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憲雷
在當前臨床上, 腦卒中后吞咽困難主要指支配吞咽功能的神經或中樞受損, 以至于無法連續完成吞咽動作, 從而造成脫水、進食困難、吸入性肺炎等情況的發生, 西醫常選擇無力康復訓練治療[1]。而在中醫學中, 吞咽困難屬于“噎膈”、“喉痹”、“暗痱”等范疇,風痰瘀阻證最為常見, 通過針刺的方式可以刺激舌部特定穴位, 幫助神經反射通路的快速修復和重建, 改善微循環和血流動力學, 發揮通督開郁、行氣活血的功效, 還能夠促進新陳代謝、增強腦細胞活性, 改善血流動力學和腦組織微循環[2]。補陽還五湯是常用于治療腦卒中后吞咽困難的藥物, 具有通經活絡、補理血氣的功效, 但僅針對部分患者有效, 整體療效仍需要進一步提升。中醫針刺方式可有效提升腦卒中患者功能障礙部位的神經功能以及神經肌肉興奮性, 預防廢用性萎縮, 促進反射弧的重建與恢復, 提升神經可塑性[3]?;诖? 本文選取100 例腦卒中后吞咽困難患者, 應用補陽還五湯與耳針聯合治療, 現對研究結果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納入2022 年1 月~2023 年6 月本院腦卒中后吞咽困難患者100 例, 按照不同治療方式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 各50 例。經醫院倫理學會審核批準。對照組男性29 例, 女性21 例;年齡52~76 歲,平均年齡(66.94±5.29)歲;病程32~69 d, 平均病程(44.81±8.20)d。觀察組男性30 例, 女性20 例;年齡51~75 歲, 平均年齡(66.44±5.30)歲;病程31~70 d, 平均病程(44.98±8.54)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 具有可比性?;颊吆炗喼橥鈺?/p>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 入院后通過診斷確診為腦卒中后吞咽困難;吞咽造影檢查(VFSS)指出食管、口、咽、喉等吞咽運動異常;洼田飲水試驗評定3 級;吞咽后咳嗽、疼痛、嗆咳、哽噎或腦卒中后吞咽時發生上述障礙。
1.2.2 中醫診斷標準 腦卒中后吞咽困難屬于“噎膈”、“喉痹”、“暗痱”等范疇, 伴隨不同程度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肢體麻木等表現;脈苔滑膩, 弦滑;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暗痱的診斷標準。
1.3 納入及排除標準
1.3.1 納入標準 中醫辨證分型均為風痰瘀阻型;符合腦卒中后吞咽困難診斷標準[4];臨床資料詳細;格拉斯哥昏迷評分≥8 分;充分履行知情權;患者及家屬對研究表示支持;不伴隨其他疾病。
1.3.2 排除標準 咽部肌群病變、急性應激癥狀、食管病變;伴隨造血系統疾??;伴隨自身免疫性疾病;存在精神異常;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因腦外傷、腦腫瘤、心源性疾病等繼發性發作吞咽障礙;臨床資料不全。
1.4 方法 對照組患者單用耳針治療, 選取6 個部位,即在雙耳面頰、口、 舌、腦干、咽喉和皮質下, 選擇0.30 mm×50 mm 的一次性針灸針(華佗牌), 保持深度為30 mm 左右, 以穴位麻脹得氣為度, 得氣后選擇提插捻轉手法, 留針30 min, 每周治療5 d, 1 次/d, 休息2 d 后再繼續下次治療。治療周期為1 個月。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補陽還五湯治療, 補陽還五湯組方:桃仁、當歸尾、地龍、川芎、紅花各10 g, 赤芍、雞血藤、秦艽各15 g, 黃芪 50 g, 取水煎煮藥汁后進行服用, 分早晚 2 次服用, 1 劑/d。治療周期為1 個月。
1.5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中醫證候積分[5]:按照舌強、食物殘留、口角流涎、聲嘶語謇、刺激后干咳等癥狀的無、輕、中、重, 分別用0、2、4、6 的分值表示, 按照患者脈苔滑膩和弦滑等癥狀的無、輕、中、重計為0、1、2、3 分, 對治療前后患者的中醫癥狀積分實施計算。②生活質量評分[6]:治療前后選擇健康調查簡表(SF-36)進行評定, 包含8 個維度, 分屬于生理和心理健康, 即活力、社交功能、情感職能、心理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③飲水功能評分[7]:治療前后選擇洼田飲水試驗量表進行評定, 叮囑患者飲30 ml 溫開水, 保持坐位, 按照5 級吞咽程度對應評分1 ~5 分, 患者的飲水功能越好則相應的評分越高。④吞咽功能[8]:治療前后選擇Burke 完成吞咽功能評定, 滿分是7 分, 吞咽障礙嚴重程度和取得的分值高低呈反比, 即患者的吞咽功能越好則取得的評分越低。⑤不良事件發生率:主要包含吸入性肺炎、營養不良、脫水等。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中醫證候積分比較無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中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活力、社交功能、情感職能、心理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及總體健康評分比較無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活力、社交功能、情感職能、心理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及總體健康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s, 分)

表1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s, 分)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aP<0.05
組別例數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5023.46±2.76 12.01±0.26a對照組5023.50±2.7116.68±0.78 t 0.07340.163 P 0.9420.000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 分)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aP<0.05
