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歷過辛亥革命、民國時期、抗日戰爭和新中國建設階段的陳其尤是中國致公黨卓越的領導人。他的革命生涯、歷史擔當和致公情懷,折射出中國近代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進程,也是老一輩致公黨領導人不斷探索和追求民族復興、國家發展的一個縮影。他的愛國情懷、追求真理的精神、鞠躬盡瘁、克己奉公的品格,永遠是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值得我輩繼承和發揚。
關鍵詞:陳其尤;歷史擔當;致公情懷
中圖分類號:K827" "文獻識別碼:A
一、人物概述
陳其尤又名定思、麗江,廣東海豐人,1892年出生,民主革命家,早年追隨孫中山參加中國同盟會活動,曾參與行刺滿清廣州將軍鳳山、廣州黃花崗起義和討袁護法運動。辛亥革命后東渡日本留學,后擔任過粵軍總司令部機要秘書、潮海關監督、國民政府駐香港特派員等職。1931年加入中國致公黨,同年參加致公黨“二大”,被選為中國致公黨中央干事會負責人之一,1947年參加致公黨“三大”被選為中央副主席,1949年作為中國致公黨代表,參加新政協籌備會,1952年在致公黨“五大”上當選為中央主席。
二、陳其尤早期主要的革命活動
(一)廣州求學,初次接觸革命。陳其尤出生的時代,中國正處于近代的本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他深諳舊社會的罪惡,痛恨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入侵和壓迫,少年熟讀鄒容的革命著作《革命軍》,1908年17歲的他毅然決定放棄家鄉相對安穩的生活,遠赴廣州求學,并尋覓時機投身革命事業。先到廣州博濟醫學堂學習,期間結識了很多革命黨人,開始閱讀大量的革命書記,接觸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隨后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不遺余力地踐行“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思想,積極投身到推翻封建統治的革命浪潮中。
(二)參加廣州黃花崗起義。1911年初,廣州正處于反清革命的關鍵時期,在第一次廣州起義失敗后,孫中山積極準備發起第二次廣州起義(即“三·二九”廣州起義,也稱黃花崗起義),陳其尤臨危受命,率領洪門人士圍攻粵督公署,由于行動期間走漏消息,計劃受影響,起義失敗,但對清廷的反動統治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激起了國人推翻滿清封建統治的決心,進一步推動了新一輪革命高潮的到來。黃花崗起義的勇士們不怕犧牲、前撲后擁的革命戰斗精神,深深地感染了陳其尤。
(三)參與刺殺滿清廣州將軍鳳山。1911年3月,在黃花崗起義失敗后,清廷殘酷鎮壓同盟會和革命志士,陳其尤卻毫不畏懼的繼續投身于反清的浪潮中,遵照黃興的指示,他積極參與籌劃了刺殺新任廣州將軍鳳山的行動,10月24日新任廣州將軍鳳山在經停香港轉乘“寶璧”號軍艦赴廣州上任時,在廣州天字號碼頭遭革命黨人炸彈襲擊,當場斃命,此事轟動了廣州,震動了清廷。
(四)投身以孫中山為首的討袁護法運動。辛亥革命勝利后,陳其尤1912年赴日本留學,1916年畢業于日本中央大學,回國后供職于北方政府財政部。1915年12月,袁世凱倒行逆施,公然稱帝,孫中山發起“討袁運動”。1917年7月,張勛復辟,擁立清廢帝溥儀登基,孫中山拍案而起,發動“護法運動”,這時的陳其尤,毅然辭去北方政府財政部的職位,南下廣東參加“護法運動”,在粵軍總司令部擔任機要秘書,并在漳州創辦《閩星日刊》、《閩星半月刊》等刊物,宣傳革命思想。
三、陳其尤的歷史擔當
(一)抗戰時期。致公堂于1925年10月在美國舊金山改堂為黨,至此,中國致公黨正式成立。1931年,陳其尤出席了致公黨在香港召開的第二次代表會議,被選為中央干事會負責人之一,1937年7月抗戰全面爆發后,陳其尤擔任國民政府駐香港特派員,努力推動海外華僑華人捐款支援中國抗戰,但在那個時期,蔣介石的財政部長孔祥熙利用國難當頭謀取利益,違規動用財政性資金購買軍火,大肆撈取回扣,引起民憤。陳其尤電告蔣介石,揭露孔宋等蔣系集團丑陋惡行,惹怒了蔣介石,蔣介石將陳其尤騙至武漢逮捕,囚禁于貴州息烽集中營,1941年移居重慶,恢復在市區活動的自由,經過此事,促使他看清國民黨統治集團的真實面目。
