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藝瀟
〔摘? ? 要〕? 在幼小銜接的過程中,科學教育的關鍵在于選擇合適的材料,以引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好奇心。本文將聚焦如何選擇高質量的科學類材料,以滿足幼兒認知水平和學科發展的需求。詳細探討材料的特征,深入分析選擇科學類材料的對策,為教育者提供指導,確保他們能夠在教學中選擇并使用符合幼兒需求的高質量科學類材料。
〔關鍵詞〕? 幼小銜接;幼兒教育;科學類材料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4)? 06? ? 130-132
在幼小銜接階段,為幼兒提供高質量的科學教育體驗是塑造其學科學習興趣和發展的重要環節,科學類材料的選擇成為教育者在幼兒教育中需認真考慮的關鍵因素之一。在這個關鍵時期,科學教育的目標不僅僅是傳遞知識,更是引導幼兒提高對科學的興趣,培養他們觀察、實驗和解決問題的探究欲望。
一、幼小銜接概述
幼小銜接并非簡單地轉換教育階段,而是一種綜合性的過渡,涉及認知、情感、社會和學習策略等多方面的能力和素養。在認知方面,幼小銜接需考慮到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程度,包括語言、數學、科學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在情感層面,幼兒需適應新的環境和人際關系,建立新的友誼,同時保持對學習的積極態度。社交能力的培養也是重要的,他們需要學會與不同年齡段的同伴相處,并逐漸習得解決問題和合作的技能。
二、高質量科學類材料的特征
(一)適應幼兒認知水平
1.知覺發展
促進幼兒的知覺發展是科學教育中不可忽視的關鍵因素,高質量科學類材料應當能夠刺激和促進幼兒的感官體驗,從而加深其對科學概念的理解。例如,可使用明亮的顏色、引人入勝的圖像以及豐富的觸感材料,激發幼兒對于周圍世界的好奇心,從而促進他們在科學領域的學習。
2.思維發展
高質量的科學類材料還應考慮到幼兒的思維發展水平,經由引導性的問題、互動性的實驗和探究性的活動,材料可以幫助幼兒培養自主思考的能力。合適的難度和挑戰性也能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解決問題的欲望,同時確保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保持積極的心態。
(二)與課程標準的契合度
科學類材料的設計應當與教育部門的課程標準相契合,確保內容涵蓋相關知識點并與教育目標一致。這要求材料能夠有針對性地支持幼兒在科學領域的學習目標,同時保持趣味性和吸引力,以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情。
(三)與幼兒興趣結合
科學類材料的設計應當充分考慮到幼兒的興趣和好奇心。通過選取與幼兒日常生活、自然環境或其他感興趣領域相關的主題,材料能夠更好地引發幼兒的主動參與,從而增強他們在科學學習中的投入和積極性。這種個性化的設計可以讓幼兒建立起對科學學科的積極態度,使學習過程更加有趣和富有意義。
三、在幼小銜接背景下選擇高質量科學類材料
(一)了解幼兒的認知水平
了解幼兒的認知水平是確保在幼小銜接中選擇高質量科學類材料的基礎,在這個過程中,深入觀察和評估每個幼兒的個體差異至關重要。通過密切關注幼兒的日常行為、參與課堂活動時的表現以及與他們互動時的溝通方式,教育者能夠更全面地把握幼兒的學習風格、興趣和認知特點。這種觀察不僅要考慮到幼兒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需關注他們的語言表達水平等因素。這樣的個體化觀察為教育者提供了關于每個幼兒認知發展軌跡的翔實信息,為后續的科學教學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了解幼兒的認知水平時,教育者還應考慮到發展的里程碑,將實際年齡與語言、思維、感知等方面的發展水平相結合,以更準確地評估他們的認知水平。這樣的評估為教育者提供了深刻的認知水平理解,使其能夠有針對性地選擇科學類材料,確保在難度和挑戰性上與幼兒的認知水平相匹配。通過這種精準的選擇,教育者能夠為幼兒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支持,激發他們對科學的好奇心,促使其更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而且,這種關注不僅提高了科學學科的學習效果,也為幼小銜接的順利過渡打下了堅實基礎。