組別例數活力社交功能情感職能心理健康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5058.55±5.18 80.53±8.59a 57.36±5.41 72.77±6.98a 54.87±5.43 74.45±6.09a 46.70±5.47 73.12±6.49a對照組5057.50±4.26 63.30±5.77 57.75±4.11 65.93±5.44 56.28±4.14 64.88±5.98 46.16±4.91 66.36±6.09 t 1.10711.7740.4065.4651.4607.9280.5195.371 P 0.2710.0000.6860.0000.1470.0000.6050.000組別例數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5056.55±4.98 73.77±9.12a 51.88±5.27 80.77±6.76a 61.37±5.38 80.45±6.16a 59.50±5.47 82.12±6.44a對照組5057.30±4.26 66.40±5.23 50.35±4.11 67.66±5.28 60.28±4.04 68.78±5.38 58.16±4.91 65.26±6.16 t 0.8094.9571.61910.8071.14610.0901.28913.377 P 0.4200.0000.1090.0000.2550.0000.2000.000
2.3 兩組飲水功能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飲水功能評分比較無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飲水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飲水功能評分、Burke 評分比較( ±s, 分)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aP<0.05
組別例數飲水功能評分Burke 評分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502.46±0.13 4.15±0.87a5.11±1.11 2.55±0.12a對照組502.50±0.253.08±0.135.21±1.253.01±0.51 t 1.0048.6010.4236.208 P 0.3180.0000.6730.000
2.4 兩組Burke 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的Burke 評分比較無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Burke 評分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5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14.00%低于對照組的32.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n(%)]
腦卒中后吞咽困難伴隨血虛和氣虛的表現, 風痰瘀阻證最常見, 主要病因是風、痰和瘀等實邪所造成的中風, 盡管治療后能夠祛除實邪, 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實邪留滯于經絡, 造成素體虧虛, 運行不暢, 阻滯經絡的運行, 以至于患者的臟腑功能發生失調, 機體無法得到濡養, 和腦相連的外竅功能發生異常, 即主要表現為喉、咽和口等的異常, 以至于造成吞咽障礙的發生[9,10]。通過分析其病機, 即因為瘀血和痰濁閉阻于咽喉造成咽喉開閉失司、局部經絡不通, 所以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絡、醒腦開竅等作為治療原則[11]。
此次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后, 觀察組中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活力、社交功能、情感職能、心理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及總體健康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飲水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Burke 評分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針刺通過刺激特定穴位發揮開竅利咽、疏通經絡等功效, 增強腦細胞活性, 改善腦組織微循環和血流動力學, 促進新陳代謝[12]。通過選取口、舌、面頰、皮質下、腦干及咽喉進行針刺, 可調節患者大腦神經及相關區域功能, 發揮通調氣血、鎮靜降逆的功效, 調節迷走神經及舌咽神經, 改善吞咽肌群的協調能力和活動性, 幫助患者吞咽功能快速恢復[13-15]。補陽還五湯中的當歸尾能夠提升患者冠狀動脈血流量, 有通絡活血的功效, 改善心肺功能;黃芪能夠改善患者的機體免疫力和血液循環, 有良好的補氣效果;秦艽、地龍有腎補肝的功效;桃仁、赤芍、川芎、紅花、雞血藤能夠改善機體的血液循環, 有祛瘀活血的功效。提示對腦卒中后吞咽困難患者實施補陽還五湯聯合耳針治療可改善中醫癥候積分、提升生活質量, 同時能夠改善飲水和吞咽功能[16-18]。
此次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明顯指出通過對腦卒中后吞咽困難患者實施補陽還五湯與耳針聯合治療后不良事件降低。中醫針刺的方式能夠有效控制患者病情進度, 具備活血舒經、調節脾胃等的功效,實現康復治療的目的[19]。補陽還五湯是治療痰瘀氣阻的常用方, 有退逆化痰、散氣疏結的功效;而腦卒中后吞咽困難患者發生臟腑失調, 咽喉下咽不利, 脾胃虛弱, 痰瘀肺結, 阻滯經絡, 氣血失調, 上擾神明, 礙喉阻舌, 造成吞咽困難等情況的發生, 其病變在腦, 通過實施補陽還五湯治療后能重建咽部活動的相關神經環路, 促使局部血液運行暢通, 恢復神經功能, 改善吞咽功能, 使吞咽功能恢復加速[20-22]。提示對腦卒中后吞咽困難患者實施補陽還五湯與耳針聯合治療, 可降低營養不良、吸入性肺炎、脫水等發生率, 安全性更高。
綜上所述, 腦卒中后吞咽困難患者采用補陽還五湯與耳針聯合治療, 對飲水和吞咽功能的提升、病癥控制、中醫證候積分的改善作用顯著, 同時能夠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降低不良事件發生, 適合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