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的關注度不斷提高,生態旅游作為一種既能滿足人們對自然景觀的欣賞需求,又能促進生態保護的旅游方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岷縣雙燕自然保護區作為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生態景觀,為生態旅游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然而,在岷縣雙燕自然保護區進行生態旅游開發的同時,也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和挑戰,如生態破壞、環境污染、游客管理不到位等。因此,如何實現岷縣雙燕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的合理開發與科學管理,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岷縣雙燕省級自然保護區于2002年經甘肅省政府批準建立(甘政函[2002]5號),是森林生態類保護區,轄馬塢、鎖龍、閭井、麻子川、秦許、寺溝六個鄉鎮。總面積64000公頃,其中核心區17500公頃,緩沖區22300公頃,實驗區24200公頃。保護區以云杉、秦嶺冷杉、岷江柏木、樺類、華山松等天然林為主,森林覆蓋率52.2%。保護區分為馬沿、馬燁、間井3個地理上互不相連的小區。迭藏河、間井河、燕子河橫貫保護區,形成了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地質地貌。區內有著名的喜馬拉雅山和燕山運動時形成的古斷層;野生動植物種類非常繁多,有銀露梅、鹿角蕨、冬蟲夏草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8種,同時還有100多種藥用植物。境內還生存著綠尾虹雉、云豹、巖羊、蘇門羚、藍馬雞、馬鹿等14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是天然的綠色“基因庫”。保護好這片綠地,大大地改善了野生動植物的生存環境,對岷縣國民經濟發展和人居環境產生深遠影響。
一、岷縣雙燕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開發的重要性
(一)經濟發展層面
1.帶動地方經濟增長
生態旅游開發能吸引大量游客,刺激當地交通、餐飲、住宿、購物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例如,增加當地酒店、民宿的入住率,提升餐飲場所的營業額,為當地居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經濟收入。推動特色農產品和手工藝品的銷售。岷縣有許多獨特的農產品和手工藝品,如岷歸等道地中藥材、岷縣手工刺繡等,生態旅游可以為這些產品提供展示和銷售的平臺,增加當地農民和手工藝人的增收。
2.促進基礎設施建設
為了滿足游客的需求,需要加強自然保護區周邊的基礎設施建設,如道路、停車場、公共廁所、指示牌等。這些基礎設施的完善不僅方便了游客,也提高了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
(二)生態保護層面
1.增強生態保護意識
游客在雙燕自然保護區參與生態旅游活動,能夠親身體驗大自然的美麗和神奇,了解生態保護的重要性。通過導游講解、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可以向游客傳播生態保護知識,提高游客的環保意識。當地居民也會因為生態旅游的發展而更加重視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積極參與生態保護工作。
2.為生態保護提供資金支持
生態旅游的收入可以用于自然保護區的生態保護和管理工作。例如,開展生態修復項目、加強資源監測、進行科研活動等,確保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三)文化傳承層面
1.弘揚地方文化
岷縣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如岷縣花兒、巴當舞、鎖龍“青苗會”、馬塢“九曲八卦燈會”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生態旅游可以將自然景觀與地方文化相結合,讓游客在欣賞自然風光的同時,了解和體驗當地的文化特色,促進地方文化的傳承和弘揚。通過舉辦文化活動、展示民俗風情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游客關注和參與,提升地方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2.促進文化交流
生態旅游吸引了來自不同地區的游客,他們帶來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觀念。這種文化交流可以豐富當地居民的視野,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和融合。同時,也為當地文化的創新和發展提供了機遇,推動地方文化在傳承中不斷創新和發展。
