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雅婷 王悅茜 李嘉欣?楊善學
基金項目:西安財經大學2022年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S202211560060X)
摘 要:在數字經濟時代,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和農村電商助農的迅速發展,農村電商助農的不足逐漸顯現。本文通過對陜西農村電商助農的發展現狀和成果進行分析,發現陜西農村電商助農發展存在諸多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文提出了加強人才建設、信息共享、物流互通和直播帶貨的“四統”農村電商服務體系,以期能夠有效打破電商助農發展的瓶頸,實現農村電商助農的健康穩定發展。
關鍵詞:鄉村振興,數字經濟,電商助農
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國家對數字經濟不斷推進,數字經濟在農業領域的發展也不斷壯大。2022年我國政府相關文件指出,鼓勵拓展農業多種功能,依托數字經濟重點發展農村電商產業。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數字經濟背景下電商助農發展突飛猛進,雖然在電商助農領域也取得了不少成績,但是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凸顯越來越多的問題。國內學者對電商助農也進行了深入研究。比如,吳文通等發現農村電商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瓶頸問題并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陳冉和姜丹丹實證檢驗了電商助農效應,明確了電商助農對于提高鄉村經濟水平具有正向影響。鄒愛麗等分析了鄉村振興背景下電商助農存在的問題并探討了實施路徑。肖筱筱等通過調查不同電商平臺的助農模式,以及對典型助農縣特色的分析,探討了電商助農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對應的建議。王天琦等以電商助農為切入點,通過分析鄉村振興背景下大學生電商助農的現狀,從大學生自身和農村地區兩方面分析大學生電商助農實踐模式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建議。曹陽通過對綏化市農村調研和實證分析,研究了制約農戶電商平臺使用意愿的影響因素,討論了農村電商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建議。而本文在數字經濟視角下對陜西農村電商助農的發展背景和現狀進行分析,指出陜西農村電商助農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該問題提出了解決的對策。
一、數字經濟視角下陜西農村電商助農的發展現狀
1.陜西省農村電商助農發展背景
近年來,陜西省大力扶持農業發展,各大企業紛紛響應號召,開展一系列助農扶貧工作。陜西省農村化程度較高,農村人民現代化水平較低,為了發展農村經濟,除了對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及完善,還需要依靠許多外力的支撐為農村“引流”。農產品電商平臺能夠在重要的時期充分發揮作用,名人、網紅等大多數的直播帶貨帶動了當地電商的快速發展。2018年,陜西農村耿家村在淘寶商城建立了“耿家果蔬”淘寶店,更大范圍地宣傳和銷售耿家村農副產品。2019年通過電商平臺銷售蘋果15萬千克,為群眾增收60萬元。2020至2021年耿家村電商團隊不斷摸索學習,通過抖音、快手、火山小視頻等網絡平臺直播帶貨,還制作短視頻,利用淘寶網等多種渠道,多方位宣傳推廣了當地農產品。
陜西省農村已經具備了全方位執行數字農村戰略的客觀條件。新時代,陜西省在廣大農村地區加大了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農村地區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迅速普及,農業電子商務快速前進。電子商務在農村進一步發展,提高農民技術,同時引導農民銷售各種農產品促進當地農業的發展成為必然趨勢。
2.陜西農村電商助農發展的成果分析
為了進一步發展農村經濟,促進銷售實體和銷售網絡的綜合發展,國家相關部門發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廣村級電子商務建設現場服務,使城市里有更多的農產品。電子商務在陜西省的許多領域都在不斷發展。比如,陜西省咸陽市耿家村,耿家村電商平臺是永壽縣第一家村級電商銷售平臺。2022年通過公益中國和832消費扶貧,各個電商平臺銷售蘋果累計90萬斤,銷售額450萬元。但如今,電子商務并沒有真正覆蓋陜西省農產品所有領域。例如,與電子產品、服裝等行業相比,農產品覆蓋范圍內的電商不值一提。因此,電子商務在農產品中還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在農業、農村和農民“三農”領域,電子商務在推廣農產品、提高農業數字化轉型水平、增加農民就業機會和改善農村地區景觀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在有效緩解農產品銷售困難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3.陜西農村電商助農發展的重要性
