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柏廣
摘 要:高質量發展以數字經濟為引擎,依托物聯網、云計算等相關技術形成的數字經濟,很好地突破了原本區域之間的地理障礙,各個區域之間實現了高度融通和互動,為國家經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新發展格局中的關鍵內容,是高新技術企業聚集的陣地,具有充足的高新人才儲備,數字經濟也在粵港澳大灣區獲得了快速發展,同時也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的良好發展和快速增長創造蓬勃動力。本文將深入討論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并嘗試為數字經濟賦能大灣區經濟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數字經濟;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發展路徑
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發展態勢良好,具有強大的經濟活力和較高的要素聚集度,是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區域。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新業態的形成,導致目前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發展中也遇到了許多瓶頸問題,比如數字要素流通存在障礙、關鍵核心技術遇到瓶頸等。想要最大限度地發揮數字經濟對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必須要深入討論數字經濟發展的相關問題。
一、數字經濟的內涵
數字經濟是指以數據、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的經濟活動。數字經濟作為一種全新的經濟模式,能夠為轉型升級和產業可持續發展創造強大的驅動力。發展數字經濟,是國家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求,也是我國加快推進全新一輪科學技術革命必須要采取的有效舉措。現階段信息技術更新的速度明顯加快,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應運而生。只有構建完善、健全的數字經濟體系,才能夠創造強大的創新競爭優勢,使我國能夠在面向全球經濟發展中脫穎而出。
二、淺談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發展的現狀與挑戰
1.現實狀況
我國強調數字政府、數字社會、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全面迎接數字時代,數字經濟已然成為國家重要發展戰略。“十四五”期間,我國從全局入手,明確合理地規劃了數字經濟發展的有關規范要求,也提出了數字經濟發展的基本路徑,我國各個地區也在積極響應中央號召,加快優化推進數字經濟建設,積極地出臺相關政策制度,數字經濟體系也日益完善、健全。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數字經濟在經濟領域中的地位更為突出。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發展勢頭強勁,目前大灣區的GDP增長速度明顯加快,并且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整體來看,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發展持續向好,價值規模進一步擴大。從數字產業化發展的狀況來看,當前廣東地區擁有全國最多數量的高新技術企業,新一代實用數字企業如移動通信等作為發展重點實力不斷強化。廣東省電子信息制造業、軟硬件業務等與數字經濟相關的產業收益進一步增加,收益增長速度加快,試點區數量不斷增加,一直處于全國經濟領先地位,其他各個省份也在廣東省的引領下持續推進產業數字化發展。
2.機遇與挑戰
對于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發展的機遇。首先,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增長具有戰略優勢。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建設,推動了我國經濟增長,也提高了我國的國際競爭力,也因此進一步深化了對外開放新格局,提高了對國際貿易的重視程度。粵港澳大灣區堅持以科技創新、產業轉型為建設重點,我國對該區域的戰略部署將直接影響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對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發揮著關鍵性的導向作用。粵港澳大灣區處在重要戰略地位,這一戰略優勢使得該區域成為發展數字經濟的廣闊平臺。規劃改善大灣區建設,數字經濟也能夠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化建設和數字經濟建設都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任務,二者保持著密切的聯系。當前粵港澳大灣區正在加快建設科學技術創新中心,希望能夠提升該科學技術創新的全球影響力,這一目標也進一步挖掘和激發了數字經濟發展的潛力。粵港澳大灣區享有區域優勢,能夠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在區域內形成良好的協作機制,通過深度合作,為數字經濟發展構建更為強大的基礎。另外,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優質企業數量豐富,這些企業具有強大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并且正處在數據化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實體企業與數字經濟實現了深度融合。數字經濟的發展使粵港澳大灣區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數字化引領粵港澳大灣區經濟轉型,現階段粵港澳大灣區正處在發展成為世界一流水平海灣的關鍵節點,數字經濟為粵港澳大灣區整體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創造了強大支持。