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期封面
年年歲歲,團圓不缺。熟悉《新民周刊》的讀者一定知道,每一年的新春,周刊總會圍繞著濃濃中國年的主題,推出一組頗具文化含金量與藝術享受的新春特輯。從之前的“年夜飯”,到“各地過年”,從“餐桌上的年味”到“名家筆下的新春佳節”,還有精彩紛呈的賀歲生肖書畫,更是增添了新年的歡樂氣氛,凸顯了《新民周刊》立足“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展現文化自信的風格,多年來已成為一個品牌欄目。
今年亦然,圍繞著年味,在策劃主題與采編過程中,除了保留的傳統書畫賀歲板塊外,更首次以“本命年”為主題,采訪了老中青屬龍的藝術家。他們都是各自領域的翹楚,在他們的身上,都能看到自信勤奮與堅忍不拔的精神。古稀之年的滑稽表演藝術家王汝剛盡管已經退休,至今卻依舊活躍于藝術傳承的舞臺之上,新春伊始,他榮獲第六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滑稽戲”代表性傳承人的殊榮,身兼“獨腳戲”“滑稽戲”兩項國家級非遺傳人,不僅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責任。而作為上海畫壇中堅力量的黃阿忠,早已功成名就,卻依舊對自己“充滿期待”,積極探索于中西合璧的藝術道路,時而國畫,時而油畫,永不停止自己的腳步,對未來充滿未知與期望,這種精神令人感動。87歲高齡的國畫巨擘戴敦邦先生雖不屬龍,卻花了大量精力精心繪制巨幅《神龍循大道》,耄耋之年不忘關心時事,與時俱進,將新時代、新思想畫入筆下神龍,因而具有別樣震撼心靈的藝術魅力。
龍行龘龘,譜寫新時代華夏傳奇。前程朤朤,開啟新一年美好藍圖。(王悅陽)
吳磊:總有些人,無論你怎么做,他都會心懷惡意去詆毀,去否定,這些人活在陰暗的角落。不要去理睬這些小人。
莞洏:如果站在父母的角度,更希望孩子活成自己健康的樣子。所以,很欣慰賈玲活成自己,而不是為討好他人而開心的模樣。
南南:在2005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小澤征爾特地用中文說“新年好”來問候世界,這一舉動無疑引起了日本右翼對他的攻擊。然而無論受到怎樣的威脅和反對,他都始終堅持對中國友好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