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文章結合多年工作實踐,以闡述新發展背景下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作為切入點,分析實現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意義,最后提出實現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路徑,以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關鍵詞:新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國有企業;經濟效益
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已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主題。新發展格局以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基礎,經濟循環暢通需要各產業的有序銜接和高效暢通。國有企業是城市建設的主力軍,是現代化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面對日益復雜的市場環境,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是破解地方經濟總量不大、發展速度不快的“先手棋”,是促進國有企業聚焦主業、促進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手段。
一、新發展背景下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
國有企業是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的排頭兵,國有企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是由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科學內涵決定的。基于國有企業的特殊性質,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其一,突出主業是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根基。主業是企業的核心業務能力圈,是企業實現效益最大化的主攻方向。每個企業都具有獨特的競爭優勢,主業是確保企業核心競爭優勢的主要力量,企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不能脫離自己的實業主業。國有企業承擔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任,在日益復雜的市場環境下,國有企業要準確把握主責主業,聚焦結構調整,深化重組整合,突出規模經濟和聚焦效應,解決國有企業同質化經營、產業集中度低等現象,切實解決國有企業過度分散經營、弱化主責主業行為,實現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二,自主創新是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國有企業所面臨的經營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民營建筑企業的快速發展對國有企業產生巨大沖擊。提升企業自身創新能力不僅是解決經營單一模式的重要舉措,也是吸引高端人才,降低生產成本的關鍵。因此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是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例如國有企業通過自主創新不僅能夠有效促進經營手段的創新發展,還可以帶動城市基礎建設技術的發展,從而大大提升工作效率,降低費用支出,進而提升企業的整體經濟效益。其三,節約資源是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綠色發展是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是建設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隨著我國低碳環保理念的不斷完善,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傳統的粗放型、資源高消耗的建設模式難以滿足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國有企業要主動響應國家生態環保戰略要求,主動承擔綠色發展責任,通過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將新材料、新能源應用到城市基建建設中,通過構建綠色建設模式降低環境污染、促進社會生態和諧發展。
二、實現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意義
1.有利于增強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
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機遇與挑戰并存,2023年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諸多壓力與挑戰,從國內看我國發展不均衡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扭轉,從國際看,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加大,我國出口增長難度增加。國有企業作為行業的領頭企業,其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方面發揮巨大作用,但是隨著建筑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推進,國有企業同質化經營現象越來越突出,如何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成為國有企業占據市場主動性的關鍵舉措。高質量發展不僅突出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而且還側重關注建設企業的創新能力,高質量的發展是國有企業主業做大做強的體現。所以在新發展格局下實現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能夠讓企業準確認識自身的優勢業務,聚焦優勢業務不斷延伸價值鏈,以此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2.有利于促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源泉。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在強調科技創新的新環境下,國有企業要聚焦“創新領先”,當好中國創造的主力軍。雖然近些年,在國企三年改革行動下,一直強調創新發展,但是效果不是特別理想。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支持,尤其是需要自主創新技能的支撐。因此國有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能夠有效促進其創新發展:一方面通過高質量發展帶動國企核心技術的發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前提就是要擁有一批具有本行業核心領先地位的技術與管理經驗。國有企業在追求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對生產技術、經驗管理模式進行升級改造,從而帶動企業的技術創新發展。另一方面通過高質量發展促進國有企業提高創新意識,讓更多的人才加入企業高質量發展中,打造集聚凝聚力的企業文化。
3.有利于延鏈補鏈強鏈,壯大國有企業競爭優勢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國有企業經濟布局優化,提升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國有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是多方面造成的,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就需要從效益入手,延伸企業的價值鏈。實現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能夠有效實現企業經營模式的多元化發展,形成具有科研、設計、投資、建設到運營的全產業鏈一體化競爭優勢,并搭建建設現代化企業所需的資本運作平臺。
三、新發展背景下實現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路徑
高質量發展體現新發展理念,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必須要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聚焦主責主業,深化轉型升級,促進數字化轉型。
