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貞
(大連市水務事務服務中心,遼寧 大連 116001)
水庫移民是為了服從國家、地方經濟發展建設,放棄自己原有的生產生活資料,搬離故土,去尋找另一個生存生活環境。水庫移民是一群奉獻群體,也是一群困難、弱勢群體。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關系到水庫移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到區域社會的穩定團結。自2006年以來,大連市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逐步開展,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大連市是京津的門戶,北依營口市,南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與日本、韓國、朝鮮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相鄰,位置在E120° 58' ~ 123° 31',N38° 43' ~ 40° 10'之間。
大連市大中型水庫共計23座,其中大型水庫7座,中型水庫16座;其中4座水庫(洼子店庫、北大河水庫、大西山水庫、龍王塘水庫)于建國前的日偽時期修建,另有2座水庫(龍頭山水庫、張店水庫)修建時中途停止建設。大連市共有小型水庫233個,其中市本級小型水庫26個,旅順口區小型水庫32個,金普新區小型水庫54個,瓦房店市小型水庫63個,普蘭店區小型水庫18個,莊河市小型水庫40個。主要功能為灌溉、供水、防洪。
2023年,大連市水庫移民直補人口64 253人,分布在6個區市縣,113個街道(鄉、鎮),869個村(社區)。具體分布情況詳見表1。

表1 2023年大連市水庫移民直補人口及分布情況表
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是解決水庫移民后期問題的有效方式。根據國家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和大連市水庫移民的實際情況,大連市水庫移民后期扶持采取直補資金扶持和項目扶持兩種方式[1]。
直補資金扶持是把現金直接補貼給水庫移民的資金直補方式,用于水庫移民生產生活補貼,保障水庫移民基本生活條件[2-4]。項目扶持是以行政村為單位,開展項目建設的扶持方式,以此來改善移民安置區生活環境,提升生產能力。
根據《國務院關于完善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見》(國發〔2006〕17號)、《遼寧省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直補資金發放細則》(遼水合〔2020〕37號)等文件規定,大連市水庫移民直補資金發放工作實行屬地管理、政府負責的原則,由區市縣水庫移民管理機構和財政部門組織實施。直補資金按年度一次性發放,標準為每人每年600元。直補資金發放實行動態管理。區市縣移民管理機構于每年12月底前對下年度領取直補資金的水庫移民人口數進行核查,公示,并將相關資料建檔立冊;同時將當年直補資金發放和下一年度變化情況上報。區市縣級移民管理機構建立完整的直補資金發放臺賬,并對其進行信息化管理。2006—2023年,大連市水庫移民直補資金發放一直按時足額完成。
根據水庫移民后期扶持中的項目扶持政策,大連市對水庫移民安置區實施交通工程建設、路燈安裝、文化廣場修建、飲水安全工程等項目。通過此類項目的建設與使用,有效地改善了水庫移民安置區的生活居住環境,不但讓水庫移民直接感受到了黨的溫暖和關懷,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使當地居民直接受益、項目周邊村居民間接受益,緩解了水庫移民與當地居民之間的矛盾,使水庫移民安置區逐步呈現出生態宜居村莊美、興業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諧鄉風美的新面貌,形成了和諧穩定、團結互助、共奔小康的良好社會氛圍[5-7]。
根據水庫移民后期扶持中的項目扶持政策,大連市對水庫移民安置區實施河道治理、水利配套、溫室大棚建設等項目。通過此類項目的建設與使用,提升了水庫移民的農業生產能力,拓寬了水庫移民的生產經營增收渠道,為增加水庫移民收入創造了有利條件,使其逐步達到當地居民收入水平,為區域經濟穩步發展奠定物質基礎。
大連市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能夠順利落地及開展,離不開我市水庫移民及當地居民的大力支持和擁護。隨著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宣傳力度、扶持力度的不斷加大,越來越多的水庫移民群眾支持和理解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水庫移民安置區持續保持穩定發展[8-10]。
水庫移民每年都能積極配合水庫移民工作者開展水庫移民身份年度審核工作,保障水庫移民直補資金按時足額發放。水庫移民安置區的移民及當地居民積極參與配合水庫移民后期扶持項目的前期立項、中期施工以及后期的使用維護工作,使得水庫移民后期扶持項目能夠順利開展,發揮其最大化綜合效益。
全國各省移民管理機構設置不統一,級別差異很大。遼寧省水庫移民管理機構為政府水利部門的二級單位。大連市水利水電工程移民局(簡稱“大連市移民局”)隸屬于大連市水務局。2019年事業單位改革后,大連市移民局改為大連市水務事務服務中心水利水電工程移民與建設安全工作部。由于機構規格偏低,組織協調能力有限,有些工作很難得到相關部門的支持和重視,對部分工作的開展和執行有一定的難度。大連市各區市縣則是將水庫移民管理工作并入當地水利部門或者農業部門,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只是一個部門數個工作職能的一種,出現人員配置不健全,導致基層工作壓力較大[11-13]。而且部分區市縣水庫移民工作人員調動頻繁,新同志對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缺乏經驗[5],水庫移民工作的銜接性和連續性不能保證。
大連市經過18a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廣泛開展實施,水庫移民安置區的生產生活條件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與提升。但是水庫移民由于普遍老齡化,在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生產開發性項目中受惠幅度不高,尤其是有一定技術難度的項目;而普惠性的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對其經濟收入的提升空間有限。這一局面給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挑戰[14-15]。
根據《國務院關于完善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見》(國發〔2006〕17號),水庫移民直補資金每人每年600元。這一直補標準至今沒有改變過。2006年,大連市農村人均純收入6 984元,直補資金600元對于水庫移民生活補貼作用顯著。2022年,大連市農村居民人均收入24 759元,直補資金600元對于水庫移民生活補貼作用已經不顯著。
1)理順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機構,基層工作人員給予保障。在國務院推進的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大背景下,深化機構改革,理順水庫移民后期扶持管理機構隸屬關系,明確機構職能,加強水庫移民管理機構能力建設,為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根本保障。完善基層工作人員的傾斜政策,解決其后顧之憂,引導更多年輕人走入基層崗位,增加基層工作人員數量,并保證基層工作人員的穩定性,為基層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人員保障。
2)因地制宜開展生產開發性項目,擴大項目經濟效益受惠范圍。深入水庫移民安置區,展開全面調研,要因地制宜地考慮實際情況,做到統籌兼顧,結合當地資源優勢與特色產業,進行生產開發性項目建設。對精品項目進行多年跟蹤維護建設,提升項目的經濟效益,延長項目經濟效益的使用年限,形成項目效益的帶動輻射面,擴大項目經濟效益惠及范圍,尤其考慮老齡化移民的受惠方式與程度,有效提升其經濟收入,讓水庫移民群眾得到切實的經濟利益,進一步提高移民群眾的幸福感,展現出后期扶持項目的初衷。
作為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者,我們要將繼續堅持人民至上的理念,深入水庫移民群眾,了解水庫移民群眾所想所需,解決水庫移民群眾疑難問題;努力推進大連市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平穩開展、有序進行、有效實施;做好水利水電工程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障,奮力推進大連市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