其有更好的學習教育環境,主動擱置爭議,于2024年4月向云陽縣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由吳某某直接撫養汪小某并負擔全部撫養費。在詢問汪小某本人真實意愿后,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則,不改變其現有生活環境,且優先保障受教育權,經云陽縣法院主持調解,雙方均同意汪小某由吳某某直接撫養并負擔全部撫養費。
經辦法官表示,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法律出于保障子女的健康成長考慮,允許離婚夫婦以協議或訴訟的方式變更與子女的撫養關系。在撫養過程中,不僅要給予生活保障,學習教育權利更應當保障。受教育權是一項基本人權受法律保護,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更不能因父母雙方的“爭奪”而受到影響,父母作為子女的監護人一定要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促進未成年人身心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