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剛

中國微短劇憑借制作和流量運營優勢,填補了海外內容市場暫時空白的領域。
近期,ReelShort短劇App海外火爆的消息持續引發業界關注。據報道,該App曾登上蘋果商店總榜前三甲,甚至一度超越TikTok,位居娛樂榜第一。ReelShort是中文在線海外參股公司楓葉互動(Crazy Maple Studio)的短劇出海產品,主攻北美市場。
不同于國內微短劇賽道的激烈競爭態勢,微短劇在很多國家尚屬空白,出海成為不少中國微短劇從業者的選擇,已有先行者吃到海外增長福利。除了ReelShort,主攻國際市場的中國微短劇App還有新閱時代旗下的GoodShort、安悅科技的Flex TV、九州文化的ShortTV、點眾科技的DramaBox等,這些內容平臺,以微短劇為切口,不斷擴大著海外市場影響力。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科技委·網絡視聽專業委委員包冉表示,中國微短劇憑借制作和流量運營優勢,填補了海外內容市場暫時存在空白的領域,想要獲得持續發展,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海外市場機遇
中國微短劇緣何海外熱播?包冉認為這是當地市場空白與民眾精神需求共同疊加的結果。一方面,到目前為止,海外仍尚未形成成熟的微短劇市場,雖然曾出現提供較短娛樂內容服務的平臺Quibi,但由于自身定位及發展模式上的失誤,該平臺僅存在6個月便宣告“死亡”。自此,海外微短劇創作一直未形成體系,這為中國微短劇創作者的進入提供了巨大便利。在收視需求方面,海外同樣擁有大量喜愛強刺激、強反轉內容的觀眾,他們構成了目前海外微短劇的收視主力。
進軍海外市場,本土化是各大平臺要考慮的首要問題。很多微短劇平臺都經歷了從國內微短劇翻譯搬運到起用海外班底拍攝制作的過程。如ReelShort團隊就是改變原有翻譯搬運策略,演員、場景和劇本全部就地取材,才打中了觀眾的“痛點”。
包冉表示,如果去除這些平臺熱播微短劇中的歐美面孔,可以看到富豪爽劇、狼人文化等是目前西方微短劇觀眾喜愛的主要元素,這些內容可以與國內的爽劇模式,以及民俗傳說類作品對標。由此可以看出,微短劇滿足的是觀眾角色代入、壓力釋放等收視需求。“這種收視趨勢流行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也包括全球經濟下行導致的娛樂化消費降級,以及手機和高速率網絡的普及等因素。在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國微短劇找到了一個縫隙市場,進而引發了爆發式的發展。”
遵循互聯網產品運營思路
對于海外熱播的微短劇,觀眾評價呈現較為明顯的兩極分化趨勢。部分觀眾認為,雖然作品主要是素人出演,但整體觀感不錯,同時沒有強制購買會員,是比較人性化的商業模式;也有不少觀眾認為廣告泛濫、收費過高。
包冉表示,微短劇本質上是流量產品而非內容產品。相較傳統的中長影視作品,微短劇對于通過作品吸引更多流量加以變現的需求更為迫切,其盈利模式和商業邏輯更像互聯網產品,而非影視作品。因此,遵循互聯網產品的運營發展思路,對微短劇的海外拓展更為有利。
此外,在出海過程中,無論是平臺還是創作者都要注意微短劇產品的本土化。除了起用歐美演員,還要因地制宜,細化受眾群體,了解不同傳播地域的文化差異,進行針對性傳播。“可以和當地內容創作團隊合作,提前規避包括文化差異、政策限制等文化傳播方面的問題。”
包冉著重強調,由于部分微短劇內容是通過Meta(Facebook)、YouTube等平臺分發,隨著市場發展,在全球政治經濟形勢不斷變化的大背景下,微短劇可能會出現與海外內容分發平臺甚至當地政府利益相左的情況,對未來發展造成影響。“影響微短劇海外傳播發展的因素很多,從業者一定要注重自身商業模式建設,在運營方面做好規劃,希望未來能夠在海外市場看到更多精彩的微短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