(二)解放戰爭時期。蔣介石在抗戰勝利后不久將陳其尤釋放。在香港,陳其尤對致公黨的建設進行了一系列深刻的反思,對個人的政治思想和黨建思想進行了梳理,認為有必要對致公黨進行一次脫胎換骨的改造。陳其尤認為,抗戰勝利后,海內外同胞政治覺悟提高,也盼望祖國強大,迫切需要一個能夠代表和維護華僑利益的政黨。在1946-1947年期間,陳其尤為恢復致公黨活動做了大量的工作,不僅恢復了致公黨總部,還對黨務進行了重新組織和規范,建立健全了黨綱、黨章和行動指南。促成了1947年5月致公黨第三次代表大會在香港召開,使其轉型為新民主主義政黨,并在1948年4月響應中共“五一”號召,參加愛國民主統一戰線,1949年6月參加新政協籌備會議,同年9月全國政協第一屆會議召開,陳其尤作為致公黨首席代表進行了發言,在新中國籌建工作中作出了貢獻。
(三)新中國建設時期。新中國成立后,陳其尤帶領致公黨踐行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積極參加國家政治生活,擁護中國共產黨的各項方針和政策,動員海外僑胞為新中國建設做貢獻。1950年4月召開了致公黨的“四大”,在陳其尤的帶領下,決定以人民政協的共同綱領為致公黨的政治綱領,1952年11月和1956年4月,致公黨分別召開第五次和第六次代表大會,陳其尤號召致公黨員積極投身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協助和配合國家僑務部門,做好促進華僑團結愛國的工作。
四、陳其尤的貢獻與致公情懷
(一)賡續法統,引領復興。陳其尤秉承了致公堂“忠誠救國,義氣團結,義俠鋤奸”的信條,他是致公黨卓越的領導人,在他的帶領下,致公黨形成了熱愛祖國、致力為公、團結奮進的優良傳統。他克服艱難困苦,為恢復黨務活動殫精竭慮,成功召開致公黨“三大”,整理黨務,提升了致公黨組織結構的嚴密性、協調性和運行的實效性,使致公黨實現了由舊民主主義政黨向新民主主義政黨的轉變,自覺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充分發揮了華僑政黨的職能和社會作用。
(二)舉旗定向,精誠奉獻。陳其尤積極響應中國共產黨的“五一”號召,提出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的建國主張。建國后,帶領致公黨積極投入到火熱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浪潮中,多次撰文探討新中國建設問題,即使在他遭受挫折最困難的“文革”時期,也依然高度信任中國共產黨,與中共風雨同舟,肝膽相照,依然對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興旺充滿信心,為新中國的建設事業特別是華僑事業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宋淯知.陳其尤 其心昭昭 致公情尤[J].中華兒女,2014,(23):82-85.
[2] 王付永.陳其尤:致力為公追求真理[N].深圳特區報,2011-08-04(A12).
[3] 陳昌福.前沿后續生生不息——紀念陳其尤誕辰120周年[J].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01):51-55.
[4] 潘躍.致公黨中央紀念陳其尤誕辰一百一十周年[N].人民日報,2002-12-16.
[5] 蔡碩聰.海外“洪門”組織與中國抗戰[J].西江月,2013(24):185.
[6] 蔡碩聰.論海外洪門會黨對辛亥革命的貢獻[J].黑龍江史志,2014 (15): 41.
作者簡介:蔡碩聰(1981—),男,廣東汕頭人,致公黨黨員,本科學歷,碩士學位,高級經濟師,碩士生導師,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理事,研究方向:經濟史與致公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