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征 葉競潔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共產黨百年紅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有效性研究”(21VSZ0 17);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研究生創新實踐項目“基于戰略坐標圖的共同富裕研究熱點分析”(YB2023YC047)。
作者簡介:李征,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葉競潔,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摘 要:共同富裕是一個內涵淹博、輻射寬闊的理論和實踐話題,既需要宏觀辨識,也需要微觀探析,厘清共同富裕領域的研究現狀,有助于更好了解其特征和研究趨勢。以中國知網(CNKI)中的1844篇共同富裕領域的期刊文獻為數據來源,運用Bicomb和SPSS軟件從發文量統計、高頻關鍵詞共現、聚類等方面進行現狀分析,并繪制戰略坐標圖直觀展示各類團的發展趨勢。研究發現:收入分配制度、高質量發展、社會主義等關鍵詞的頻次位居前列,受到較多的關注;“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社會主義本質”等類團是當前共同富裕領域較為成熟的研究熱點。在未來的研究中,應加強對共同富裕領域核心問題的研究,深入挖掘戰略坐標中的潛在型區域,并注重實證研究與案例分析。
關鍵詞:共同富裕;共詞聚類分析;戰略坐標圖;研究熱點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7544(2024)01-0035-10
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體現。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特征和本質要求[1],進一步豐富了共同富裕的內涵。“現在,已經到了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2],要深刻把握共同富裕這個內涵淹博、輻射寬闊的理論和實踐話題,既需要宏觀辨識,也需要微觀探析。現有的共同富裕相關研究通常是從理論和實踐的角度進行定性分析,而使用文獻計量方法進行熱點分析的研究并不多見。本研究將戰略坐標圖與共詞分析、聚類分析相結合,繪制出共同富裕研究領域的戰略坐標圖,直觀地展示各類團內部和類團間的聯系,并剖析熱點前沿與核心主題,發掘亟待深耕的主題,為進一步深化共同富裕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提供有效參考和借鑒。
一、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與發文量統計
1.數據來源
本研究選擇中國知網(CNKI)中的北大核心和CSSCI作為期刊的來源類別。由于共同富裕已經是一個明確、成熟的政治經濟術語,為了精確查找到共同富裕研究領域的相關文獻,設定檢索條件為:篇名含“共同富裕+共富”,主題和關鍵詞含“共同富裕”,時間范圍為1992—2023年,共檢索到學術期刊文獻2084篇。通過初步瀏覽文獻摘要,剔除與研究主題相關度低的樣本,并去除會議通知、人物專訪、書評等非學術文獻,最終得到1844篇文獻作為研究對象。
2.發文量統計
相關領域發文量的時序變化可以從數量上反映該領域的總體發展情況。對共同富裕領域的年度發文量進行統計,可以清楚地看出該領域的發展趨勢,如圖1所示。1992—2020年發文量相對平穩,平均每年18篇。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的遠景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發表重要講話,研究扎實促進共同富裕問題,隨著黨和國家不斷把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學界對此也給予了強烈關注。從2021年起,發文量陡增,在2022年高達940篇。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和本質要求之一,并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寫入黨章,這為學界深化共同富裕的內涵特征和實踐路徑研究提供了理論指引。結合黨的二十大精神和新發展階段的歷史方位,預估今后一段時間共同富裕仍是熱議話題。
(二)研究方法與工具
1.共詞分析法
共詞分析(Co-word Analysis)是一種內容分析法,通過分析詞對的共同出現情況,來確定該研究領域中各主題間的關系,通常認為詞對在同一篇文獻中出現的次數越多,則兩個主題的關系越緊密。[3]本研究對高頻關鍵詞進行共現分析,統計詞對在一篇文獻中同時出現的次數,構建關鍵詞共現矩陣,并繪制高頻關鍵詞共現網絡圖,來分析詞間的共現關系和共現強度。