二、岷縣雙燕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開發與管理面臨的問題
(一)生態保護與旅游開發的矛盾
開發過度:若在生態旅游開發中缺乏科學規劃與合理布局,可能出現過度開發旅游資源的情況。比如,為建設更多旅游設施而過度占用土地,可能破壞保護區內的植被和動物棲息地,影響生態平衡。
游客行為影響生態:大量游客進入保護區,若管理不善,游客的一些不文明行為,如隨意踐踏植被、采摘花草、驚擾野生動物等,會對保護區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管理體制不完善:存在多頭管理或職責不清的問題,導致在生態旅游開發與管理過程中,各部門之間協調困難,難以形成有效的管理合力。例如,在資源保護、旅游開發、游客管理等方面,不同部門可能有不同的目標和利益訴求,影響工作效率和管理效果。
管理力度不夠:對保護區內的違法違規行為,如非法建設、偷獵盜采等,打擊力度不足,難以形成有效的震懾。部分工作人員可能由于專業素養或責任心不夠,在日常管理中存在漏洞,不能及時發現和處理問題。
(二)旅游產品與服務質量有待提升
旅游產品單一:目前的生態旅游產品較為單調,主要以觀光游覽為主,缺乏深度體驗和參與性項目,難以滿足游客多樣化需求,也不利于游客深入了解保護區的生態價值和文化內涵。
服務質量不高:保護區周邊的旅游配套設施,如交通、餐飲、住宿等,存在數量不足、質量參差不齊的情況。旅游服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服務意識也有待提高,影響游客的旅游體驗。
(三)村社參與和利益分配問題
村社參與度低:當地村社區居民沒有充分參與到生態旅游的開發與管理中來,缺乏表達自身意見和訴求的渠道,導致他們對生態旅游的發展缺乏認同感和積極性。
利益分配不均:在生態旅游開發中,若利益分配機制不合理,可能導致當地村社不能公平地分享旅游發展帶來的經濟收益,從而引發社區與旅游開發者之間的矛盾,也不利于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四)環境教育與宣傳不足
環境教育缺失:對游客的環境教育工作不到位,很多游客在進人保護區旅游時,缺乏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正確認識和必要知識,不能自覺遵守保護區的規定和要求,增加了生態保護的難度。
宣傳力度不夠:保護區的生態旅游資源和特色沒有得到充分的宣傳推廣,外界對其了解有限,影響了生態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不利于吸引更多的社會關注和資源支持來促進保護區的生態保護和旅游發展。
三、岷縣雙燕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開發與管理對策
(一)科學規劃,合理開發
岷縣雙燕自然保護區在進行生態旅游開發時,應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明確開發的范圍、規模和強度,確保生態旅游的開發與岷縣雙燕自然保護區的生態保護相協調。同時,要加強對旅游資源的評估和監測,合理開發旅游資源,避免過度開發和破壞生態環境。
(二)完善管理體制,加強管理力度
岷縣雙燕自然保護區應建立健全管理體制,明確管理職責,加強管理力度。要加強對岷縣雙燕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和管理,嚴格控制游客數量,加強對游客的管理和教育,提高游客的環保意識。同時,要加強對旅游企業的監管,規范旅游企業的經營行為,確保旅游活動的環保眭和可持續性。
(三)加強游客引導,提高游客素質
岷縣雙燕自然保護區應加強對游客的引導,制定旅游管理規定,明確游客的行為規范。要加強對游客的教育和引導,提高游客的環保意識和文明素質。同時,要加強對游客的監督和管理,對不文明行為進行處罰,確保游客的行為符合生態保護的要求。
(四)豐富旅游產品,提高旅游服務質量
岷縣雙燕自然保護區應根據自身的資源特點和市場需求,開發豐富多樣的旅游產品,滿足游客的多樣化需求。要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旅游服務質量,為游客提供舒適、便捷的旅游環境。同時,要加強旅游宣傳和推廣,提高岷縣雙燕自然保護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旅游。
岷縣雙燕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的開發與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通過科學規劃、合理開發、完善管理、加強游客管理和豐富旅游產品等措施,才能實現岷縣雙燕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促進生態保護與旅游發展的良性互動。在未來的發展中,要不斷探索和創新岷縣雙燕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開發與管理的模式和方法,為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發展和提高公眾環保意識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