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交通數據量呈指數級增長,傳統數據存儲與分析技術難以滿足實時性與擴展性需求。本文設計并實現了一種基于云存儲的城市交通大數據可視化系統,通過整合云計算的彈性存儲與分布式計算能力,融合多源交通數據及智能化分析技術,實現交通數據的實時處理與可視化展示。實驗表明,該技術能夠支持海量數據的實時處理與動態展示,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科學決策依據,并顯著提升交通運行效率。
關鍵詞:云存儲;交通大數據;可視化;Hadoop
一、引言
近年來,物聯網、GPS技術的普及推動了交通數據的指數級增長,如何高效存儲、分析及利用這些數據成為關鍵挑戰。基于云存儲的大數據技術因其彈性擴展、高可靠性等特點,為交通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本文設計的系統通過整合多源交通數據(如公交、出租車、共享單車、地鐵等),構建云端一體化平臺,支持實時監控、智能分析與可視化展示,旨在提升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學性與時效性。
二、相關研究背景和意義
城市交通系統面臨擁堵、污染和安全等挑戰,而大數據技術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新思路。據統計,2025年全球交通大數據市場規模已突破100億美元,亞太地區因城市密集成為主要增長點。然而,現有系統在數據整合、實時分析和可視化交互等方面存在不足,亟需一種基于云存儲的解決方案。
本系統通過云存儲實現數據的高效管理與彈性擴展,結合可視化技術直觀呈現交通態勢,為優化信號控制、路徑規劃及擁堵預測提供支持,助力智慧交通建設。
三、系統的創新點
現有研究多聚焦于單一數據源處理,如基于DVR的存儲方案僅支持離線視頻分析,難以應對實時交通場景。采用NVR技術優化了數據存儲效率,但未解決多源數據融合問題。相比之下,云存儲技術通過虛擬化資源池與分布式架構,顯著提升了數據處理能力。然而,現有系統在隱私保護與用戶交互方面仍存在不足。
本文系統通過端云協同架構與動態加密技術,彌補了上述缺陷,并創新性地引入時空軌跡分析模型,提升了決策支持地智能化水平。
四、系統設計與實現
系統采用分層式B/S架構,包括數據采集層、云存儲層、計算層、可視化層四個核心模塊。
(一)系統架構
(二)云平臺架構功能
(三)功能模塊
公交數據分析:通過MapReduce計算站點OD分布,優化線路規劃。
出租車軌跡挖掘:基于DBSCAN聚類算法識別載客熱點區域。
共享單車調度:構建騎行時長分布模型,指導車輛動態投放。
地鐵客流預測:結合LSTM神經網絡預測高峰時段客流量,準備率超90%。
五、可行性分析
當前云計算和物聯網技術已較為成熟,云存儲服務具備高擴展性,可支撐海量交通數據的存儲需求。通過5G網絡與邊緣計算設備,能夠實時采集交通流量、視頻監控及車載傳感器數據。同時城市交通大數據可視化系統可以幫助交通管理部門更加有效地監測交通流量、識別擁堵點,并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調控,從而提升交通管理效率,減少交通擁堵,為城市規劃、交通優化、資源調配等提供數據支持,推動城市發展向智能化方向邁進。綜合評估,該系統在技術實現、成本控制和公共價值方面均具備較高可行性。
六、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設計并實現了一套基于云存儲的城市交通大數據可視化系統,解決了傳統系統在實時性、擴展性及數據融合方面的不足。該研究是基于云存儲技術對城市交通大數據可視化系統進行優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市交通管理效率,實驗證明,該系統可為交通管理提供高效決策支持。未來將探索5G邊緣計算與區塊鏈技術,進一步提升系統性能與數據安全性。
參考文獻:
[1]王楠.鐵路視頻監控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J].中國安防,2018,(07):60-62.
[2]李泰增,程歆玥,李愛迪,等.基于分布式架構的多源交通大數據可視化系統設計與實現[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23,(10):119-121.
[3]張昊,張健欽,王家川,等.基于云存儲的城市交通大數據可視化系統[J].科學技術創新,2021,(01):81-82.
[4]孟凡林.基于浮動車大數據的城市交通擁堵自動辨識與可視化系統[D].長安大學,2016.
[5]張菁,石天恩,李秋,等.基于大數據分析的農產品銷售預測系統設計與實現[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4,47(01):50-58.
[6]王鯤鵬,趙心穎,王雨婷,等.城軌車輛車載軌道智能巡檢系統設計[J].機電工程技術,2023,52(05):204-208.
[7]吳燕,李浩天,鄭忠徽,等.基于語音交互的可視化獨居老人陪護系統設計[J].現代信息科技,2023,7(2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