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數字鄉村建設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工程,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鄭州新實踐加快推進鄭州數字鄉村建設。
關鍵詞:鄭州;數字鄉村;建設
一、強化鄭州數字鄉村建設要素保障,助推鄭州數字鄉村建設轉型升級
第一,提升數字鄉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推動高速寬帶網絡、4G網絡在鄭州鄉村的全面覆蓋;加強農業農村物聯網建設、5G網絡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在鄭州鄉村的建設;積極推進北斗衛星系統和遙感技術在鄭州鄉村農業的應用。加快鄭州鄉村全方位監測預警、一體化信息采集等一系列新型數字資源基礎設施在鄭州鄉村的推廣;利用地理信息數字資源來開發農村農業信息管理系統;積極參與全市農業農村、農產品物流等信息化大數據平臺建設,實現“數字政府”的資源共享,為鄭州數字鄉村建設提供經營、管理等服務保障。
第二,加大農村信息人才引進與培養。在鄭州鄉村出臺一系列信息化人才留鄉就業優惠政策,達到對內、對外都能留住人。通過建立多層次數字鄉村人才支撐體系,在鄭州鄉村打造一批專業型和管理型人才梯隊。依靠科研院所、高校的優質資源,通過聘請專家提供技術指導、引進高層次人才支持鄭州數字鄉村建設。
第三,拓寬數字鄉村建設投資渠道。重視對鄭州數字鄉村的建設,通過各種渠道、多方協同加大對鄭州數字鄉村建設資金的投入力度和專項資金的扶持力度。在資金的投入方式和支持手段方面有所創新,可通過政府購買、建設基金、專項經費補貼、項目經費、小額免息貸款、低息貸款等形式,探索財政支持與社會融資相結合的模式,給予鄭州數字鄉村金融投資多方面支持。同時在鄭州鄉村配備便捷的服務站點和自助式服務終端,為村民提供“足不出村”的便民金融服務。
二、豐富鄭州數字鄉村應用場景,加快鄭州數字鄉村建設融合發展
第一,加快現代信息技術與產業發展融合。實現鄭州鄉村現代信息技術與鄉村產業的融合。通過加快建設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在鄭州鄉村現代農業示范園的運用,全方位提升鄭州鄉村數字農業建設水平。依托鄉村數字農業建設項目,建設水稻、玉米、小麥、花生等農作物物聯網示范型基地,實現鄉村農業產業智能化;建立林業、果業、畜牧業和漁業智能化產業模式和現代信息服務體系;提高鄭州鄉村農產品加工業的智能化與自動化水平。
第二,加快現代信息技術與生產管理融合。實現鄭州鄉村現代信息技術與鄉村生產管理的融合。通過推行精準化的農業、畜牧業、漁業、林業和果業生產,逐步實現鄭州鄉村生產管理智能化。大力支持鄉村農業科技應用信息技術服務平臺建設,以及鄉村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現代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全方位推進現代信息技術運用于農業設備、農機作業和農業機械管理的融合應用。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綠色和有機追溯管理體系,為發展綠色農業、打造鄭州數字鄉村農業品牌提供生產管理保障。
第三,加快現代信息技術與經營服務融合。實現鄭州鄉村現代信息技術與鄉村經營服務的融合。通過在鄭州鄉村推行“互聯網+農戶”計劃,引導農民參加現代信息技術的教育培訓,打造信息化新型職業農民。在鄭州鄉村建立農產品物流設備及倉儲保鮮冷鏈的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大數據、信息網絡平臺為鄭州數字鄉村提供農業氣象、市場需求信息、農產品供應、農業病蟲害防治等全方位農業經營服務,為鄭州數字鄉村建設提供經營服務保障。
第四,創新治理模式,推進鄉村治理數字化。全面實現鄭州鄉村基層管理數字化的全覆蓋。鄭州數字鄉村建設要建立鄉村治理平臺,將“大數據+網格化”經驗做法在鄭州鄉村推廣,提升鄉村平臺的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辦事效率,簡化辦事流程。推進鄭州鄉村網格化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的應用,提升鄭州鄉村現代信息技術社會治理水平。推進智慧社區向農村延伸,提升鄭州鄉村基層黨建的現代信息技術水平,在鄭州鄉村建立“互聯網+黨建”智慧融合平臺,推行數字黨建,推廣網絡黨課新模式,實現基層組織與活動方式的創新。通過建立鄉村治理平臺,推進“數字政務”,實現鄭州鄉村政務、財務在數字治理平臺的公開。依托“豫事辦”平臺,在鄭州鄉村實現行政許可事項100%線上受理。
