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22年相關統計數據,我國共有1100萬腦血管患者,每21秒,就有1人死于腦卒中。尤其是出血性腦卒中,也叫腦梗塞,發病非常突然,因此許多患者甚至都來不及搶救。如果能夠及早監測到腦卒中患者大腦中發生的變化,就能及早進行施救,為患者爭取寶貴的搶救時間。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研發出微型腦傳感器,有望用于監測創傷性腦損傷或癲癇等疾病。這個小小的軟超凝膠立方體,邊長僅有2毫米,能夠輕易被植入顱骨中,監測大腦健康狀況,在完成監測工作后會自行降解,不需要再次進行手術取出。

那么,它是如何工作的呢?當外部的超聲波照射時,傳感器會根據大腦內部的壓力或溫度變化,像氣球一樣膨脹或收縮,發生形變。這些變化通過反射回來的超聲波被儀器精準捕捉,從而轉化為大腦健康狀況的實時數據。
在動物實驗中,它被證實能夠測量大鼠和豬的腦中的壓力、溫度、pH值和血流速度,如同一個多功能健康監測系統。這種傳感器的另一個神奇之處在于它的安全性。其完成任務后,會自然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而這些成分都是我們身體里自然擁有的,不會引起任何排斥反應或副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