比如在日常教學中,教育者發現幼兒對顏色和光的反射很感興趣,同時在簡單的實驗中展現出好奇心和快速學習的能力,就可以根據這些觀察選擇合適的科學類材料。教育者挑選一個針對幼兒認知水平設計的實驗,選擇一個簡單的光與顏色實驗,例如“彩色水花浪漫秀”,并提供相應的科學類材料,包括透明的容器、不同顏色的水和光源,將不同顏色的水倒入透明容器,讓幼兒觀察當光線通過不同顏色水流時的反射效果。這個實驗能夠讓幼兒親身體驗顏色與光的相互作用,觀察到不同顏色水流的反射效果。同時,教育者提出問題,鼓勵幼兒思考和探究,比如“為什么紅色水流的反射看起來不同于藍色的?”或者“為什么光線會影響水流的顏色呢?”這樣的實驗設計和問題引導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好奇心,能夠培養他們的觀察力、思考能力和科學探究精神,且不僅考慮了幼兒的認知水平和興趣,還能夠讓幼兒通過親身實驗,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直觀的經驗,促進他們對科學的理解和興趣的培養。
(二)確保科學材料與課程標準契合
在確保科學材料與課程標準契合的過程中,教育者需注重全面理解學科內容和標準,這包括對課程目標、教學要求以及學科知識體系的透徹了解。首先,教育者需仔細審查教育機構或學校規定的課程標準,以確保所選用的科學材料與這些標準的要求相符,這種對標準的貼切契合,能夠確保科學教學在內容和深度上滿足學科學習的基本要求。其次,科學材料的選擇還應具備橫向和縱向的整合性。橫向上,材料應當貫穿于整個課程體系,與先前和后續學科知識有機銜接;縱向上,科學材料應當覆蓋到相應年級或學段的所有學科標準,以確保幼兒在學科發展中得到全面的支持。最后,科學材料的設計也應該注重幼兒學科思維的培養,在材料中融入有關科學探究、實證分析和科學論證的元素,以激發幼兒的科學思維和方法,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對科學領域的理解,并使其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創造性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
其中,考慮到課程標準中強調幼兒對自然環境的認知,可以以認識基本天氣現象為主題合理選擇科學類材料。教育者可以選擇使用一個簡單的天氣觀察活動,為幼兒提供使用圖示、圖表、簡單的天氣模型,幫助幼兒觀察和理解不同天氣狀況,比如晴天、陰天、雨天等。通過觀察天氣模型或圖片,幼兒可以學習如何辨認不同的天氣,并理解不同天氣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這樣的科學材料設計符合幼兒園階段幼兒的認知水平,注重其直觀的觀察和體驗。同時,在這個例子中,所選的科學材料即天氣觀察模型,能使幼兒通過對自然現象的觀察,逐漸認識到天氣的多樣性。這種材料的選擇能夠培養幼兒對周圍環境的敏感性,同時奠定其日后學習科學的基礎,也契合幼兒園的課程標準,為幼兒提供了直觀、有趣的科學體驗,促使他們主動參與學習。
(三)選擇實踐性科學材料
實踐性科學材料的特點在于能夠直觀地激發幼兒對科學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并通過實際操作深化他們對抽象科學概念的理解。在選擇材料的過程中,首先,應當確保這些實踐性材料與幼兒的日常生活經驗相關,以使科學學習更具實際意義。其次,這些材料應具備良好的觀察性和互動性,以引導幼兒主動參與、觀察和實驗,培養他們獨立探索、提出問題的能力。此外,考慮到幼兒的安全性和易操作性,所選材料應無毒、無尖銳邊緣且易于操作,以保障實驗過程的安全。最后,這些實踐性科學材料的設計應鼓勵幼兒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猜測,通過實踐驗證進一步加深其對科學現象的認識。通過這樣的精心選擇,實踐性科學材料將為幼兒提供更為具體、有趣和深刻的科學學習體驗,培養他們對科學的持久興趣,并促使他們在科學學習中更加積極地參與。
