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良寶,郭飛躍,黃美艷,唐興昌,石長亮
(1.乳源東陽光優艾希杰精箔有限公司,韶關 512721;2.蘭州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蘭州 730050;3.廣東省科學院工業分析檢測中心,廣州 510650)
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的發展趨勢,近幾年來銷量呈爆發式增長。據有關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汽車總銷量為2686.4 萬輛,實現了2.1%的同比增長,其中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為680萬輛,其市場占有率提升至25.3%。為了對新能源汽車電池進行有效熱管控,電池冷卻板也被大量使用。目前市場上的主流電池冷卻板其流道板基本為兩層或三層復合材,芯材普遍為Al-Mn系合金,其底板基本為光板或兩層復合材。流道板經沖壓、開孔后,與開孔的底板組裝,然后釬焊成一個整體。電池冷卻板規格非常多,窄的只有500 mm左右,寬的會達到2400 mm左右。由于電池冷卻板多為寬幅板,經過高溫釬焊后,其宏觀尺寸特別是釬焊前的開孔尺寸會發生一定的變化,這對電池冷卻板的設計和組裝帶來一定的困難。本文主要研究了成品熱處理工藝對電池冷卻板釬焊后尺寸的影響,分析了釬焊后宏觀尺寸變化的機理,期望對電池冷卻板的設計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
采用99.7%普鋁錠、Al-Cu中間合金、錳劑等原材料,熔鑄成2塊規格為400 mm×1400 mm×5000 mm的Al-Cu-Mn合金芯材鑄錠,編號A、B,其化學成分見表1。鑄錠A 不進行均熱處理,鑄錠B 采用580 ℃×12 h 進行均熱處理,均熱升溫速度25 ℃/h,冷卻速度50 ℃/h,將鑄錠A和經過均熱處理的鑄錠B分別截取橫截面中心位置15 mm×50 mm用于芯材金相組織觀察,侵蝕液為混合酸(下同)。鑄錠A、B 經銑面、加熱(500 ℃×2 h)后,熱軋至6 mm厚,終軋溫度300 ℃。6 mm厚的熱軋卷冷卻后,再冷軋至2 mm 厚,然后取樣,分別采用250 ℃×2 h(樣品編號A1、B1)和400 ℃×2 h(樣品編號A2、B2)工藝進行成品退火處理。退火后的樣品再截取40 mm寬,長度分別為500 mm、700 mm、900 mm、1000 mm的幾個樣品,長度方向平行于軋制方向,每種樣品至少3片,用于模擬釬焊試驗。

表1 芯材合金化學成分(質量分數/%)
觀察經過均熱處理的樣品B和未經過均熱處理的樣品A的第二相的尺寸和分布情況。對截取的長條樣品采用千分尺和游標卡尺測量釬焊前實際厚度、寬度、長度,并記錄數據,然后進行模擬釬焊。模擬釬焊金屬溫度曲線見圖1。釬焊后測量各樣條的厚度、寬度、長度,并觀察釬焊前、后樣品的芯材金相組織。

圖1 模擬釬焊金屬溫度曲線
對鑄態樣品A和鑄造后經均熱處理的樣品B進行金相觀察,白色部分為第二相析出物,如圖2所示。由圖2(a)可以看出,鑄態樣品A的第二相析出物主要呈長條狀和網狀分布;經過均熱處理后,樣品B的第二相析出物明顯增多,且原長條狀和網狀的第二相組織斷裂成短棒狀和點狀,其它部位也有點狀第二相析出(見圖2(b))。

圖2 樣品A和B的第二相分布
如圖3 所示,圖3(a)~圖3(d)分別為A1、A2、B1、B2樣品釬焊前的芯材金相組織,圖3(e)~圖3(h)分別為A1、A2、B1、B2 樣品釬焊后的芯材金相組織。由圖3(a)和圖3(c)可以看出,采用低溫成品退火的A1、B1 樣品,芯材金相為纖維組織;而采用高溫成品退火的A2、B2樣品,芯材金相為再結晶組織(圖3(b),圖3(d));釬焊后的樣品均為再結晶組織(見圖3(e)~圖3(h))。對再結晶組織的樣品晶粒尺寸進行測量,統計結果如表2所示。A2樣品的晶粒尺寸最大(見圖3(b),圖3(f)),釬焊前、后晶粒尺寸變化不大;B2 樣品的釬焊前再結晶晶粒尺寸較小(圖3(d));釬焊后晶粒略微長大(見圖3(h))。

圖3 各樣品釬焊前后芯材金相組織

表2 釬焊前、后樣品芯材晶粒尺寸
表3 為2 mm×40 mm×1000 mm 規格的A1 樣品釬焊前、后的厚度、寬度和長度測量數據統計結果。從表3測量結果看,釬焊后厚度、寬度尺寸沒有明顯變化,長度尺寸縮減明顯。不同長度的A1樣品釬焊后尺寸縮減如表4 所示,隨著長度的增加,釬焊后尺寸縮減值逐漸增大。表5為長度均為1000 mm 的Al、A2、B1、B2 樣品釬焊后縮減統計。從表5可以看出,長度均為1000 mm時,不同狀態的樣品釬焊后縮減值不同。其中A1 樣品釬焊后長度縮減值最大,約為0.43 mm;A2樣品釬焊后長度縮減值最小,為0.13 mm。