2.聚類分析法
聚類分析(Cluster Analysis)是把研究對象按相似程度進行歸類的過程,在共詞分析基礎上,通過計算關鍵詞間的距離或相關系數將其分為多個聚類,同一聚類中的成員具有較高相似性,而不同聚類中的成員差異性較大。本研究利用SPSS的系統聚類法對高頻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
3.戰略坐標分析法
戰略坐標(Strategic Diagram)最早是由Law[4]等人在1988年提出的,是在共詞分析和聚類的基礎上繪制而成的二維平面圖,其構建指標有中心度和密度、內聯度和外聯度、新穎度和關注度等。本研究以向心度為X軸,表示類團間相互影響的程度,以密度為Y軸,表示類團內部的聯系緊密程度[5],繪制共同富裕研究領域的戰略坐標圖,描述各類團的內部聯系程度和外部相互影響的情況。
4.研究工具
本研究利用書目共現分析系統(Bicomb軟件)提取研究文獻的高頻關鍵詞,構建詞篇矩陣和共現矩陣,通過Ucinet軟件的Netdraw功能繪制高頻關鍵詞的共現網絡圖進行可視化分析。運用SPSS軟件導入詞篇矩陣,選取系統聚類方法得到譜系圖,再進行聚類結果分析。計算每一類團中各關鍵詞的粘合力以及不同類團的向心度和密度,繪制出戰略坐標圖,描述各聚類內部聯系和聚類間的相互影響。
二、研究分析
(一)關鍵詞共現分析
1.提取高頻關鍵詞
將篩選后的1844篇文獻以Notefirst格式從中國知網導出,通過Bicomb軟件提取關鍵詞,為避免泛義關鍵詞與命名不規范的關鍵詞影響分析結果,將與研究主題無關的詞剔除,并將含義相近的詞進行合并,最終得到2958個關鍵詞用于頻次統計分析。
高頻關鍵詞閾值的選擇會直接影響共詞分析和聚類效果,目前學界高頻詞閾值計算方法有多種,包括自主確定法、高低頻詞分界公式、H指數、G指數等。經過綜合比較,本研究采用自主確定法,選取了頻次≥8的77個高頻關鍵詞,如表1所示。這77個高頻關鍵詞的總頻次為3816,占所有關鍵詞總頻次的49.49%,基本能夠代表共同富裕領域的研究熱點。通過詞頻排序,可以看到共同富裕研究領域的學者們對“收入分配制度”“高質量發展”“社會主義”“鄉村振興”等方面有較高的關注度。
2.構建高頻關鍵詞共現矩陣
高頻關鍵詞可以揭示共同富裕領域的研究熱點,但不能直接看出關鍵詞間的關聯。因此本研究利用Bicomb軟件對高頻關鍵詞進行共現分析,生成了77×1844的詞篇矩陣和77×77共現矩陣,如表2和表3所示。詞篇矩陣中的“1”表示其對應的關鍵詞在此文獻中有出現,“0”表示沒有出現。共現矩陣以對角線為對稱軸,對角線的數字表示其對應關鍵詞的頻次,非對角線的數字表示其對應的兩個關鍵詞在一篇文獻中同時出現的次數,例如“共同富裕”和“收入分配制度”在選取的1844篇文獻中同時出現了111次,共現次數較多,說明這兩個方面是研究的重點。
共現矩陣是從數據上反映關鍵詞的共現關系和強度,為了更直觀地顯示詞間的共現情況,將上述高頻關鍵詞共現矩陣導入Ucinet軟件進行數據轉化,然后借助Netdraw功能繪制了圖2中的高頻關鍵詞的共現網絡圖,以便進行可視化分析。共現網絡圖可以反映詞間的聯系強弱,從圖中可以看出,“共同富裕”處于中心位置,與其他關鍵詞都有著較強的共現關系,“共享”“高質量發展”“中國式現代化”“收入差距”“社會主義本質”“貧富差距”“新發展階段”等詞與“共同富裕”連線較多,并環繞在其四周,表明共同富裕與這些關鍵詞所代表主題密切相關。
(二)聚類分析
在SPSS軟件中導入詞篇矩陣,運用系統聚類分析,把用不同聚類方法得到的圖譜進行對比,發現組內聯接結合Ochiai系數效果較好,據此得到聚類譜系圖,將77個高頻關鍵詞劃分為11個類團,如表4所示。由于系統聚類無法識別類團中的中心詞,為準確給每個聚類命名,本研究引入粘合力指標,用以衡量類團中各關鍵詞對聚類成團的貢獻度[6],即計算每個詞與該類團其余關鍵詞的平均共現頻次,其中粘合力最大的詞為中心詞。
粘合力計算公式為:
N(A■)=■×■F■
N(A■)表示關鍵詞A■的粘合力,n為聚類K中關鍵詞的個數,F■表示A■和Aj的共現頻次。表4中聚類成員的第一個關鍵詞為中心詞,括號內數字代表其粘合力,結合中心詞和類團其余詞的語義給聚類命名。這種確定聚類名稱的方法結合了定量和定性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主觀命名的誤差。
(三)戰略坐標分析
1.計算向心度和密度
在高頻關鍵詞聚類和共現矩陣的基礎上,以各類團的向心度和密度為衡量指標來繪制戰略坐標圖。類團中的關鍵詞與該類團其余關鍵詞的共現次數和的平均值為密度,與其余類團中關鍵詞共現次數和的平均值為向心度[7],再分別與所有類團的向心度和密度的平均值相減,得到的數值便是X值和Y值,正值表示該類團向心度或密度較高,反之較低,如表5所示。
2.繪制戰略坐標圖
以向心度為X軸,密度為Y軸,根據各類團的坐標值繪制共同富裕研究領域的戰略坐標圖,如圖3所示,坐標圖的分布情況可以形象地反映各類團在共同富裕研究領域的成熟度和所處的發展地位。沿X軸向右,向心度越大的類團和其他類團關聯越大,類團間相互影響程度較高,在共同富裕領域趨于核心地位;沿Y軸向上,密度越大的類團其內部聯系越緊密,在共同富裕研究領域發展較為成熟。
3.戰略坐標圖結果分析
