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持續加碼
“千鄉萬村馭風行動”籌備已久。2021年12月,國家能源局、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加快農村能源轉型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提出推動千村萬戶電力自發自用,利用農戶閑置土地和農房屋頂,建設分布式風電和光伏發電。此后,風電下鄉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在2022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國家能源局黨組書記、局長章建華提到,啟動實施“千鄉萬村馭風行動”。2022年6月,國家發改委等九部門印發《“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明確實施“千鄉萬村馭風行動”,大力推進鄉村風電開發。2024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明確要求,推動農村分布式新能源發展。
“千鄉萬村馭風行動”釋放出國家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推動綠色發展的強烈信號。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一行動將風電項目與農村地區緊密結合,探索形成新的投資建設模式和收益分配機制,為農村地區風電項目的未來發展打開廣闊空間。隨著全球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關注加深,清潔能源的需求將持續增長,農村地區風電項目將迎來更大的市場機遇。
多省積極推進
近年來,不僅國家頻頻出臺政策,地方政府也大力扶持農村地區風電建設。
“2025年到2030年作為穩步推廣階段,將因地制宜,積極穩妥,逐年推進,條件成熟一個實施一個。2030年后將進入全面發展階段,具備條件、項目成熟的行政村,能建盡建。”《通知》還提出積極開展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及配套電網建設,以及加強金融支持等多項措施。
與之類似,甘肅、山西、安徽也在近期宣布將開啟“千鄉萬村馭風行動”試點工作。以安徽為例,《安徽省風電鄉村振興工程總體方案》指出,全省2022年集體經濟經營收益20萬元以下村集體經濟組織(以下簡稱“低收入村”),按照每個村500千瓦標準配置鄉村振興風電項目建設規模,以縣為單位統一組織實施。
而山西省能源局等部門發布的《山西省馭風行動助力鄉村振興工程總體方案》,對鄉村振興風電項目開發規模做出了更為具體的要求,指出每個市不超過20萬千瓦,每個縣不超過5萬千瓦,每個行政村不超過2萬千瓦,全省規劃下達鄉村振興風電項目規模200萬千瓦左右,力爭2026年底建成。
在政策春風下,企業也積極布局農村風電項目。3月31日,華能通榆鄉村振興10萬千瓦風電項目全容量并網發電。華能鄉村振興項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清潔電能3.5億千瓦,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11.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8萬噸,節能減排效益顯著。
開辟風電發展新的增長極
“千鄉萬村馭風行動”如何影響風電行業,新增裝機潛力有多大?“我國農村地區風能資源豐富、分布廣泛。通過實施‘千鄉萬村馭風行動’,加快開發農村地區的風能資源,將為風電發展打開新的增長空間。”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說,目前全國約有59萬個行政村,假如選擇其中具備條件的10萬個村莊,在田間地頭、村前屋后、鄉間路等零散土地上安裝4臺5兆瓦機組,就可實現20億千瓦的風電裝機,發展潛力巨大。
政策支持鄉村風電發展,將有力推動風電就地開發利用,有利于開辟風電發展新的增長極。實施“千鄉萬村馭風行動”,不僅釋放出巨大的風電市場潛力,還明確電量電價以保障項目收益。《通知》提出,“千鄉萬村馭風行動”風電項目由電網企業實施保障性并網,以就近就地消納為主,上網電價按照并網當年新能源上網電價政策執行,鼓勵參與市場化交易,參與市場交易電量不參與輔助服務費用分攤。
“風電項目的收益水平,主要取決于上網電量和電價。”秦海巖表示,《通知》明確的上網電量和上網電價政策,賦予了風電項目收益確定性,給予市場穩定的預期,有助于增強投資者的信心。
挑戰尚存亟需探尋破解之法
據國家能源局數據,截至2024年3月底,全國風電累計并網容量達到4.57億千瓦,同比增長22%,其中陸上風電達到4.19億千瓦。隨著各省陸續因地制宜推出省級方案,業界普遍認為,此前陸上風電增速相對緩慢或幾乎停滯的省份有望借勢重啟開發,陸上風電市場或迎來更大增長空間。
前路寬廣,但挑戰同樣存在。與傳統集中式風電項目不同,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鄉村風能開發帶來更高要求。某風能專業機構人士就強調,在鄉村開發風電項目場景下,首先,倒塔、葉片折斷等事故絕不能發生,應更加注意風電設備存在的安全風險;其次,應盡可能控制風電機組噪聲和光影,降低到村民可接受的程度,確保其環境友好性;同時,農村基礎設施薄弱,并網配套有限,風電機組需要有更好的通用性。
除此以外,也有業內專家提醒,通常風電項目選址具有特殊性,對地形地質條件有一定的要求,還需避讓各類用地紅線,同時風電項目規模相對較大,建設周期較長,風電項目用地政策相對復雜,要充分推動鄉村風電項目開發,還需簡化理順各項用地相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