表3 2 mm×40 mm×1000 mm規格的A1樣品釬焊前、后的厚度、寬度和長度數據

表4 不同長度的A1樣品釬焊前、后長度統計

表5 長1000 mm的A1、A2、B1、B2樣品釬焊后縮減統計
2.4.1 熱處理工藝對成品金相的影響
由圖2(a)可以看出,鑄造組織中存在明顯的第二相偏析,第二相呈長條狀、網狀分布,這是因為Al-Mn 系合金在半連續鑄造時有發生晶內偏析,第二相主要是(Mn,Fe)Al6相[1-2]。而且鑄造組織中Mn 的過飽和度很高,經過均熱處理后,基體中的過飽和固溶Mn 元素開始析出,第二相數量明顯增多,原長條狀、網狀(Mn,Fe)Al6的第二相逐漸轉變成短棒狀、球狀的α-Al12(Fe,Mn)3Si 相[3]。
根據孫中躍[4]等的研究,未均熱處理合金中固溶的Mn 元素含量越高,再結晶推遲越明顯。析出先于再結晶發生,沿軋向鏈狀分布的析出相能夠釘扎晶界,阻礙晶界法向移動,形成長條狀大晶粒,圖3(b)正好印證此結論。對于芯材經均熱處理過的樣品B,成品低溫退火后芯材金相組織仍為纖維組織(圖3(c)),高溫退火后得到的組織接近等軸晶(見圖3(d))。經過高溫釬焊后,A1、B1樣品均發生了再結晶,但A1 樣品晶粒更大。這是因為A1 樣品未經芯材均熱處理,前一步退火過程以及釬焊升溫過程中有細小的第二相沿軋向析出,細小的第二相會釘扎晶界,推遲再結晶,導致晶粒沿軋向優先生長,形成大晶粒;而B1 樣品經過芯材均熱處理以及高溫熱軋,材料中基本無過飽和的固溶Mn,在進行釬焊時基本沒有細小的第二相析出[5],再結晶過程沒有推遲,更容易形成細小的等軸晶。對比A2 樣品,釬焊前、后芯材晶粒組織無明顯變化(見圖3(b)、圖3(f)),而B2 樣品釬焊后發生晶粒長大現象,可能是因為釬焊溫度較高,B2 樣品在釬焊過程中存在部分析出相回溶的情況,部分第二相的回溶,導致晶粒脫離第二相的約束而發生長大。而A2 樣品在釬焊前,由于芯材未經過均熱處理,樣品本身處于Mn 固溶過飽和狀態,釬焊時主要是第二相析出過程,所以晶粒尺寸基本未發生變化。
2.4.2 熱處理工藝對釬焊后尺寸縮減的影響
由表3可以看出,2 mm×40 mm×1000 mm規格的A1 樣品釬焊后厚度和寬度方向上的尺寸未發生明顯變化,而長度方向上發生了明顯的尺寸縮減。而且隨著長度的增加,釬焊后尺寸縮減量也增加,長度1000 mm 的樣品,釬焊后長度縮減量達到了0.43 mm(如表4所示)。相關研究[6-9]表明,冷軋過程中晶粒沿軋制方向被拉長、壓碎,產生的大量位錯纏結在一起構成亞結構。A1 樣品經過熱軋和冷軋過程,樣品為軋制組織,組織中的空位、位錯、晶界數量很多,成品采用低溫退火,僅發生回復過程,回復過程的本質是點缺陷運動和位錯運動及其重新組織,在精細結構上表現為多邊化過程,形成亞晶組織,但其組織仍為纖維組織,密度變化不大。在一定的退火時間下,位錯密度隨退火溫度的升高而降低。A1 樣品釬焊前組織中的空位、位錯、晶界的數量很多,而釬焊過程材料發生再結晶,材料中的空位、位錯基本消失,晶界大大減少,導致材料密度變大,宏觀尺寸變小。試驗樣品尺寸為2 mm×40 mm×1000 mm,厚度和寬度方向上尺寸并不大,因此釬焊后厚度和寬度尺寸上的變化很小,難以通過千分尺和游標卡尺檢測出。
由表5 數據可以看出,成品采用高溫退火的A2、B2 樣品,釬焊后尺寸縮減值明顯小于采用低溫退火的A1、B1 樣品,這是因為高溫退火的A2、B2 樣品芯材組織為再結晶組織,材料中的空位和位錯很少,釬焊后晶粒尺寸略微長大,所以材料密度變化較小,宏觀尺寸變化也較小。A2 樣品的釬焊后尺寸縮減相對于B2樣品更小,這是因為A2樣品的釬焊前、后晶粒尺寸變化很小,而B2 樣品釬焊后晶粒尺寸有長大,晶粒尺寸變大,晶界數量有所減少,會導致密度略微上升,所以宏觀尺寸會略微下降。
綜上所述,釬焊前、后組織中的空位、位錯、晶界數量變化,導致材料密度變化,是釬焊后出現尺寸縮減的主要原因。對于電池冷卻板的材料和工藝設計,采用芯材鑄錠不均熱處理、成品高溫退火的工藝,其釬焊后產品尺寸縮減值最小。
(1)采用低溫成品退火時,芯材組織為纖維組織,釬焊后為再結晶組織,組織變化大;采用高溫成品退火,芯材組織為再結晶組織,釬焊后晶粒略微長大,組織變化小。
(2)鑄態組織不均熱處理時,Mn 過飽和度高,采用高溫成品退火,形成長條狀大晶粒,釬焊后芯材晶粒尺寸相對于釬焊前基本無變化。
(3)釬焊前、后芯材組織中的空位、位錯、晶界數量變化,導致材料密度變化,引起釬焊后的宏觀尺寸變化,是釬焊后出現尺寸縮減的主要原因。對于電池冷卻板的材料和工藝設計,采用芯材鑄錠不均熱處理、成品高溫退火的工藝,其釬焊后產品尺寸縮減值最小。