陜西省農村電商助農是數字鄉村建設重要的組成部分,推動數字鄉村發展,形成創新創業氛圍,能夠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村經濟的發展將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使農民獲得更多經濟效益。農村電商助農將有效緩解陜西農產品滯銷、農民營銷觀念缺乏、農業生產合作化程度低、農產品產銷季節性矛盾突出、農產品營銷服務體系建設落后等問題。同時,農村電商助農可以促進農村的傳統產業向電子商務產業轉型,并將商業鏈從傳統農產品轉變為具有地方特色的產品,結合農產品的加工和營銷,實現大規模農業產品的種植。比如,陜西省咸陽市耿家村電商助農解決了農產品銷售難問題、輻射帶動效應問題、貧困戶幫扶問題、優質服務問題、發展規模問題、群眾就業問題等,對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具有
重大意義。
二、陜西省農村電商助農存在的問題
1.農村電商人才缺乏
農村經濟發展緩慢,經濟實力相對較低,很難吸引專業的農村電商人才,導致電商人才的缺乏和農村電商發展的滯后。首先,農村經濟發展的相對落后造成電子商務的硬件設施不完善和工作環境簡陋。其次,管理人才的缺乏使得電商助農工作安排混亂無序,造成工作職責不明確、工作流程不科學和工作目標不合理等問題。最后,城市地區電商企業的高薪以及城市本身所帶來的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對農村電商人才的流失也有重要的影響。
2.農村互聯網基礎薄弱
陜西農村的收入水平相對較低,家庭互聯網普及率不高。在陜西農村互聯網的普及過程中,家庭經濟收入是一項重要指標。據相關數據資料統計,陜西農村地區家庭的年收入在1萬~5萬元,其中收入低于1萬元的家庭一般不安裝電腦,而收入在1萬~5萬元之間的家庭的網絡使用率達到了73.33%。因此,家庭收入水平越高,經濟情況越樂觀,網絡使用率也隨之增加。而陜西的大部分農村地區,例如耿家村的家庭經濟情況并非十分樂觀,網絡使用率也并不高,互聯網產業基礎不牢固。
3.物流服務相對落后
陜西農村地區的物流服務相對落后,物流體系不夠完善,現存的物流通道很難滿足農民對農產品量和質的要求。以耿家村的物流體系為例,道路的標準達不到大型貨車的寬度和負荷,缺少較大的物流場地和庫房,物流公司入駐較少,達不到現代物流體系的要求。然而,農村地區的物流發展在農產品的生產銷售過程中又起到關鍵作用,運輸和儲存環節出現問題必將導致農產品滯銷。
4.電商管理及服務體系不健全
農產品較長的產業鏈和高標準的物流服務需要完善的農村電商管理和服務體系。但是,陜西農村電商管理和服務處于比較原始的狀態,沒有專業人才管理電子商務平臺,后續服務問題無法跟進,整個管理體系不健全,農村的物流服務僅僅是簡單的收貨配送等,這些問題都將是該地區農村電商進一步完善和發展的桎梏。
5.信息獲取不充分,從眾現象普遍
農村電商發展“同質化”問題比較嚴重。隨著農村電商平臺的普及和推行,為我國農產品的銷售提供了新渠道,但陜西的大部分農村地區缺乏對電商助農的科學理解,沒有深刻意識到其蘊含的巨大發展潛力,便盲目開展了很多千篇一律、同質化嚴重的電商活動,從而導致電商的普惠增效效果不理想。例如,在電商平臺發展初期,利用“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宣傳和銷售農產品,能夠使農產品在短時間內銷量暴增。但是,隨著越來越多農產品入駐“拼多多”,農產品銷售的同質化問題和后續服務問題越來越嚴重,導致電商助農進入發展瓶頸期。
6.農產品難以實現規模生產
首先,要實現農產品的規模化生產,需要擁有雄厚的資本作為強大的支撐。在耿家村農產品的規模化生產過程中,無論是流轉土地、購買化肥品、農作物種子、農業用藥、生產機械等生產資料,還是雇傭農業管理人員、工人等問題,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如果缺少強大的資本支撐,就難以實現農業規模化生產。
其次,當前市場上缺乏農業高級管理人才也是造成農產品難以實現規模生產的原因之一。農業的規模化生產經營,需要懂生產、會經營、善管理、吃苦耐勞的專業性人才。如果沒有這類人才對農業進行科學的管理,再雄厚的資本也無法實現農業的規模化生產。
最后,農業規模化生產也需要良好外部環境的協作。要實現農產品的規模化生產,就要系統地考量擬進行規模化生產的地方的行政管理部門、個體農戶、土地資源、基礎設施等情況,在這一切都具備且完好的情況下,才能開展規模化生產工作。
三、數字經濟視角下電商助農發展的對策
1.加強農村電商技術人才的培養
培養農村電商技術人才一方面需要幫村民普及電商相關知識以及管理的基本方法,并幫助村民建立基本的電商店鋪,讓村民學會自主運營。另一方面,應在陜西省高等職業技術院校中開設相關專業,完善農村電子商務相關課程體系,相關高校也應加強對于農村電子商務的資源體系建設,培養更多、更專業的農村電子商務人才投身到鄉村振興戰略中去。另外,引進全方面復合型高等人才加入農村電子商務創新中,構建完整的電子商務團隊,能夠提高農村電子商務的創業及就業率。進一步招攬電子商務人才到農村去,對當地村民進行分層次、有針對性的電子商務體系教育,在當地村民中培養并選拔一批有理想、有志向、能吃苦、肯投身于鄉村振興的新型鄉村人才。
2.加強互聯網建設和實現農村電商的數據共享