在戰略坐標圖中,11個聚類中有2個位于第一象限、2個位于第二象限、5個位于第三象限、2個位于第四象限,每個象限都反映了共同富裕研究領域各類團的發展情況。
第一象限,核心研究主題。位于第一象限的有類團6和10,即“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和“社會主義本質”。這兩個類團的密度和向心度都較高,說明其不僅內部之間聯系較為緊密、發展成熟,還與外部其他類團關聯較多,是共同富裕領域的核心和熱點研究主題,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譬如高質量發展、中國式現代化、社會主義本質、收入差距等,與諸多其它詞都能搭配在同一篇文獻中出現,構成其他研究主題,說明這些詞在該領域占有重要地位,具有較高的學科交叉性,從而發展穩定、不易消失。“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具有最高的密度和向心度,處于最核心、最重要的地位,說明其內部發展成熟度較高,是一個較為系統的研究主題。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而高質量發展是共同富裕的基礎和路徑,“解決好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也就實現了共同富裕”[8],因此該類團的研究內容一直吸引著眾多學者關注,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
第二象限,獨立研究主題。位于第二象限的有類團4和5,即“共同富裕的理論淵源”和“共享發展”。這兩個類團的密度都較高,而向心度較低,這表明其內部的關鍵詞聯系緊密、發展成熟,但與其他類團聯系較弱,處于非核心地位,屬于相對獨立的研究主題。一方面,這些聚類穩定性較強,不易被拆散。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目標,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有著深厚的文化根基與思想淵源,學界長期以來都青睞于探析共同富裕源流。共享是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新發展理念之一,共同富裕戰略目標是推動全體人民共享現代化成果的重要載體[9],二者內涵相似但不同,共享作為推動共同富裕的理念引領,也是學界熱議的話題。另一方面,這些類團的外部鏈接較弱,缺少交叉主題探索,并且在該領域表現不夠活躍,無法與支撐共同富裕領域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社會主義本質、收入差距等主題的研究相比較,很可能導致發展到一定規模后,由于得不到質的提升或研究學者減少而被邊緣化。
第三象限,邊緣研究主題。位于第三象限的有類團2、3、7、8和9,即“低收入群體的民生保障”“鄉村振興及脫貧攻堅”“邏輯理路”“城鄉區域差異”“相對貧困治理”。這些類團的密度和向心度都較低,說明其內部較為松散,發展不成熟,且與其他主題關聯較少,處于研究邊緣型區域。從研究內容看,聚焦在農村、貧困、社會政策,這里面有以前是研究熱點,但由于時代發展和戰略變化退出了研究主流的主題,例如脫貧攻堅、民族地區;也有一直以來受到關注度都不高的主題,例如低收入群體、個人所得稅,此類研究還有待深化。同時,該象限也涌現出一些新興研究主題。絕對貧困消除后還有相對貧困亟待治理、職業教育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了堅實人力資本支撐、數字普惠金融極大促進了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這些主題的熱度和關注度在逐漸提升,可以作為共同富裕領域新的發展方向。
第四象限,潛力研究主題。位于第四象限的有類團1和11,即“促進公平正義的收入分配”和“基本經濟制度下的先富帶后富”。這兩個類團的密度低,內部結構松散,但有著較高的向心度,即與其他類團聯系緊密,因此具有一定發展潛力。基本經濟制度是共同富裕的根本制度保障,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可以激發社會市場主體的創造力與活力。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義和劫富救貧,歸根結底要靠內因,要鼓勵勤勞致富、創新致富,“強調先富帶后富、幫后富,重點鼓勵辛勤勞動、合法經營、敢于創業的致富帶頭人”[10]。此外,“共同”關乎的是構建現代化國家的公平正義,因此不僅要在高質量發展中做大“蛋糕”,更要高水平地分好“蛋糕”,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就是共同富裕的調節器,可以保障分配過程和結果的公平。實現共同富裕,必須把基本經濟制度的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因此這些類團受到廣泛的關注,外部鏈接比較緊密。而相比于從公平正義和體制機制的角度進行探討,學界更多關注如何筑牢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所以這些類團內部聯系不夠緊密,不能很好地自成一體,后期可能會被分解為多個研究主題,其包含的關鍵詞也易游離到與其聯系緊密的其他類團中。
