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萌,李 婷
(寧夏水文水資源監測預警中心,寧夏 銀川 750011)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飲水安全事關國計民生,做好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工作,確保人民群眾飲用水安全,是全面落實“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的重要體現,也是新時期深入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在水資源不足或分布不均的地區,城市單一的供水水源,增加了城市供水的脆弱性,為應對水資源短缺問題,統籌協調區域用水需求,優化水資源配置,通過水資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實現區域間多水源聯合調配供水,構成多水源聯合供水格局[1],是水量保障的有效途徑,也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結合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水資源短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基本特點,以固原市為例,在系統分析區域各水源情況的基礎上,建立了多水源聯合調配供水模式,為區域城鄉居民飲水安全提供技術依據。
固原市位于寧夏南部山區,總面積1.13 萬km2,下轄一區四縣,分別為原州區、西吉縣、隆德縣、涇源縣、彭陽縣,根據《關于印發全區縣級以上水源地名錄的通知》寧環水體發〔2018〕74 號文件通知,固原市現有縣級以上城市飲用水水源地11 個,其中地下水水源地3 個,地表水水源地8 個,基本情況見表1。
按照國家關于推進城市多水源保障體系建設和超采區治理要求,寧夏積極推動新時期城鄉用水方式轉變,科學謀劃實施了黃河水替代水源工程,固原市主要供水工程基本情況,見表2。

表2 固原市主要供水工程基本情況表
多水源聯合調配方法整體思路為:區域水源分析—多水源優化配置—確定可調水量—構建多水源聯合調配方案。聯合調配供水方案由區域內聯合調配單元組成[2],調配單元根據縣(區)等來劃分,多水源調配方案將對每一個獨立的子系統進行水資源調配,最大限度地優化供水效益,通過多水源空間優化配置[3-4],以實現對流域或區域經濟社會用水需求的均衡供水保障。
水源聯調情形分為突發性水源污染和極端干旱取水量不足兩種情形:
(1)極端干旱期風險:將極端干旱應急備用供水風險期按60 天規劃。
(2)突發水源污染事件風險期:根據《城市供水應急和備用水源工程技術標準》(CJJT 282-2019),突發性水源污染事件的風險期為5 天~10 天。地級市、一般縣(區)應急備用供水風險期分別按照10 天、7 天考慮。
2.2.1 水量標準
水源風險期供水壓縮比應根據氣候條件、水源條件、城市性質和規模、產業結構、居民生活水平等因素確定,水量按下式計算:
式中:Q為應急水量,m3;q為城市平均日用水量,m3/d;k為風險期用水壓縮比例,%;t為持續時間,d。
水源風險期供水量不同類別用水的供水壓縮比見表3。

表3 寧夏應急備用供水情況下不同類別用水的供水壓縮比
2.2.2 水質標準
應急聯調水源為地表水時,水質應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中Ⅲ類及以上標準限值要求。聯調水源為地下水時,水質應滿足《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2017)中Ⅲ類及以上標準限值要求。由于地下水水質穩定,結合寧夏地下水水質實際情況,多水源應急聯調水源為地下水時,水質類別放寬至Ⅳ類。
2.3.1 固原市原州區多水源聯合調配方案
主水源:涇河水源,中莊水庫;應急備用水源:清水河源頭水源,賀家灣水庫、海子峽水庫;地下水源,彭堡水源地;應急聯調水源:黃河水源,清水河流域城鄉供水工程。多水源聯合保障示意圖,見圖1。

圖1 原州區城市多水源聯合保障示意圖
2.3.2 西吉縣多水源聯合調配方案如下
主水源:涇河水源,中莊水庫;應急備用水源:地下水源,沙崗子水源地;應急聯調水源:黃河水源,清水河流域城鄉供水工程。多水源聯合保障示意圖,見圖2。

圖2 西吉縣城市多水源聯合保障示意圖
2.3.3 彭陽縣多水源聯合調配方案
主水源:涇河水源,中莊水庫;應急備用水源:地下水源,彭陽縣城水源地;應急聯調水源:黃河水源,清水河流域城鄉供水工程。多水源聯合保障示意圖,見圖3。

圖3 彭陽縣城市多水源聯合保障示意圖
2.3.4 隆德縣多水源聯合調配方案
主水源:渝河支流水源,清涼水庫、黃家峽水庫、直峽水庫;應急備用水源:渝河支流水源,張士水庫;應急聯調水源:涇河水源,隆德縣抗旱應急調水工程。多水源聯合保障示意圖,見圖4。