其次,基于一國兩制框架下的粵港澳大灣區內包含各種經濟主體,除此之外還有眾多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同時還有較多的出口貿易區,制度疊加也為粵港澳大灣區創造了一定的經濟發展優勢和跨境貿易優勢,這一區域內遍布試點,也為數字經濟的飛躍發展提供了更為有利的條件。不同制度地區相互配合,各自發揮自身的優勢,充分利用好各自的資源,多元化經濟主體實現了高度集成,能夠順利達成共贏。再次,后疫情時代,特殊環境給我國農業、工業經濟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傳統制造業、旅游業漸漸回暖,數字經濟在這一特殊時期得到了迅速發展,并且已經全面滲透至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以互聯網為載體的線上辦公等全新的經濟運作方式應運而生,大數據采集系統也越發成熟和完善,人工智能在這一階段也得到了充分利用并實現了進一步發展,眾多娛樂性網上平臺的利用率進一步提升,直播帶貨越發盛行,電子商務貿易得到了良好發展,已經漸漸成為主要的貿易形式。整體來看,目前社會經濟對互聯網的依賴性進一步增強,數字化基礎設施也因此得到了發展機會。最后,數字貨幣的發展也為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當前眾多產業技術已經實現了數字化,比如支付系統數字化,紙幣交易支付效率不高,并不能充分滿足跨地域支付的需求,數字貨幣也因此得到了發展,數字貨幣應用到了現有的支付系統中,為數字經濟良好發展創造了更豐富的效益。數字貨幣研發進程加快,粵港澳大灣區被選中為我國數字貨幣的先行示范區,表明這一區域數字經濟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也同時為大灣區數字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新機會。
對于當前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發展的瓶頸,首先,大灣區數字經濟企業金融支持優先。眾多數字經濟企業的需求資金量較大,投資風險較高,多方面因素影響使大灣區數字經濟企業融資難度增加。在起步階段,企業研究人員注重對物聯網等高新技術的研發,這一階段企業的資金需求量不高,但是對投資者而言,這一階段的投資風險較高。在初創期,企業要實現技術成果轉化,也因此需要更為充足的資金支持,當資金支持受限時,企業很可能面臨發展停滯。在成長階段,這一時期企業已經形成了生產銷售鏈,企業需要通過擴大生產規模的方式來增加經濟效益,而這也要求企業進一步追加資金。等到成熟階段,此時企業的銷售額增速將漸漸放緩,這一時期企業的融資風險逐漸下降,對資金的需求也不再緊迫。其次,創業創新空間有限。粵港澳大灣區的基本目標是建設成為全球領先的科創中心,已經明確在2035年構建起以創新為核心支撐的經濟模式。粵港澳大灣區與渤海、杭州灣區相比,創新人才占比相對較低,由此可以預見粵港澳大灣區創新人才有限的局面。而與國籍相比,從創新集群全球排名來看,目前粵港澳大灣區排在57位,和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還有較大差距。粵港澳大灣區中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強大影響力的數字經濟企業數量有限。比如,當前粵港澳大灣區電子信息行業的半導體材料研發仍然與世界先進水平有一定距離,核心技術缺失成為當前影響國產化目標實現的重大障礙。只有加快研發數字科技,才能夠引領世界先進水平。未來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發展必須要不斷強化提升科研創新能力,加快研發和掌握先進核心技術,這才是保證大灣區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此外,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高精尖人才數量較少。相比于國內長三角、京津冀地區,粵港澳大灣區的數字經濟人才儲備有限,在研發投入、基礎研究投入、大科學裝置集群方面均有待進一步提升,上述內容已經成為阻礙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良好發展的消極因素。相比于國際,粵港澳大灣區和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相比,數字經濟人才的學歷落后,數字經濟人才占比落后。當前粵港澳大灣區也不具備世界級的基礎性研究平臺,也缺少世界一流大學和知名實驗室。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世界知名院校數量較多,此外還有眾多優質的知名實驗室,數字經濟研究更為深入,關于數字經濟的課程較多,因此這些地區為數字經濟的良好發展培養了大量高素質人才。與之相比,粵港澳大灣區人力資源不足,高素質的數字經濟人才儲備不足。最后,粵港澳區域文化制度差異方面,一國兩制方針背景下,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當地部分居民可能會對大灣區建設持消極態度,在區域企業合作中,交流互動思維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異。除此之外,關于人才引進的保險、購房等政策制度、法律依據也有一定的差別。
三、數字經濟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對策研究
1.體制機制方面
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必須要做好體制機制優化創新。目前全球數字經濟領域的競爭更為激烈,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和關鍵引擎,是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必不可少的關鍵抓手。發展數字經濟,要在規范中發展,同時在發展中規范。為此,首先應當盡快地構建更為與之相適應的完備的領導機制,為數字經濟發展創造強大的機制支持,加大力度盡快建立起數字經濟發展委員會,要明確各個監管機構、主管部門具體的工作任務和工作職責,強化粵港信息化委員會的功能和職責,達到跨層級、跨區域協同監管的整體效果。委員會、合作小組負責商討制定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劃,要做好各個區域數字經濟發展各項事宜的優化統籌,要全面推動各區域、各領域數字經濟的深度合作,并盡快打造和開辟廣闊、高效的合作渠道,為數字經濟良好發展打下堅實的渠道基礎。