三、研究結論
(一)持續加強共同富裕領域核心問題的研究
“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和“社會主義本質”是共同富裕研究的熱點與核心內容,也是未來一段時間的研究方向。這兩個類團中的關鍵詞在1844篇文獻中平均出現的頻次分別為157和32,位列前茅,包括高質量發展、中國式現代化、數字經濟、全面小康、人的全面發展、以人民為中心、收入差距、生產力等詞。“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11]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發展階段,首要關注的仍然是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來夯實物質基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增進民生福祉,縮小發展差距,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宏偉目標扎實邁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我們對如何解決貧困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對如何走向共同富裕還有待深入探索。因此要持續關注這類問題的理論和實踐研究,保住其核心地位,在研究上要做到“深”與“廣”,即要思考得更全面、更深入,使其內部更穩定、成熟。還要注重學科的交叉聯系,加強與第二象限中獨立研究主題的融合,這樣不僅能提升獨立主題的外部鏈接和活躍性,還能拓寬自身研究視野、尋找新的創新點,從而形成更廣泛的研究。
(二)戰略坐標中潛在型區域的研究有待挖掘
潛在型區域的研究主題重要但尚未得到充分關注。該區域類團中的關鍵詞多而分散,包括效率、公平、收入分配制度、三次分配、公平正義、社會主義、部分人先富、公有制、市場經濟、先富帶后富等內容。這些類團未來可能有兩種發展方向:一是隨著關注的學者越來越多,相關研究系統化、成熟化,此類研究主題從第四象限移動到第一象限,成為共同富裕研究領域的核心內容;二是受到的關注持續減少、與其他主題的聯系淡化,從而移動到第三象限,成為邊緣研究主題。從戰略坐標圖可以看出,位于第四象限的類團本就處于分界線附近,如果繼續被漠視,那么很可能成為被邊緣化的內容。由于該區域的研究內容較為分散,可能跨越多個學科領域,易分裂分化,后續研究要注意提高主題的一致性,深入了解研究對象的內在機制和規律,使類團結構更加穩定和系統,從而促使此類研究趨于成熟。
(三)實證研究與案例分析有待加強
從高頻關鍵詞的分布領域來看,學界的研究大多傾向于從理論和定性的角度探討共同富裕的理論內涵、制約因素、路徑選擇等,缺少基于現實和數據的實證研究和案例分析。未來可以采用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統計學等多種學科的方法,通過對共同富裕指標體系中的生產力指標、發展機會指標、發展保障指標、收入差距指標、人民福利指標等量化指標[12]的宏觀或微觀數據進行實證分析,以便定量、客觀地評估共同富裕的進展。或者選擇有代表性的地區、行業或社群,對其展開深入探究,例如對民族地區的發展情況、某些行業內部的收入分配情況進行考察,通過案例分析來評估推動共同富裕的相關政策的實施效果,以期為“制定促進共同富裕行動綱要,提出制定科學可行、符合國情的指標體系和考核評估辦法”[13]提供一定參考價值。
四、結語
共同富裕是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然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本研究對共同富裕領域的研究主題和熱點進行探討,分析其在整個研究領域的地位或特征,可以拓寬學界研究思路,并為共同富裕的路徑選擇、政策制定和制度創新提供一定理論支持。需要注意的是,共同富裕11個聚類在戰略坐標圖中的位置并不固定,隨著研究的深入與拓展,新的主題衍生、邊緣主題消失,聚類結果、向心度和密度都可能會改變,進而導致戰略坐標圖重構。同時,本研究也具有一定局限,在選取高頻關鍵詞、合并同義詞時帶有主觀性,可能會影響聚類的精確度,需要在后續研究中進一步改進。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3]鐘偉金,李佳.共詞分析法研究(一)——共詞分析的過程與方式[J].情報雜志,2008,(5).
[4]Law J,Bauin S, Courtial J P, etal. Policy and the mapping of scientific change: A co-word analysis of research into environmental acidification[J]. Scientometrics,1988,(14).
