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酒類消費需求逐漸趨向多元化、理性化和個性化,酒類產業也更加注重酒文化的建設,酒文化正在成為中國酒業發展的新動能。近年來,紅川酒業以文化為立企之本、發展之基、品牌之源,以其過硬的品質、日漸擴大的品牌影響力和日益完善的企業文化及酒文化建設贏得市場青睞。紅川酒業在隴原這片熱土上,堅持以文化為根基、以時間釀美酒。
風土塑造文化本源
紅川酒業位于徽成盆地腹部、隴南市成縣東部的紅川鎮,門口有緩緩流淌的洛河,對面有巍然屹立的甸山。這里屬西秦嶺余脈徽成盆地、長江流域嘉陵江水系,氣候為南北過渡性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生態良好、土地肥沃。同時,這里年均氣溫11.9℃,年均降水量620毫米,無霜期210天,年日照時數可達1625小時,且境內有“一江三河”(犀牛江、東河、南河、洛河)以及雞峰山、西狹頌、泥功山、五仙山等,全縣森林覆蓋率達48.5%,被評為“甘肅最宜居的地方”之一,是鑲嵌在西北腹地的一顆璀璨明珠。憑著獨特的地理環境、風土人情和代代相傳日益精進的釀酒技藝,紅川酒在隴酒中處于領先地位。
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紅川鎮的先民在此耕種勞作,繁衍生息,農耕歷史悠久。得天獨厚的溫潤氣候、不可多得的產區優勢、依山傍水的小盆地地理環境和風土人情,打造了紅川酒綿、甜、凈、爽、醇的獨特風格,成就了其糧香突出、窖香濃郁、曲香純正、陳香舒適的口感優勢,也成為紅川酒文化特色的底蘊和本源。
品牌書寫文化內涵
品牌是企業文化的集中體現。在紅川酒業的發展之路上,最知名的莫過于在“因為純糧,所以自信”基礎上衍生出的“七大自信”,即產區自信、文化自信、歷史自信、品質自信、品牌自信、營銷自信和發展自信。這“七大自信”是紅川酒業自2008年改制到現在,依托中華老字號的品牌優勢快速崛起并逐步走向全國的總結和見證。
品牌建設非一朝一夕之功,是久久為功、長期積累的過程。紅川酒業全品系的產品優勢全方位展示了紅川酒的文化和品質。在品質得到有力保障的前提下,紅川酒業深度挖掘品牌優勢、增加品牌厚度。通過不斷更新產品提升品牌高度,紅川酒業現有“成州”“紅川”兩大品牌,并擁有六十余款產品。其中,有“錦繡隴南”“金成州”等王牌產品和“經典成州”“飛天成州”“紅川特曲”等明星產品,還有發展迅速的金紅川系列、青山錦繡、綠水錦繡等后起之秀,以及65度“成州原漿”“紅川小鎮”等特色產品。價格涵蓋高、中、低檔,可滿足所有場景需求,久經市場考驗,深受消費者喜愛。
如今,紅川酒業已從一個地方性的品牌、區域性的酒企成長為隴酒十大品牌、甘肅民營企業納稅10強、甘肅民營企業營收50強、中國白酒生產企業100強、中國白酒品牌價值200強。雖然紅川酒業的文化建設和影響力還在不斷擴大,但其并沒有將品牌和文化的輻射力囿于自身,而是將自身的文化建設和發展投身隴酒產業發展中,把助力“隴酒百億目標”實現作為企業發展目標之一,不斷豐富隴酒文化內涵,助推隴酒產業高質量發展。
歷史注解文化底蘊
悠久的歷史是紅川酒業擁有文化自信的底氣,也是紅川酒文化不斷更新發展的底蘊。而傳承千年的,還有延續至今的釀造技藝。
紅川酒的釀造技法源自元代的“春和涌”燒坊,并吸收了四大名酒釀造工藝之精粹,取長補短,兼容并蓄,一章一法、遵從古訓,一招一式、恪守傳統。紅川酒的釀造從剝窖、起窖、拌糧、上甑、攤晾、下曲到入窖都注重純手工技藝。這種傳承也使得紅川酒在200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組織的“中華老字號”評選工程中,以悠久的釀酒史成為全國首批入選的35家白酒企業之一。其釀造技藝于2017年10月被甘肅省政府列入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在精妙的釀酒工藝中,時間和傳承是一件隱秘的工具。在不斷引進現代先進設備的過程中,紅川酒始終不忘純手工釀造工藝,持續加強對純手工技藝的保護工作。一路走來,紅川酒收獲了綠色健康成就獎、青酌獎、青云獎、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綠色食品等榮譽。其口口相傳的口碑和優良的產品品質,不僅為其在全國市場上取得了一席之地,也為保護和發揚釀造技藝提供了極大的有利條件。
如今,紅川酒業正努力建設集“產銷、文旅、科普、體驗”于一體的大景區式酒業生態園。這無疑是紅川酒立足文化底蘊,探索技術創新,打造共享科創生態,以極致的產品質量鑄造品牌之魂的有力之舉。
美酒醇香,傳承千年。紅川酒的千年文化傳承,猶如其酒本身,層次極為豐富。這緣于每一位紅川人善于調兌新與舊,時間與自然,繼承與發揚……未來,紅川酒將始終不忘“踏實做人,認真做事”的初心,始終堅守“純糧釀造,質贏天下”的匠心,不斷堅定文化自信,積聚磅礴文化勢能,打造文化名酒典范,在促進隴酒高質量發展的路上書寫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