其中,考慮到實踐性科學材料的選擇,可以以一個具體的例子,即“水的狀態變化實驗”為例。這個實驗旨在幫助幼兒理解水在不同溫度下的狀態變化,同時促使他們通過實際操作形成對科學現象的直觀認知。在這個實驗中,教育者可以準備三個小容器,分別盛有冰塊、溫水和開水,通過引導幼兒依次觀察這三種狀態的水,從冰塊的固態到溫水的液態,再到開水的氣態,可以讓他們親身感受和觀察水在不同溫度下的狀態變化。
這個實驗有以下特點。貼近幼兒生活經驗:水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的物質之一,因此,這個實驗直接涉及幼兒的日常經驗,使其更容易理解和產生興趣。觀察性和互動性:幼兒通過親自觀察水在不同狀態下的變化,參與到實驗中,從而增強了他們的觀察和互動能力。安全性和易操作性:實驗所使用材料即冰塊、溫水和開水相對安全,而且實驗步驟簡單易行,適合幼兒操作,降低了潛在的風險。引導形成觀點和猜測:教育者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幼兒對實驗現象進行解釋,幫助他們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猜測,培養科學思維。通過這個例子可以看到,實踐性科學材料的選擇應當兼顧幼兒的生活經驗、觀察互動性、安全易操作性,同時注重引導幼兒形成自己的認知和猜測,從而使科學學習更為具體、有趣和深刻。
(四)關注材料的層次性
在關注幼兒特點的基礎上,選擇科學材料時應特別關注材料的層次性,以確保其適應幼兒的認知發展和學習需求。層次性材料的設計應當考慮到幼兒的發展水平,從簡單到復雜、從具體到抽象,逐步引導幼兒深入理解科學概念。
第一,層次性材料應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由于幼兒的思維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材料的層次性設計要以簡單易懂為基礎,避免出現過于抽象或復雜的概念。通過逐步引入和深化相關的科學知識,幫助幼兒建立漸進性的認知結構,使其更容易理解和吸收新的知識。第二,層次性材料的選擇要注意考慮幼兒的觀察和實驗能力。初步的實踐性活動應該從簡單的、容易觀察和操作的材料開始,逐漸過渡到更具挑戰性的實驗,以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實驗技能,使其在科學學習中能夠逐漸提升。第三,層次性材料的設計還應關注教育目標的漸進性。從幼兒早期的認知階段到學齡前階段,科學材料的選擇應有針對性地支持幼兒學科知識的逐步拓展,這意味著材料設計需考慮到幼兒在不同階段的學習目標,確保其能夠在學科知識上實現漸進式的發展。第四,層次性材料的設計還要結合幼兒的興趣點。關注幼兒的興趣,選擇具有吸引力的主題和內容,有助于提高他們對科學學習的主動參與度。通過在層次性材料中融入引人入勝的元素,可以更好地激發幼兒對科學的好奇心,使學習更為生動有趣。
為促進幼小銜接,可以選擇制作一個科學材料,即“天氣變化觀察板”。該材料包括一個大型的磁性白板,上面繪制了不同天氣的圖標,如太陽、云朵、雨滴、雪花等,這些圖標采用磁性材料制作,方便幼兒進行互動;輔助材料包括季節圖片卡片、溫度計模型以及天氣觀察記錄表。通過科學材料,教育者能夠引導幼兒進行每日天氣的觀察,通過在天氣圖板上移動相應的圖標,記錄當天的天氣情況。同時,通過季節圖片卡片,幼兒可以理解不同季節的特點,并在天氣圖板上調整相應的季節,或使用簡易的溫度計模型進行溫度實驗,幫助幼兒了解溫度與天氣之間的關系。其中,該綜合材料設計旨在通過實際觀察和互動,幫助幼兒認識天氣的變化,培養他們對季節和溫度的認知。
四、結語
在幼小銜接的背景下,選擇高質量的科學類材料是確保幼兒在學科學習中取得積極成果的關鍵因素。本文通過對適應幼兒認知水平、與課程標準契合度、促進跨學科學習、與幼兒興趣結合等方面的深入探討,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在教育者的努力下,期待這些建議能夠成為培養幼兒科學興趣和能力的有效工具,為幼小銜接提供科學學習的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苑克香.幼兒園美工區材料投放與使用研究[D].阿拉爾:塔里木大學,2023.
[2]丁珍珍.利用益智游戲提升大班幼兒科學問題解決能力的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