[5]楊穎,崔雷.基于共詞分析的學科結構可視化表達方法的探討[J].現代情報,2011,(1).
[6]鐘偉金,李佳.共詞分析法研究(二)——類團分析[J].情報雜志,2008.(6).
[7]李永忠,陳靜,謝隆騰.共詞分析法中戰略坐標圖的改進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9,(1).
[8]陳燕.中國共產黨的共同富裕:理論演進與實現路徑[J].科學社會主義,2021,(3).
[9]李冉,陳海若.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共同富裕的歷史演進及其前景[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3,(2).
[10][13]習近平.扎實推進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
[11]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2]胡鞍鋼,周紹杰,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編.2035中國:共建共同富裕社會[M].北京:東方出版社,2022.
Analysis of Research Hotspots on Common Prosperity Based on Strategic Coordinate Maps
Li Zheng Ye Jingjie
Abstract: Common prosperity is 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topic with broad connotation and broad radiation. It requires both macro identification and micro analysis to clarify the research status in the field of common prosperity, which is helpful to better underst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research trends. Taking 1844 journal articles in the field of common prosperity in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Network(CNKI) as the data source, this paper uses Bicomb and SPSS software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publication volume statistics, high-frequency keyword co-occurrence, clustering and other aspects, and draws strategic coordinate maps to visually show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various group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frequency of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socialism is at the top and receives more atten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romotes common prosperity” and “essence of Socialism” are the mature research hotspots in the field of common prosperity. In the future research,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the core issues in the field of common prosperity, deeply explore the potential areas in the strategic coordinate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empirical research and case analysis.
Key words:? Common prosperity; Co-word cluster analysis; Strategic coordinate map; Research hotspot
責任編輯:嚴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