三、培育鄭州數字鄉村新業態新模式,突出鄭州數字鄉村建設特色
第一,培育數字鄉村新業態。通過特色農業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進行深度結合,在鄭州鄉村廣泛推廣新型休閑農業產業。在鄭州鄉村打造健康養生、創意農業、休閑農業、認養農業和觀光農業等“百園千村萬點”休閑農業精品。將數字化賦能鄉村旅游、認養農業,實現線上和線下對鄉村旅游方式的創新,為游客提供游前、游中、游后良好體驗,促進健康養生、休閑觀光、創意民宿等鄭州數字鄉村新業態的發展。
第二,培育數字鄉村新模式。通過互聯網、多媒體等先進信息技術實現農產品銷售、電子支付等模式的創新。依托省、市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將縣、鄉電子商務實體機構打造成為上下聯通、快速協同、為農戶提供快捷,有效的線上、線下數字鄉村銷售新模式。在鄭州鄉村建設與鄉村快遞點密切聯系的智慧物流配送中心,實現鄭州鄉村農產品進城,同時探索農產品綠色供應鏈條,在鄭州鄉村推廣綠色物流,探索鄭州鄉村物流、配送等新模式。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在鄭州鄉村培育一大批直播帶貨知名度較高,有鄭州數字鄉村建設特色的優質農村電商品牌,助推鄭州數字鄉村新模式的發展。
四、建全鄭州數字鄉村運行機制,推動鄭州數字鄉村建設可持續發展
第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落實。通過壓實工作責任制的形式強化組織領導的責任落實。同時成立鄭州數字鄉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建立明確的協調聯動工作機制,為鄭州數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金融扶持政策、標準服務規范、重點項目和重大工程提供統籌與監管機制保障。在鄭州數字鄉村建設過程中要發揮基層黨組織的統籌協調作用,強化責任落實。在鄭州鄉村通過建立黨員干部帶頭貫徹落實、廣大村民積極相應的建設格局,全方位調動鄭州數字鄉村建設主體的積極性。
第二,明確建設目標,做好整體規劃。要以數字鄉村戰略為指導,做好鄭州數字鄉村建設的整體規劃,以鄭州數字鄉村需求為導向,加強各層級規劃的全面銜接。在建設時要確保鄭州數字鄉村建設目標、建設步驟與中央、省、市數字鄉村建設實施意見相銜接,全面統籌編制鄭州數字鄉村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各縣(區)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來梳理數字鄉村重大項目、重要事項和重要時間節點,確立鄭州數字鄉村建設短期目標、階段性目標、具體實施步驟以及相關負責部門,完善鄭州數字鄉村建設的系統體系,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同時做好鄭州數學鄉村建設與鄉村振興規劃、現代信息通信業規劃、智慧城市建設規劃等重大規劃的銜接,確保鄭州數字鄉村建設和各種信息化項目的融合,有效推動鄭州數字鄉村和智慧城市的一體化建設,協同有效進行。
第三,構建數字鄉村建設的評價體系。各省要根據中央相關部門的具體要求編制數字鄉村自評價體系,同時各市、縣(區)要建立數字鄉村建設發展的考核、獎懲制度與數字鄉村科學評價體系。編制鄭州數字鄉村評價體系,確定鄭州數字鄉村數據指標,以便長期動態監測鄭州數字鄉村建設的實際情況。將鄭州數字鄉村建設納入各縣(區)的政府評價工作體系中,建立專門的監督部門,定期開展鄭州數字鄉村建設發展過程的監督、評價工作,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的鄭州數字鄉村科學評價體系。
作者簡介:孫婷(1984—),女,河南臺前人,碩士,中共鄭州市委黨校中華文化教研部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及中華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