總而言之,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的高質量、高水平發展,必須要有運行穩定的領導組織機構作為前提和基礎。其次,要構建有助于數字經濟發展的規劃實施機制,推動各區域深度合作。要充分發揮深圳前海自貿區合作平臺政策的優勢作用,要加強實現跨部門的協同交流和互動,在數字經濟各個領域構建起更為有效、合理的工作協調機制,要加快推動職業資格湖人改革,推動標準對接創新,進一步調整和更新商事制度銜接。還要發揮大灣區數字經濟產業聯盟的優勢作用,科學定位當前城市的數字經濟發展角色,并圍繞城市產業布局,設置與之相適應的科學規范的產業政策體系,帶動區域產業整體的數字化發展,推動產業轉型變革和升級。為盡快突破原有的信息化合作體制機制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可在廣州等相關地區設置一定區域搭建信息化合作區,構建起更為高效、穩定的粵港澳聯合運營高效模式。最后,還要堅持政產學研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政府、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企業應當緊密配合、深度合作,搭建起數字化全產業鏈的交流互動平臺,為政企的深度合作和暢通交流打下堅實平臺基礎,增強產學研用融合發展的綜合實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的高度開放的數字灣區。
2.核心技術方面
核心技術創新是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發展的動力支撐。針對當前關鍵核心技術瓶頸,粵港澳大灣區必須要在各類數字經濟技術研究中心的基礎上,加大力度引進來自人工智能、區塊鏈、分布式系統等多個先進技術領域的專家和研究人員,并制定生成智能制造應用目標,加強攻關,攻克技術瓶頸,實現粵港澳大灣區先進數字技術集群的高效建設。還要在聯合實驗室的支持下,積極地與企業展開數字經濟領域的深度合作。要有效地增強自身自主研發芯片的綜合實力,打造高質量強芯工程,并加快落實執行集成電路設計協同創新計劃,對現階段存在的高端通用芯片設計中存在的障礙問題進行逐一突破,特別要關注第三代半導體芯片的發展,要從整體上提高大灣區芯片自給率。除此之外,也要盡快搭建完整的集成電路產業鏈創新生態系統,優化創新培育方式,為特色工藝制程芯片制造發展培育高素質技術性人才,提升芯片制造能力,更好地緩解芯片發展不平衡的狀況。要強化核心軟件開發,以此來增強大灣區的核心軟件自主可控能力。要始終堅持以構建引領全球的軟件創新集群為發展目標,以深圳等軟件名稱作為引領,做好核心軟件攻關,特別要加強對傳感器、機器學習等關鍵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并構建更為完善的自主可控的靈活操作系統,加快建設數據庫,并加強對智能家居、自動駕駛等有關數字產品的研發和廣泛應用。
3.培育龍頭平臺企業
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龍頭平臺企業的引領和示范。首先要強化工業互聯網平臺升級,要有意識地培養跨行業、跨區域的高質量工業互聯網平臺,最大限度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制造業產業鏈的產業集群優勢,要構建起能夠有效適應數字化轉型升級的互聯網平臺,以制造業數字化發展升級的要求為準,打造良性工業互聯網發展新業態。還要加大力度推進大灣區數據研究中心、研究院等數據研究平臺的建設發展,為工業互聯網平臺提供強大支持,以便于其能夠充分利用自身優勢,進一步開放數據資源,推進實施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級。其次,要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和示范作用,必須要聚焦核心技術人才,聚焦市場資源優勢,加快培育示范園區,特別是關于大數據、文創、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示范園區,在示范園區建設中加強運用高水平數字技術,加大力度引進研發項目,打造全產業鏈的產業集群,達到世界級標準。充分發揮數字經濟產業集群的基礎優勢,實現業務協同高質量、高效率發展,多個企業、多個平臺能夠實現多層次、跨領域的深度合作,更好地推進制造業與先進高新技術的緊密融合,龍頭企業平臺發揮示范作用和輻射作用,帶動各企業進行高效、良好的資源優勢互補和信息共享。不同類型的龍頭企業還能夠協同合作,發揮融合發展優勢,例如華為、騰訊等龍頭企業協同配合,共同助力產業互聯網生態高質量良好發展。要給予龍頭企業鼓勵支持,進一步強化和提升龍頭平臺企業的數字技術研發實力,并引導龍頭企業將數字技術和自身的強勢業務融合起來,結合自身發展的戰略目標,制訂更具針對性、更為合理的數字轉型方案。
四、結語
我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的獨特優勢使得其成為發展數字經濟的關鍵區域,憑借其完善的基礎設施、網絡平臺和制造業產業鏈,大灣區數字經濟發展態勢良好。但同時,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發展瓶頸也日益凸顯,為此需要加快推動體制機制優化創新、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培育、龍頭平臺企業培育。
參考文獻:
[1]魏巍,金千秋,戚君蕊.粵港澳大灣區對外開放區域差異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J].東北亞經濟研究,2023(4): 78-94.
[2]袁思芫,李夢琪,陳林山,等.數字經濟時代下粵港澳大灣區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路徑分析[J].現代商業,2023(12): 16-21.
[3]陳中明.“雙循環”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電商發展現狀與策略研究[J].商場現代化,2023(11):23-25.
[4]鄺婉樺,陳國雄.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人才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基于409家企業問卷的實證分析[J].上海商業,2023(4):200-202.
[5]宋柯欣.粵港澳大灣區技術創新對進出口貿易規模的影響研究[D].武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