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新蕊 吳利龍
近視是指眼在調節放松的狀態下,平行光線經眼球屈光系統后聚焦在視網膜之前的一種疾病[1]。近年來,隨著中國現代化快速發展,人們用眼強度逐漸增大,近視呈現高發、低齡化趨勢。有數據表明,數十年來,近視在世界范圍內患病率不斷攀升,預計到21世紀中期將會有47.58億近視患者,占世界人口的一半左右,其中包括9億多的高度近視患者[2]。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中國近視患者高達6億,兒童青少年近視率位居世界第一[3]。近視已成為威脅人們身心健康的重大問題之一,受到了當今社會的普遍關注。目前,中醫藥防治近視的手段主要包括穴位按摩、耳穴壓豆、針灸、中藥內服等,這些方法都各自有其優缺點。其中,運用針灸干預近視較為普遍。鑒于此,本研究將對該領域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以探索該領域的研究歷程、現狀、熱點及趨勢,為今后進一步研究提供文獻依據和數據支持。
本研究以中國知網(CNKI)和Web of Science(WOS)為數據來源。通過檢索CNKI及WOS數據庫近視與阿托品研究的文獻,構建檢索式,CNKI檢索式為:主題=(近視+假性近視+真性近視+病理性近視+屈光不正+能近怯遠癥+近覷)AND(針刺+梅花針+撳針+灸法+三棱針+小針刀+水針+電針+眼針+耳針+腹針+浮針);WOS數據庫檢索式為:TS=(myopia or simple myopia or nearsightedness or pathologic myopia or pseudomyopia)AND TS=(Acupuncture)。檢索時間為2023年4月30日。納入的文獻類型為期刊文獻,刪除文獻類型為會議、報紙、圖書等重復及與本研究內容不相符的文獻。
將CNKI檢索的文獻結果通過Refwork格式導出,作為知識圖譜分析的數據來源;WOS數據庫將檢索的文獻以文本文檔的形式導出,再導入軟件進行數據轉化。本研究時間切片設置為1年,其余為默認值。使用CiteSpace 6.2.2繪制作者、機構、關鍵詞及聚類圖譜的繪制,分析國內外該領域的研究歷程、現狀、熱點及趨勢。
3.1 文獻納入總數本研究共檢索出CNKI文獻480篇,WOS核心集合文獻11篇。按照前述標準,剔除中文文獻171篇,英文文獻3篇。最終納入文獻中文文獻309篇,英文文獻8篇。
3.2 發文量情況通過 Citespace分析中英文發文量及英文文獻國家發文量情況并導出數據至 Excel繪制統計圖。本研究中文文獻納入309篇,英文文獻納入8篇。中文文獻發文總量大于英文文獻。國內關于針灸防治近視的文獻最早發表于1979年,是王美琳等[4]發表在哈爾濱醫藥的梅花針、砂粒壓穴矯治學生假性近視效果的初步觀察一文。此后年發文量呈逐漸上升趨勢,發文量在 1985年—1994年、2003年—2012年2個階段發展較為平穩,2013年—2022年上升最快。其中,2022年達到最高值為29篇。由于外文文獻量較少,在20世紀90年代,無學者在WOS發表相關英文文獻,直到2018年才有相關文獻發表,并且在2020年出現發文高峰,發表4篇文獻。總體上看,使用針灸防治近視相關領域文獻發表數量呈現上升趨勢。見圖1。

圖1 中英文發文量情況
3.3 作者合作情況中文作者發文量在 1~14篇,發文前5位的作者分別是畢宏生、陶曉雁、魏慧霞、吳建峰、任緒茹,可見以畢宏生、陶曉雁為代表的數個作者團隊,其中畢宏生團隊主要研究以單純針刺來治療兒童青少年近視,近期嘗試使用單純針刺聯合腹針治療近視,結果表明此種方法在改善近視兒童青少年的調節幅度及調節靈敏度方面優于對照組(框架眼鏡治療組)[5]。陶曉雁團隊主要研究使用不同針刺方法防治青少年近視。從共現圖譜可看出團隊內部之間連線較多,合作較為密切[6],但是團隊之外的合作較為薄弱。由于外文文獻量較少,未能形成共現網絡圖譜,這也顯示在此領域國際之間的合作較少。見圖2。

圖2 國內作者共現圖譜
3.4 機構間合作情況國內機構間跨省份合作相對缺乏。就機構發文量方面,國內發文量前5位的機構分別是山東中醫藥大學、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眼科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其中可以看出山東中醫藥大學及其附屬單位是目前國內發表該領域論文最多的團隊,他們之間的合作比其他單位更加緊密;國外發文最多的為成都中醫藥大學。國內發文機構較國外多,學校、醫院及研究所是該領域發文機構中的主要力量。見圖3、圖4。

圖3 國內研究機構共現圖譜

圖4 國外研究機構共現圖譜
3.5 針灸防治近視研究領域的主題分析
3.5.1 關鍵詞共現通過中文文獻關鍵詞共現分析,將詞義相同的關鍵詞進行合并,如把“針刺治療”“針刺療法”合并為“針刺”,去除“近視”“針灸”等初始關鍵詞,對前10位高頻關鍵詞進行統計。見表1。頻次最高的關鍵詞為“針刺”,出現98次。其中青少年是針灸防治近視這一研究中最受關注的受試對象,綜述及臨床觀察是這一領域發表較多的文章類型。英文文獻關鍵詞共現,排除初始檢索詞“acupuncture”,頻數前5位的關鍵詞見表2。頻次最高的是“prevalence”,說明研究者更關注控制近視患者的患病率。