圖4 隆德縣城市多水源聯合保障示意圖
2.3.5 涇源縣
涇源縣多水源聯合調配方案如下:主水源:香水河水源,西峽水庫;聯調水源:涇河水源,涇源縣抗旱應急調水工程。多水源聯合保障示意圖,見圖5。

圖5 涇源縣城市多水源聯合保障示意圖
根據預測,2025 年全市城鎮生活和工業正常總需水量為12.54 萬m3/d,應急聯調總需水量為8.91 萬m3/d,各縣區應急聯調需水量,見表4。

表4 城市應急聯調需水量 單位:萬m3/d
3.1.1 極端干旱天氣下涇河來水量不足及中莊水庫突發水污染
極端干旱、涇河來水量不足及中莊水庫突發水污染突情況下,停止中莊水庫供水,啟用應急備用水源彭堡水源地、賀家灣水庫水源地、海子峽水庫水源地,總供水量4.12 萬m3/d,可滿足應急備用需水量3.79 萬m3/d 的需求。由于地表水源存在水源不足風險,可通過清水河流域城鄉飲水安全工程進行水源聯調,保障原州區供水安全,可供水量5.30 萬m3/d,滿足用水需求,同時也滿足60 天應急備用需水量需求。
3.1.2 涇河突發污染事故
涇河突發污染時,立即停止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工程供水取水,中莊水庫正常供水,供水量2.35 萬m3/d,清水河流域城鄉飲水安全工程聯通水源,供水量5.30 萬m3/d,滿足應急備用需水量3.79 萬m3/d 的需求,同時也滿足7 天應急備用需水量需求。
3.2.1 極端干旱天氣下涇河來水量不足
啟用應急備用水源沙崗子水源地,總供水量5.1 萬m3/d,滿足應急備用需水量2.61 萬m3/d 的需求。極端干旱天氣下沙崗子水源地地下水超采使用,同時也滿足60 天應急備用需水量需求。
3.2.2 中莊水庫突發污染事故
啟用應急備用水源沙崗子水源地,可供水量3.23 萬m3/d,滿足2.61 萬m3/d 應急備用需水量要求,同時也滿足7 天應急備用需水量需求。
3.2.3 涇河突發污染事故
停止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工程取水,中莊水庫正常供水,中莊水庫調蓄庫容為2300 萬m3,西吉縣4.36 萬m3/d,滿足應急備用需水量2.61 萬m3/d 要求,同時也滿足7 天應急備用需水量需求。
3.3.1 極端干旱天氣下水量不足
可依托地灣水庫作為調蓄水庫,可實現隆德縣片區內部水量聯調聯控。此外,中南部城鄉供水工程可作為抗旱應急水源,實現1.0 萬m3/d 聯合調控供水,滿足應急備用期0.68 萬m3/d 需求,同時也滿足7 天應急備用需水量需求。
3.3.2 葫蘆河水系渝河、莊浪河、甘渭河或地灣水庫發生突發水污染
可啟用隆德縣抗旱應急調水工程聯調供水,可保障水量1.0 萬m3/d,滿足應急備用期0.68 萬m3/d 需求,同時也滿足7 天應急備用需水量需求。
可啟用涇源縣抗旱應急調水工程水源, 可保障水量0.6 萬m3/d,滿足應急備用期0.55 萬m3/d 需求,同時也滿足7 天~60 天應急備用需水量需求。
3.5.1 涇河或中莊水庫突發污染事故
可啟用彭陽縣城水源地,應急備用水量2.0 萬m3/d,滿足1.28 萬m3/d 應急備用需水量要求,同時也滿足7 天應急備用需水量需求。
3.5.2 極端干旱天氣下涇河來水量不足
可通過清水河流域城鄉飲水安全工程進行水源聯調,可滿足西吉縣應急備用期1.28 萬m3/d 需水量要求,同時也滿足7 天~60 天應急備用需水量需求。
本文結合新時期寧夏“北引黃河水、南調涇河水、用好當地水”的城鄉供水新格局,充分考慮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通過分析水源風險期時長和水質條件,計算水源風險期供水量,科學合理的提出了多水源優化調度聯合供水策略[5-6],構建了多源互補、互為備用、集約高效的城市供水水源體系,為固原市抵御突發性污染事件、應對干旱等極端天氣提供了有效方案,也為當前城市水源優化調度,統籌配置管理提供了可行的研究思路和技術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