1.強化投資賦能,關注投入產出
投資是國有企業的主要業務之一。有效投資不僅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也是國有企業實現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在新發展階段環境下,國有企業要改變傳統的投資理念,由傳統的關注投資規模向投入產出及效益轉變。新型基建設施是現代化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性設施。國有企業要擴大新基建投資規模,賦能打造發展新優勢:一是國有企業要聚焦新基建設施效應,加大投資力度。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能顯著拉動經濟增長、創造消費新需求、塑造供應新鏈條,積極投資新型基建項目能夠為建設企業帶來巨大經濟效益。因此國有企業要聚焦新型基建項目建設的巨大優勢,設置專項資金等舉措加大投資新型基礎設施項目的力度,為企業創造新的盈利增長點。例如近些年,基于石家莊市新型醫藥產業的快速發展,國有企業要及時調整投資策略,加大對新型醫藥產業園區的投資力度,以快速的響應機制擴大新型醫藥產業投資規模。二是優化投資管理模式,關注投入產出。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就是要通過健全的管理機制向項目要效率,不斷提升投資效率。長期以來國有企業在投資評價方面存在重規模、輕效益的問題,導致投資效益整體不高。為了改變此種現象,國有企業要加強機制建設,專門針對投資項目制定完善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后評價管理辦法,擴大投資項目的評價范圍,建立“四會一體”投資評價管理體系,做好項目投資前論證、投資過程中管控以及投資后運用評價的閉環管理模式,切實防止只投不管現象的出現。三是強化投資賦能。為了促進國有企業投資效率,企業要不斷總結投資項目的類型、建筑規模、投資強度以及經濟效益等關鍵性指標數據,通過對各項關鍵性指標數據的分析,挖掘數據價值,構建投資數據模型,準確反映設施規模與生產業務量之間的關系,并通過設置各類設施的投資控制指標、項目財務評價方法等為企業各投資主體開展投資論證提供指導,促使國有企業關注投入產出,強化有效投資。
2.做大做強主責主業,實現精益管理
對于國有企業而言,面對同質化競爭,企業必須實現轉型升級,通過轉型升級培育新的增長點。轉產、轉商、轉場是國有企業轉型升級的主要趨勢。但是轉型并不是要求國有企業另起爐灶,而是要聚焦實體經濟,立足于提升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結合自身發展優勢,做大做強主責主業,實現國有企業精益化管理。一是國有企業要深耕主業發展,推動創新升級。國有企業是建筑行業的龍頭企業,是打造精品建筑項目的主力軍。在資本市場環境下,尤其是受近些年房地產行業不景氣等因素影響,部分國有企業存在主業同質化現象突出、主業效益不明顯的問題,甚至部分國有企業存在過度投資資本市場,而忽視基礎設施投資的行為。因此國有企業要瞄準市場需求,從專業優勢領域入手,極力打造擁有最大附加值的業務。同時國有企業要主動瞄準行業最新技術動態,結合國家宏觀戰略以及區域產業轉型升級要求,多層面布局,時刻保持在本行業中的領先地位。例如在新發展階段環境下,傳統的基礎設施建設逐漸走進存量期,市場趨于飽和。為此國有企業要主動調整經營策略,圍繞城市未來發展戰略要求進一步細化主責主業,突出本企業的優勢地位。二是國有企業要不斷完善經營管理模式,實現精益管理。精益管理是基于新發展理念的管理模式,是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在新發展階段背景下,國有企業要改變傳統粗放型的管理模式,推行精益管理流程精益化管理,以標準精細、流程精益、考核精確、執行精準為目標,著力構建創新創效、生產管理、成本控制、供應銷售、項目管理、運營管控6大精益化管理體系,不斷建立起具有獨具特色的“六精六上”管理模式。
3.聚焦結構調整,優化企業組織架構體系
基于國企三年改革的實施,國有企業構建了強有力的組織推進體系,但是隨著產業轉型的持續推進,國有企業存在組織結構臃腫等現象。為了促進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企業要聚焦結構調整,優化組織架構體系。一是要加強重組,減輕企業負擔。在市場化運營管理模式下,國有企業要按照市場化要求,突出規模經濟性、解決同質化經營等現象,圍繞“三供一業”分離移交任務,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對相關子公司吸收合并,并對接收的資產進行優化整合。當然在結構調整過程中,國有企業要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不得為了擺脫負債企業而盲目進行資產重組。二是優化國有企業組織架構體系。長期以來,國有企業存在“一支筆”現象,企業組織架構不完善。為了更進一步提升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規范其管理水平,企業要遵循市場規律,建立完善的組織架構體系(如圖1所示),細化組織崗位責任,確保各項決策落實到位。
4.鞏固品牌文化優勢,踐行職責使命
品牌是企業發展的軟實力,是提升企業市場附加值的重要途徑。在全面深化國企改革背景下,國有企業要建立完善的企業文化制度,持續鞏固品牌文化優勢,當好為民服務的“主力軍”。一是聚焦“品牌卓著”,打造中國建造的新名片。品牌是國家競爭力的體現,品牌卓越體現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內在要求。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建筑行業環境下,國有企業要注重筑牢民族品牌意識,將民族品格、優秀文化融入生產經營過程中,促進品牌建設與業務協同發展,提升國企建投企業的市場影響力,盡可能多地打造具有區域影響力的精品工程。例如國有企業要根據業主需求、圍繞當前及今后城市建設要求,強化建設項目的質量管理,創建一流項目。二是積極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厚植職工情懷。員工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原動力,激發員工工作積極性是國有企業發展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在新發展階段環境下,國有企業要創新企業文化建設,將以人為本理念融入企業文化建設中。具體就是要營造有助于干事創業的氛圍,激發“主人翁”意識。將員工利益與企業利益相結合是激發員工“主人翁”意識的關鍵,國有企業密切結合當下員工的訴求,積極營造化解員工訴求的氛圍。例如在國企改革背景下,部分員工的利益必然會受到影響,因此國有企業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信訪渠道,允許員工積極反饋自己的訴求,企業要及時回應員工的訴求。另一方面企業要加大宣傳,提升員工的職業素養,讓員工認識到國企改革的必要性,關愛困難職工,推動全體干部職工凝聚力量、團結奮斗,共建共維共享“建投大家庭”,匯聚強大發展合力。三是國有企業要積極踐行社會責任,將鄉村振興融入企業發展戰略中,打造彰顯國企價值的品牌文化。
總之,在新發展格局背景下,國有企業要結合自身發展優勢,緊緊圍繞產業戰略,不斷優化經營發展模式,極力打造高質量發展之路,以此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參考文獻:
[1]彭劍鋒.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文化底氣[J].企業家信息,2023(1):88-89.
[2]李新生.新基建賦能建筑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分析[J].安徽建筑,2021(4):177-179.
[3]劉曉明.山西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路徑探究[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23(2):66-69.
[4]王曉軼.建筑企業高質量發展有效路徑探析[J].水利水電施工,2021(1):122-124.
[5]吳風琴.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下的泉州市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3(6):43-45.
[6]蘇冠軍.筑牢共同思想基礎凝聚團結奮斗力量——甘肅建投“五強化”打造共同推進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格局[J].國企,2023(6):29-31.
[7]沈東珍.探析新時代地方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路徑[J].新西部,2020(15):38+83.
[8]楊皓程.Y建投集團物流公司供應鏈管理提升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2021.
作者簡介:焦笑天(1989— ),男,河北石家莊人,本科,中級經濟師,研究方向:土木工程、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