數字化建設是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加強互聯網在陜西農村的建設可以更好地促進電子商務普及到農村的各個角落,增加農村電商的覆蓋率。建立農業產業化數據庫,收集銷售量以及消費者偏好等數據,并進行分類整理,從中提取數據模型進行分析,得出結果后反饋到農村的商家,商家根據所得數據對生產模式及售賣方式做出調整,優化電子商務的產業鏈,并提高數據庫的資源量和質量。比如,以耿家村地區為試點,將數據庫模式進行推廣,根據不同地區的產業鏈進行相應的修改,建立起具有本地特色的數據庫,并將各地的數據統一收集,實現數據共享。
3.完善農產品物流體系的構建
陜西農村存在物流和設備落后等問題,農產品保鮮以及加工技術也間接影響了物流供應鏈體系的構建。針對這些問題,可以構建以第三方物流為中心的配送供應鏈,物流中心直接收農產品,將農產品集中進行保鮮處理及打包,并選擇最短路徑進行配送,減少農產品配送時長及流通環節,保證農產品的質量,減少因配送時間過長而導致的農產品腐爛問題。還可以在村內建立專業批發市場,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將流程在線上同步,使各個節點人員及時了解農產品的實時情況,從而減少因為信息不透明而帶來的庫存擠壓等問題,減少供應鏈信息缺失而造成的農產品損失。
4.開拓農產品營銷渠道
基于農產品銷售的局限性,尋找新的營銷渠道和提高銷售效率,是目前電商助農的關鍵。現在大多農副產品的營銷渠道過度依賴“拼多多”“京東”等大的電商平臺,在沒有補貼的前提下,銷售成本過高,無法長期地支持電商助農的發展。近幾年,“直播帶貨”“短視頻帶貨”等新的營銷方式的出現,讓農產品的銷售出現轉機,銷售成本較之前更加親民,銷售量也有較大提升。直播帶貨的形式能夠很好解決買家缺乏購物體驗的問題,可以讓買家直接體驗到不同農產品的特色,增加雙方的信任,提高交易的成功率。比如“石榴哥”等網紅為農產品的宣傳和銷售找到一種新方式。因此,陜西農村電商體系應把握好機會,充分利用短視頻平臺,建立自己的直播帶貨團隊,以快速、便捷的方式借助網絡讓農產品銷售出去,解決農產品銷售的單一問題。
5.“四統”農村電商服務體系
規范農村電商體系要圍繞產品種植、收購、銷售和配送等內容建立一個統一的農村電商體系。通過培養的專業農業人才和電商人才負責農產品的種植和銷售,建立由村集體、合作社、電商平臺和物流公司組成的統一服務體系,由村集體按照農產品質量標準收購相應農產品,交給合作社統一在電商平臺銷售,經過專業物流公司按照產品種類包裝配送。同時,鼓勵合作社、電商網點、物流公司、各村之間數據共享,共同發展,提高農產品的種植、銷售和配送等效率,逐步建立統一種植、統一收購、統一銷售、統一配送的“四統”形式,使農戶、村集體、合作社、電商企業和物流公司五方共贏。因此,在傳統電商平臺和新興網絡平臺兩種銷售網絡的共同作用下,通過完善的“四統”農村電商服務體系,共同打造數字經濟下電商助農的新局面。
四、結語
在數字經濟時代和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本文通過對陜西農村電商助農的發展現狀分析,發現其存在人才缺乏、互聯網產業基礎薄弱、物流服務相對落后、管理及服務體系不健全、從眾現象普遍、難以實現規模生產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文提出了加強人才建設、信息共享、物流互通、直播帶貨的“四統”農村電商服務體系,以打破電商助農發展的瓶頸,進而逐步實現數字經濟下陜西農村電商助農新局面,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文通,鐘春連,張倩男.數字經濟背景下農村電商助力鄉村振興的瓶頸研究——以茂名市根子鎮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2(11):255-257+264.
[2]陳冉姜,丹丹.農村電商助農困境及解決對策探究[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22(10):82-86.
[3]鄒愛麗,趙云慧,王磊,等.鄉村振興背景下電商助農實施路徑研究——以濟寧市金鄉縣興隆鎮為例[J].中國商論, 2023(3):40-43.
[4]肖筱筱,方露,潘雨昕,等.數字經濟背景下我國電商助農發展情況研究——以Y縣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 2022(1):8-12.
[5]王天琦,李悅,董博文,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大學生電商助農創新實踐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2(20):43-44.
[6]曹陽.鄉村振興背景下綏化市農村電商發展問題及對策[J].山西農經,2023(7):114-116.
作者簡介:符雅婷(2003.05— ),女,漢族,海南臨高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應用統計學;楊善學(1981.01— ),男,漢族,山東濟寧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決策與優化;王悅茜(2002.12— ),女,漢族,陜西咸陽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經濟統計學;李嘉欣(2003.12— ),女,漢族,陜西永壽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應用統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