表1 前10位高頻中文關鍵詞

表2 前5位高頻英文關鍵詞
3.5.2 關鍵詞聚類分析為了更深入直觀地發現該領域研究主題之間內在聯系,進行了關鍵詞聚類,使用對數似然率法(LLR)聚類方式命名,繪制關鍵詞聚類圖譜,圖中Modularity Q代表網絡的模塊度,Sihouette S表示輪廓值,Q>0.3代表網絡聚類結構顯著,S>0.5表明聚類效果更好[7]。本研究結果表明,中文Q為0.4896,S為0.8029,英文Q為0.7629,S為0.945,說明聚類顯著。結果顯示,中文關鍵詞聚類得到10個聚類標簽。見圖5。英文關鍵詞聚類得到3個聚類結果。見圖6。

圖5 中文關鍵詞聚類圖譜

圖6 英文關鍵詞聚類圖譜
3.5.3 突現詞分析突現詞指在某一時間內頻次突然增加的關鍵詞,代表著關注度及重要程度[7]。中文文獻突現詞分析結果見表3。因外文文獻數量較少未能找到突現詞。根據突現詞出現的強度,可見目前最新的研究主題主要以撳針防治近視為主。經CNKI搜索,得到20余篇關于撳針防治近視的文章,其中最早一篇文章是2006年王利華等[8]在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發表的撳針針刺耳穴治療青少年近視635例臨床分析一文,此研究證實使用撳針針刺耳穴治療青少年近視效果較好。此后無學者發表此領域相關文章,直到近幾年才有相關文章出現。

表3 突現強度前5位中文關鍵詞
撳針,是屬于針灸療法中的一種,以淺刺作為其主要行針方式。在中醫學中,針灸療法可用于防治各種疾病,是中醫藥的主要手段之一[9]。正如《靈樞·大惑論》[10]記載:“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而為之精”。《靈樞·邪氣臟腑病形》[10]云:“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氣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竅,其精陽氣上走于目而為睛”。說明眼正常的生理功能離不開通暢的經絡和精氣充盈的五臟。又如《靈樞·口問》[10]記載:“耳者宗脈之所系也”。耳廓雖小,但與全身經脈都有直接或間接的聯系;根據藏象理論,耳與五臟也有密切聯系,肝開竅于目,故刺激耳穴也對防治近視有作用。故留針的部位主要以眼周穴位及耳穴為主。此種療法是將針刺入皮膚的相應穴位并在該處留置一定時間,“靜以久留”[11],對局部穴位產生長時間刺激,達到疏通絡脈、調整臟腑功能,進而發揮防治眼病的作用。現代醫學認為撳針的主要作用機制是微弱而持久地刺激神經末梢感受器及中樞神經系統,改善機體反應性[12]。
鄒云云等[13]運用撳針聯合耳穴壓豆防治青少年低度近視,對照組不予任何處理,結果顯示撳針聯合耳穴壓豆在控制屈光度進展、延緩其眼軸增長方面優于對照組。劉伙生等[14]觀察經筋推拿手法聯合撳針治療青少年假性近視的臨床療效,對照組予消旋山莨菪堿滴眼液外用,結果表明治療組改善患者裸眼遠視力及屈光度優于對照組,且治療組遠期效果更明顯。對上述文獻的學習可知,撳針在近視防治方面均有滿意的療效,但目前,對于撳針防治近視的機制研究尚處于初級階段,今后還需擴大樣本量比較撳針和其他中醫療法的臨床療效,增加研究的深度和廣度。
通過對國內外發文量的統計分析,國內在針灸防治近視方面起步較早,發文量總體趨于穩定且呈逐步上升的趨勢;而國外,2018年前尚無學者在此平臺發表相關論文,2018年后發文量呈緩慢增長趨勢。在發文類型方面,中文文獻以臨床觀察類和綜述類文章居多,在生理機制方面的研究相對欠缺,未來需加強此方面的探討。
對國內外發文作者及機構間的可視化分析,發現國外學者的發文量相對國內學者的發文量來說,數量較少,但國內的學者、機構、高校之間合作相對欠缺,故需加強國內外的學術交流,增強國內不同機構、團隊及學者之間的合作,進一步拓寬研究的深度和廣度。
對關鍵詞及突現詞的分析,發現幾個現象:①“青少年”這一關鍵詞頻次較高,說明近年來近視在青少年人群中的發病率在不斷攀升,近視防控的形勢也愈加嚴峻。②撳針療法是針灸防治近視中的研究熱點,未來的研究在這個方面仍有較大的發展潛力。③針刺聯合其他中醫療法治療近視的研究近年來也逐漸成為熱點,以針刺與推拿結合為代表。
總而言之,本研究以文獻計量學方法為基礎,對針灸防治近視研究領域文獻繪制可視化圖譜,展示了該領域國內外主要研究力量的分布情況及該領域的研究歷程、現狀、熱點及趨勢,以期為今后該領域研究起到一定幫助作用。由于本研究僅采集CNKI和WOS數據庫的文獻,數據不夠全面,導致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若要使研究更加準確,后續研究可進一步增加檢索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